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谁先谁后的问题? A 同时论 以德国的洪堡特和英国的华生为代表。 忽略了非语言的思维。 B 独立论 以柏拉图为代表。 C 先后论 以洛克和爱因斯坦为代表。其中,洛 克的“白板”说最有名(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 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源于经验。 )。
距离
大师问他的弟子:“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我们会大声 喊叫?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我们要彼此喊叫?” 一名弟子说,“因为我们不够镇定,所以彼此喊 叫。” “但是,为什么当另一个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选 择喊叫呢?难道不能以柔和的语气跟对方说吗?”大师 继续问道。 弟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没一个让大师满 意。 大师解释道:“当两个人带着愤怒情绪的时候,他 们的心和心距离很远。为了填补这段距离,他们必须喊 叫,这样彼此才能听到。他们越是愤怒,心和心的距离 就越远,他们只能更大声地喊叫,那样他们才听得见。” 大师再次问道:“当两个人相互爱慕,会发生什么 呢?他们不需要彼此喊叫,只要轻声交谈,那是因为心 与心的距离变近了。当他们彼此爱得更深,又会发生什 么呢?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心靠得更近,他们甚 至不需说话,只要看着对方,就够了。”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是指语言是交际双方交际互动的工具。 说话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主观情感、 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这些 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的信息的同时会做出 同样带有自己主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的信息反馈。这种 信息反馈有言语反馈和行动反馈两种。如: 班长:张三,李四为什么没来上课? 张三:课后帮你问问好吧?/不知道。/谁知道? --言语反馈 (斜视班长一眼,不置一词。)--行动反馈 人际互动功能存在于话语环境中。不仅限于上述的 人际功能,酬应功能、表情功能等都能带出说话者的主 观情感、态度和意图继而唤起受话者带有自己主观情感、 态度和意图的信息反馈。
结论:交际方式不只语言符号一种, 特定的情境下其他交际方式甚至比语言来 得更好。其次,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效 果离不开使用者、使用环境等。
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尽管可能有非凡的表达效果但远不能与语言 相比:
第一,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 上都无法与语言相比。因为它们都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 制。 需要注意: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是有各自的优点的。 如文字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使得文化、知识流传久远。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 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 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 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元好问· 摸鱼儿) 第二,所有的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之所以起作用都是 以语言的约定为前提的。
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有两种,一是经济基础,二是上层建筑,它们都无法 涵盖语言。 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 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语言作为社会 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 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 筑 。语言不由经济基础决定, 不随经济基础变化, 也不只为某一经 济基础服务。 语言的生命长于任何一个上层建筑。语言与社会生 产直接联系, 活动范围比上层建筑广阔得多。 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 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人们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呢?
(1)编码(encoding)。说者为了传达某种信息, 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恰当的词语,并按照语法规则把 这些词语编排起来,组成正确的句子。 (2)发送(sending)。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发 音器官)把语言形式输出。 (3)传递(transmission)。语言形式一旦输出,语 义内容即附着于语言形式进行传递。 (4)接收(receiving)。口语交际中接收器是听觉 器官。 (5)译码(decoding)。听者把接收的语言形式 “还原”为语义内容,从而理解说者所传达的信息。 编码和输出属于说者,接收和译码属于听者,传递 不属任何一方。语言就是在人们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实现 其交际功能的。
特殊含义: a = 潜水员工作中,保持距离 b = 危险货物 c=是 d = 保持距离 e = 调整航线至右舷 f = 伤残 g = 需要领航员
h = 领航员在船上 i = 调整航线至左舷 j = 火灾,保持距离 k = 期望对话 l = 你必须立即停止 m = 我已经停止(另外可表示:船上有医生) n=不 o = 有人落海 p = 即将启航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社会相互沟通的手段 听觉的:如语言、音乐、汽车的笛声、自行车的铃 声、上下班的钟声、进军的号角声、协调步伐的哨声等; 视觉的:如文字、图画、电报代码、化学符号、数学 公式、统计图表、旗语、手势、舞蹈 、交通指示灯、古 代的烽火、各种商标、袖章、徽标等; 触觉的: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接吻等。 在这些众多的沟通手段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因 为其他的交际手段,要么携带的信息有限,要么适用的 交际领域有限,要么使用起来要凭借其他的条件。而语 言可以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切生 活领域,而且只要具有正常的发音生理条件和必备的神 经心理条件,就可以自由运用它。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里提供了这样一个 例子—— 巴尔尼巴比有三个饱学之士研究如何改造本国语言,他们建议 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这样会对健康有利,因为说话时都会对肺 部产生影响;而且可以更精炼地表达思想。因此,谈论一件事情的 时候只需要把所需要的东西带在身边就可以了。所以,“我常常看 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他们 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谈上整整一个钟头。 谈完话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才分手 道别。”但是老百姓们纷纷反对,因为他们要求有像他们祖先一样 说话的自由。
可见,没有语言,正常的社会活动几乎无法进行。 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 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 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 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 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 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 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 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可见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编码
用码
现实---语言· 思维---现实
小结: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 联系。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这一 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 跨越时空。 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形式无论是身动语还是建立在 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都是辅助语言进行 交际的,交际的信息量有限。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的三种类型: 技术思维--是指从事某项技术活动(如驾驶车辆、 修理机器、打球跳高等)时所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凭 借的思维工具是现场情景 。 形象思维--是指文学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反映之 后所呈现的形象。 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进行 的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是由词语、句子乃至篇 章构成的,因此,逻辑思维所凭借的思维工具是语言。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应当先于语言产生,但 是语言一经产生,语言就和思维紧密相连,成为思维的 工具。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1)逻辑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语言单位的意义是由逻辑思维所赋予的, 语言所具有的层级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契合。 二者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 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
• 文化录传功能_cultural transmission Function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语 言本身就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而且它还是 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有人把语言称为古代文化的活 化石。 • …… 以上功能都是语言的社会功能,或称交际功能,具 有交际职能。可大别为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还有思维工具的功能_thought device。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 维能力指能不能认识现实,这一点不同的民族 没有什么差异,即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 而思维方式是指如何实现这种能力,这一点不 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即思维方式具有民族的 特点。 何以知道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回答是:靠语言。
语言和思维的区别 (1)职能不同。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其职能是 认识世界,反映世界;而语言则是交际工具,其基本职 能是沟通思想,传递信息。 (2)本质不同。思维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 一种认识活动,但是参加这个活动的工具和这个活动自 身并不是一回事。 (3)性质不同。语言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点,不同 的民族语言也不相同。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却不必然带 有民族性的特点。 思考:世界上的语言不同,那么各民族对世界的分 析也不同。这是有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the Sapir – Whorf Hypothesis )。
思考: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常见的定义,但 这一定义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没有涉及语言本身的 构造和性质,因而也难以说明它何以成为人类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的原因。 • 徐通锵先生在后来的《语言学是什么》一书中根据对语 言性质的认识,将语言定义为人类认知现实的编码体系, 或者说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因为用语言进行交际, 实质是人们交流对现实的认识,协调彼此在适应环境、 征服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行为,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效。 现实、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语言三方面的关系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