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李逵负荆》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李逵负荆》课件
最后,由元代的施耐庵将它们整理,重新创作而成一部长篇小 说《水浒传》。
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 燕青等随行。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宋 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 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等贪 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正当皇上与李师师 私下相会,宋江等暗下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 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 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 城。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0),本名彦端,号子安, 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至顺二年(1331)与 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后参加张士诚的起义。朱 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抓捕张士诚部属。为避免 麻烦,施耐庵隐居于兴化,闭门著书。
作品:长篇小说《水浒传》——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 回体小说。
剪径:路上打劫,抢人钱财。
李逵其人
李逵在小说中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他粗鲁直率到天 真的地步,常常成为人们要弄的对象;他有勇有胆但没有 思想,遇事欠三思而因此常常吃亏;他嗜斗、嗜杀,伴随着 他的往往是浓浓的血腥气,也因此常常遭到惩罚。比如 第三十八回,李逵不仅抢鱼,还要打人,被浪里白条张 顺诱到水里,呛得半死;第五十三回李逵斧劈罗真人未 果,反被罗真人戏弄了一番,把他弄到蓟州府,淋了狗 血和尿粪。这些场面都充满了喜剧效果。
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为赌注,后来发现抢 夺民女之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认赌服输,在燕青的劝 说下,到宋江面前负荆请罪,但是,即使在请罪的时候,李 逵的嘴也还是硬的:“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 颗头去,也是了当.”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给我们诠 释着英雄的本真。后来李逵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 民除害,故事以喜剧的方式收场。
宋江等杀出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 ,自己便带大队人马回了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 一路上又横生了一些枝节: 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 “真人 ”,替庄主狄太公捉 “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
生僻词
阅读古代作品时,有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查字典,“顺”下去就慢慢懂了。 这是词语的上下语境,提示了词语的含义。试依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的词语。 1.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兀自:独自。
从此,李逵一辈子追随宋江,忠心耿耿,从未三心 二意。甚至最后宋江让他喝下毒酒,他明白后,仍然 说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 下一个小鬼。”他对宋江的忠诚,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
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
后,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 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 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这是一个喜剧片段,刻画出李逵粗鲁正直、
疾恶如仇、崇尚正义的性格,即便是对他最崇敬 、最崇拜的宋大哥,一旦发觉他做了不仁义的事
,李逵也绝对不会客气。
李逵的纯真与鲁莽
1、 “过往客人,借宿一宿,打甚么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 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2、“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
3、“燕小乙哥,听来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口是心非,不是 好人了也。”
故事压缩
开 端:荆门寨惊闻宋劫刘女; 发 展:大闹山寨,立状争持; 再发展:荆门对证,李逵负荆; 高 潮: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结 局: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大话李逵
李逵的忠诚与正义
江州初见宋江,当李逵得知面前的“ 黑汉子”就是 他日思夜想要去投奔的宋公明时,他“扑翻身躯便拜 ”。不久宋江因写了“反诗”被官府绑赴刑场,在不 知道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李逵一个人去劫法场,准 备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宋江的性命。
在整部《水浒传》中,李逵的结局很惨。当宋江喝
了御赐的药酒之后,自知必死无疑。他想到自己死 后,李逵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派人去润州叫来 李逵,也让他喝下药酒。李逵回来后就死了,死在 自己一向奉若神明的大哥之手,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
情节梳理
1、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2、理清课文思路,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大意。
(提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开端,李逵、燕青回山寨路 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 ,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第二部分(第2-4段),故事发展,李逵大闹山寨,发 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 对证。 第三部分(第5-7段),故事发展,宋江与李逵同到荆 门镇对证,李逵负荆请罪。 第四部分(第8- 12段),故事高潮,李逵与燕青捉到假 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第五部分(第13段),故事结局。
四大名著成书时间
《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 初 《西游记》吴承恩(约1500-1582)---明 《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清
创作背景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故事 发生的背景是宋徽宗时代,就是宣和年间(1119-1125).当时宋 皇室衰颓、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滥用佞臣;蔡京为宰相,穷奢 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 盗贼四起。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 劫富济贫”的大旗,聚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 加入了这个队伍。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编成了 剧本,写成了故事。
2.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假:假托,假冒。
穷:追究,弄明白。
浪:没有约束,随意。
3.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蹊跷。”
蹊跷:奇怪可疑。
Hale Waihona Puke 4.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消耗:消息,信息,影子。
5.小人只是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