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问答题学习资料

生化问答题学习资料

生化问答题第二章蛋白质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结构有何特点?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特点: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为α-氨基酸②除甘氨酸外,其Cα均为不对称碳原子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α-氨基酸2、氨基酸是如何分类的?按其侧链基团结构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可分为四类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7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③酸性氨基酸2种④碱性氨基酸3种3、简述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

4、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什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的改变或破坏。

化学因素(酸、碱、有机溶剂、尿素、表面活性剂、生物碱试剂、重金属离子等)和物理因素(加热、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振荡等)可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5、简述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①两性解离-酸碱性质②高分子性质③胶体性质④紫外吸收性质⑤呈色反应6、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b7、简述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的几种方式。

见48、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根据侧链基团结构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举2-3例。

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7种: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②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丝氨酸,酪氨酸,色氨酸③酸性氨基酸2种:天冬氨酸,谷氨酸④碱性氨基酸3种: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第三章核酸1、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①两股链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呈右手双螺旋结构②每个螺旋含10bp,螺距3.4nm,直径2.0nm。

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并形成大沟和小沟——为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基础③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链的骨架,位于双螺旋外侧④碱基对位于双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双螺旋的长轴垂直;两条链位于同一平面的碱基以氢键相连,满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 C⑤双螺旋的稳定:横向—氢键,纵向—碱基堆积力⑥DNA双螺旋的互补双链预示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从组成、结构和功能方面说明DNA和RNA的不同。

3、tRNA三叶草结构的特点是什么?①氨基酸臂:由7对碱基组成双螺旋区,其3′端为CCA,可结合氨基酸。

②二氢尿嘧啶环:由8-12个核苷酸组成,有两个二氢尿嘧啶。

由3-4对碱基组成双螺旋区。

③反密码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环中部有3个核苷酸组成反密码子,能与mRNA的密码子互补结合。

由5对碱基组成的双螺旋区。

④额外环/附加叉:由3-18核苷酸组成,不同tRNA具有不同大小的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⑤胸苷假尿苷胞苷环/TΨC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通过5对碱基组成双螺旋区。

第四、五章酶1、简述酶促反应的特点。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作用可以比普通化学催化剂高许多倍②高度专一性:只能催化特定的一类或一种反应③高度不稳定性:酶是蛋白质,活性对环境因素敏感④组织特异性: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的区域化分部特征⑤可调节性: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2、何谓酶原激活?酶原激活的实质和生理意义是什么?概念: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酶原的激活。

实质: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生理意义:①酶原形式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出现的自我保护现象②酶原相当于酶的储存形式,可在需要时快速启动发挥作用3、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说明之。

①[S] ②[E] ③pH ④T ⑤inhibitor ⑥activator4、简述酶快速调节的方式。

①酶原及酶原激活机制②别构调节③共价修饰调节第六章糖代谢1、简述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食物糖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糖异生去路:①氧化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④转变为其他糖⑤形成糖尿2、何谓糖异生的“三个能量障碍”?克服这三个能障需要哪些酶?①由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需要丙酮酸羧化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②由1,6-二磷酸果糖生成6-磷酸果糖,需要果糖二磷酸酶③由6-磷酸果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需要葡萄糖-6-磷酸酶3、为什么肝脏能直接调节血糖而肌肉不能?肝脏中有而肌肉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4、磷酸戊糖通路分哪几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及生理意义?5、①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及CO2 。

此阶段反应不可逆,是体内产生NADPH+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H+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②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

此阶段反应均可逆,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的生物合成。

5、以图表形式总结各种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6、简述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的异同点。

第七章脂类代谢1、说明在糖、脂代谢中乙酰CoA的来源和去路。

糖代谢: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进入TAC氧化供能脂代谢:脂肪酸β-氧化→乙酰CoA→合成脂肪酸、酮体、胆固醇2、简述乙酰CoA在糖脂代谢中的联系。

①糖分解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以作为脂类合成的原料②脂肪酸的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及酮体在酶作用下转化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和H2O3、简述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并计算一分子二十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的ATP分子数。

