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学期末复习1

档案学期末复习1

档案学期末复习1、吴宝康吴宝康:新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由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认为,档案的基本价值可分为凭证和参考价值。

(另一种分法:原始价值、从属价值)2、档案的定义(名词解释)、本质特性(选择)①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②档案特性:社会性质、历史性、确定性、原始记录性。

③档案的本质特性:原始记录性,不仅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3、世界上最大的纸草档案及相关的“最”(选择、填空)(1)哈里斯大纸草:1855年在埃及底比斯近郊一座墓中发现,因被英国人哈里斯买去而得此名。

是已出土的纸草档案中最大的一件。

(2)在两河流域发现最多的是泥版档案,拉伽什泥版现保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3)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4)《尚书》是上古历代文书的汇编,是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5)商代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6)汉墓中发现有较多的帛书,其中有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舆图档案,也是世界上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

(7)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关于中国文字起源最为流行的传说,是黄帝时期仓颉始造文字。

(8)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档案。

(9)梅腾自传,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的传记性石刻档案。

(10)巴勒莫石刻,是埃及最古老的纪年石刻档案。

(11)汉莫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阶级社会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4、外国档案的发展演变阶段在纸张使用之前的外国古代档案:在漫长的古代文明中,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各异、内容丰富的档案。

(一)石刻档案(二)泥板档案(三)纸草档案(四)羊皮纸档案(五)蜡板档案(六)金属档案(七)棕榈树叶档案(八)桦树皮档案5、发文字号的组成,档案保管期限的组成(选择、填空)①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度和顺序号组成。

②档案保管期限表一般由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总的说明等部分组成。

条款、保管期限为基本的组成部分。

6、全宗的概念:全宗,是指一个法人或自然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7、档案与相关事务的关系:(理解性考核)(一)档案与图书①从功能上来看,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图书是用于知识传播的系统性材料;②从形式上看,档案是不可复制的,而图书则可有大量复制;③从内容上来看,档案内容没有事后人为加工的痕迹,而图书可以不断地修改完善;④从知识体系来看,档案较为零乱,而图书比较系统;⑤从形成过程来看,是集体知识和经验的汇集,而图书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人。

(二)档案与信息①从档案的内容来讲,档案是一种信息,而从其载体来讲,档案则不是信息,档案与信息存在着交叉重合的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

②档案与信息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档案依载体而存在,而信息对于载体要求并不高。

★(三)档案与文书①不同之处:从时态上来看,档案是过去完成时的信息状态,而文书则是现在进行时的信息状态;从构成来看,档案虽大部分是由文件转化而来,但还有其它领域产生和形成的非文书的记忆材料;从功能上看,文书是在现实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信息材料,而档案是在历史回溯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材料。

②相同之处:都对载体形式有较高要求,而且载体形式在文书转化为档案时没有发生变化。

(四)档案与文物●文物大部分是实用性物品,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的内容信息是不清晰、不明确的,需要进行考证和解读,其准确性还必然经过检验。

●档案是以文字记载或文字说明为特征的信息材料,由于信息清晰、确定,可明确说明历史事实。

★(五)档案和文献①文献一般是指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信息记录,其实存形态有文书、文章、著作(图书)、日记、信函、笔记、照片、音像制品等等。

②区别:一是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文献则不论其是否是原始记录。

---根本区别。

二是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档案则既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又注重现实性的查考、实用价值。

三是文献内容一般较系统、完整,而档案则包括大量的片段性零星记录在内,如测试记录、发票、账单、登记表单、签名等等。

(六)档案与资料区别:1、来源不同2、作用不同3、机密程度不同8、档案的种类:(1)名词解释: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这类档案归“公家”所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散存于私人手中,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日记、文稿等私人文书。

(2)选择、填空: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9、课后题:如何理解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书P7: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所以,学界一般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规定性所在。

但这一本质特性在现实中和许多复杂事物的本质特性一样,并不是表现得很固化,而是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动态性特点,是在与相关事务及相关因素条件的对照、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不仅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

★10、档案种类的划分意义是什么档案的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

这种认识性分类结果不仅有认识意义,对档案管理实践也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11、档案形态的演变(选择、填空,描述哪些是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等)p27页开始,纸张使用之前的中国古代档案。

(1)甲骨档案:甲骨是指龟甲和兽骨,它们在商代既是人们用来占卜的一种工具,也是人们所用的一种书写材料。

甲骨档案主要集中于商代,甲骨档案的文字是用铜刀或石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

甲骨文多为王室占卜及其有关的记事文字,所以又叫“卜辞”商代的甲骨文,就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但它应当不是历史上最初始的文书档案。

据郭沫若的研究,它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

12、书P41: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音像档案(概念)(1)纸制档案: 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信札、电报、户籍、帐册、契约、证书、书稿、日记、笔记、家谱的原本和原稿。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率领手下工匠发明了植物纤维造纸术,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蔡侯纸)(2)音像档案: 指机构和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优点:直观性强缺点:更易受光、热、湿、污染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除照片档案外,其他音像档案大多不能直接阅读;原始性、真实性难辨等。

(3)电子档案: 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件.14、档案的价值形态(选择、填空)、谢伦伯格的评价书上的:①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②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③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谢伦伯格:原始价值和形成价值吴宝康: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15、档案的八个环节是什么,前后四个分别叫什么(选择、填空)P70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其中前四个叫档案实体管理工作,后四个叫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16、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选择、填空)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17、(论述):①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思想形成过程列宁关于集中统一管理苏联档案工作的思想,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制定档案工作原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颁布了《关于改革与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该法令规定:“从现在起组成统一的国家档案全宗”。

这一法令和其后颁布的其他有关法令,废除了档案私有制,实行档案国有化,档案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管理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

1950年初,我国就开始研究列宁关于集中统一管理苏联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各部门第一次档案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档案管理必须集中统一。

同年9月,中央人们呢政府政务院公布施行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了机关档案工作以集中管理为原则。

1954年11月,国务院设立了直属的国家档案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国家档案局组织原则》中明确指出,国家档案局的任务是“统一管理国家档案工作”。

1955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中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机关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利机关工作,反对分散保存。

”同时指出:“这一暂行条例的原则,对国家和军队机关也是基本适应的。

”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它对明确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1956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这是根据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形势,从全国范围考虑和确定的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又确定了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这就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关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规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科学概况和新的发展。

②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结合第六章)档案工作缺少资金、缺少地位、缺少待遇、缺少重视已有多年。

档案人员地位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影响档案工作地位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

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档案本身的价值决定,以及人们对档案价值所产生的固化认识,并基于这种固化认识而构架的档案工作运行框架。

但是档案工作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档案工作室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对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加以探究,以及如何让人们认识档案、了解档案、重视档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