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一)_九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文化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和文艺复兴的性质,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通过了解人文主义者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张和文艺作品的特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实质。
通过学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认识到14、15世纪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掀起了一场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国家,意大利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聚集了众多博学之才。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教学建议重点分析:文学和美术是重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是文学和美术。
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位艺术大师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难点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是难点。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运动能够最早在意大利发生不太理解。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
重点突破方案:关于“文学和美术”,建议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逐一介绍这五位大师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重点要强调以下几点:①但丁的《神曲》,在介绍时要提醒学生但丁不是以教会神学的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爱憎来贬恶扬善的,尤其是他在地狱中给当时的教皇预留了位置,这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也就揭示了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特点。
②彼特拉克,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的人,所以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著名作品《歌集》采用十四行诗的形式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③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屏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以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永恒微笑万古流芳。
④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描绘耶稣在被捕前和门徒聚餐,向门徒说出了“你们中有人出卖我”的话,引起十二个门徒(其中有叛徒犹大)极大的震惊。
他们有的愤怒,有的怀疑,有的自我表白,有的互相议论,而叛徒则紧握钱袋,惊慌失色。
达·芬奇把这十二个不同性格和表现的人物,描绘得那样成功,以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人能超过他。
⑤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塑造的是一个身体健美、精力充沛的青年,象征着对正义事业充满信心和蓬勃旺盛的奋斗精神。
⑥拉斐尔,以画圣母像著称,所画的多幅圣母像,都体现了人间女性的美和母性的慈爱。
通过以上讲述,学生应该对于以下两点有所体会:①作品的美;②作品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难点突破方案:关于“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建议教师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在意大利谈起,然后分析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最后再重新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教师可以做出补充。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列表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五个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表格如下:人物代表作品主要特色教学设计示例重点:文学和美术难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何时何地产生?然后设问: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导入新课。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关于“文艺复兴的性质”,教师首先提问:资本主义萌芽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教师对于意大利的历史和人才结构方面的内容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主要思潮”,教师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对于“人文主义”一词做出分析。
关于“突出领域”,教师直接说明。
二、文学关于“但丁”和“彼特拉克”,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中的内容讲解,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做出补充。
同时展示自制教学课件(参考“第13课媒体资料”)。
三、美术关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中的内容讲解,按照“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做出补充。
同时展示自制教学课件(参考“第13课媒体资料”)。
新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列表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五个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表格如下:人物代表作品主要特色设计思想:①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②通过教师对相关材料的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第13课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的背景1.文艺复兴的性质: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2.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意大利的历史和人才结构3.主要思潮:人文主义4.突出领域:文学、美术二、文学1.但丁:《神曲》2.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三、美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1.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2.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壁画《创世纪》3.拉斐尔:圣母像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夺;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思想教育:通过学生学习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相互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最后英国获胜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
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的。
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欧洲的殖民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通过资本的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增强,逐渐走向前台,成为世界的主角。
在西欧国家的殖民争夺中,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对今天都有一定影响。
重点分析:本课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在这一时期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后,要求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创造了条件。
了解这段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本课乃至本章内容的理解。
同时,掌握英法荷的殖民活动,就不能脱离它们侵略亚洲和美洲的史实,当然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的配套地图,这样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史地综合的观点。
难点分析:本课难点是对欧洲殖民活动的评价。
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殖民”“掠夺”是罪恶的代名词,一无是处。
如果这样看待问题难免以偏概全,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的评价。
从而忽视殖民活动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中起到的促进作用。
重点突破方案: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涉及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这些内容并不很难但很琐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法荷所占地区按照国家和地区两条线索进行整理。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中表格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设问: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相同点呢?此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比较类型的问答题。
通过该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解答此类问答题的能力,要先找比较点,才能思路清晰。
另一方面通过对时间,地域和方式的对比。
英法荷展开殖民争夺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难点突破方案:在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17和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试结合史实说明。
这样设问防止学生按照教材的相关论述照本宣科。
引导他们对教材现有知识点进行重组,初步培养史论结合的习惯。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之后请双方找出对方观点的合理部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
最终达成共识:欧洲的殖民掠夺是侵略,是建立在亚非拉人民的痛苦之上。
但同时必须看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心是欧洲,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投入资本主义再生产中。
还有,随着殖民活动的深入到这些落后地区也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传到这些地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就能作出全面的评价。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重点:英法荷的殖民活动。
难点:对欧洲殖民活动的评价课型设计:新课教法设计:讲述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从欧洲到亚洲、美洲的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导人新课】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英、法迅速崛起,对亚非美洲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殖民扩张更加野蛮的殖民掠夺,它们的殖民活动,不仅给这些地区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殖民灾祸,而且导致它们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激烈斗争。
【讲授新课】一、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盛极一时,但逐渐衰落,殖民强国地位也随之丧失,代之而起的是英国、荷兰和法国。
17世纪初,英荷法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用武力入侵、政治欺骗等卑鄙手段,把亚非美洲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1.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英国的冒险家们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公开的抢劫活动。
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的殖民霸权,英西矛盾日益尖锐。
1588年,西班牙强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双方大战于英吉利海峡,(让学生看77页插图)这幅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场面,这场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国家英国与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一次大决战。
在这次战役中,英国大获全胜,击败了海上最强大的敌手,取得海上霸权。
2.荷兰的兴起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的一个省,就在西班牙盛极一时的时候,西属尼德兰爆发了独立革命,在它的北部建立了独立的荷兰。
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很快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都非常兴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商船由此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荷兰也进行开拓殖民地。
法国人也不甘落后。
17世纪初,随着法国政治局势的逐渐稳定,法国殖民者也力图到海外开拓殖民地。
3.英法荷的殖民扩张(板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法荷所占地区按照国家和地区两条线索进行整理。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中表格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设问: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哪些相同点呢?二、英国--一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板书)1.英荷战争从17世纪上半期起、英荷之间进行三次战争。
战争的结果,英网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建立纽约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