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图)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图)
养生、测桩
灌注混凝土
报验
养生、测桩 报 验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控制图
编号 施工流程
施工前准备
序号:1/1 操作要求 施工前准备 控制要点 1.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工作, 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 对图纸进行审核。 2.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备性能完好。 3. 调制泥浆,根据地质情况合理布置泥浆循环系统。 1、 桩位放样必须经常查验,做好桩位保护控制桩,确保中心误差不大于 2cm。 2、 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 0.3 米或水面 1.0—2.0 米。护筒埋设采用十字对中法进行校 核,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 2.0cm,并在护筒上做红漆标记。 3、 钻机安装后需校正机身,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 1、 检查钻头尺寸,确保扩孔系数≤3%。 2、 开钻时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采用正、 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 3、 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 填写好钻孔施工记录。 经常对钻泥浆进行检测, 不合要求时, 及时改正。 4、 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地层土质变化;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 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 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 在清孔排渣时,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2、 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3、 沉淀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 2. ①在钢筋笼上加压重物,并在上端加焊 4 根较粗钢筋(20 以上)固定在钢护筒顶 部施工平台上;②用细钢筋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 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压试验和通过试验, 导管内径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时,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宜采用泵吸反循环以 排除岩渣或泥团。 1. 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笼底部附近时,小步提升导管以保持较小的埋管深度(≥1.5 m) ,并稍稍减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避免钢筋笼上浮。 2. 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导管埋深不宜过大。 3. 灌注时间尽量缩短,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 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 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必须连续灌注。 4. 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2—6 米;经常测探 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5. 保证混凝土合理的超灌量,保证桩头有 0.5-1.0m 的超灌高度。 6.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离析的混凝土不得采用。 在桩头凿除到位后应对桩基础进行动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准》JTJ071-981 第 6.3.2 条 第 6.8 条款。 实施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第 6.1- 6.8 条款。 第 6.1- 6.8 条款。 备注
钻机就位 砼试配 泥浆调试
钻机就位
第 6.1- 6.8 条款。
钻
孔
钻
泥浆指标 成 孔
孔
成
清 孔
孔 孔
第 6.1- 6.8 条款。 第 6.1- 6.8 条款。
记录 表格 详见 业主 要求
清
下放钢筋笼
第 10.1- 10.5 条款。
下放钢筋笼
导管安装
导管安装
验收(二次清孔)
验收 (二次清孔)
灌注砼
第 6.1- 6.8 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