过程:①脱氢②加水③再脱氢④硫解计算:①脂肪酸活化为乙酰CoA消耗2分子ATP②1分子20C饱和脂肪酸β-氧化需经9次循环,产生10分子乙酰CoA,9分子FADH2和9分子NADH+H+③10分子乙酰CoA进入TAC生成10×12=120分子ATP④9分子FADH2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9×2=18分子ATP⑤9分子NADH+H+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9×3=27分子ATP⑥净生成120+18+27-2=165分子ATP4、什么叫酮体?简述合成酮体的原料、部位、合成过程的限速酶以及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的总称。

合成原料:乙酰CoA合成部位:肝细胞线粒体限速酶:羟甲戊二酸单酰CoA合酶(HMG-CoA合酶)(区别于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 CoA还原酶)生理意义:①正常情况下,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②在饥饿或糖供给不足情况下,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必要的能源③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5、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成那些重要物质?①胆汁酸②类固醇激素③维生素D36、简述血浆脂蛋白按密度法分为几类?简述各类物质组分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①C M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90% 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②VLDL主要物质:甘油三酯约60% 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③LDL主要物质:胆固醇酯50% 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④HDL主要物质:磷脂、游离胆固醇、apoA、C、E 功能: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7、简述血浆脂蛋白中载脂蛋白的重要功能。

①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②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③调节脂蛋白代谢限速酶的活性第八章生物氧化1、简述两条重要的氧化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1、简述鸟氨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鸟氨酸循环是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解氨毒的重要途径。

2、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及生理意义?脱氨方式特点生理意义转氨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α-酮酸的过程。

(1)反应是可逆的(2)催化部位在胞液和线粒体(3)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游离氨的生成(4)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5)转氨酶具有专一性(6)大多数氨基酸可参与转氨基作用,但赖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除外(1)体内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的重要方式(2)机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3)不改变氨基酸绝对含量,能调节氨基酸比例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1)反应可逆对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也起重3、一碳单位有什么重要的生理意义?①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②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的枢纽③参与S-腺苷蛋氨酸(SAM)生物合成④生物体各种化合物甲基化的甲基来源4、简述体内血氨的来源也去路。

来源:①氨基酸及胺的分解②肠道吸收③肾重吸收去路:①肝合成尿素排出体外②合成谷氨酰胺等非必需氨基酸③合成非蛋白含氮化合物④肾形成铵盐排出体外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简要说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器官、部位、原料和合成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

器官:肝脏(主),小肠、胸腺(次)部位:胞液原料:5-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和一碳单位合成过程:①R-5-P(5-磷酸核糖)和ATP作用生成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②合成IMP(次黄嘌呤核苷酸)③IMP转变为AMP和GMP2、简要说明嘧啶核苷酸合成的器官、部位、原料和合成过程的基本步骤。

器官:肝脏部位:胞液原料:Asp(天冬氨酸)、Gln(谷氨酰胺)、CO2合成过程:①UMP(尿嘧啶核苷酸)的生成②CTP(三磷酸胞苷)的合成③dTMP(脱氧胸苷酸)的生成第十一章血红素与胆色素代谢1、简述生物转化有哪些特点。

连续性、多样性、解毒和致毒性。

2、简述胆汁酸盐肠循环的特点及其意义。

特点:①进入肠肝的各种胆汁酸约95%被肠壁重吸收进入血液,肠道重吸收的初级、次级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与游离型胆汁酸均可以经门静脉回到肝脏②结合型胆汁酸主要在回肠以主动转运方式重吸收,游离型胆汁酸则在小肠各部位及大肠经被动重吸收方式进入肝③重吸收进入肝的游离胆汁酸可重新转变为结合胆汁酸,并和新和成的胆汁酸一起随胆汁再排入十二指肠意义:使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满足机体对胆汁酸的需要。

3、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有何作用?①摄取作用②转化作用③排泄作用4、简述进入血液的未结合胆红素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运输的生理意义。

①增加了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便于运输②限制胆红素自由透过各种生物膜,避免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第十二章 DNA的生物合成1、简要说明DNA复制的过程。

①复制时,亲代DNA 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

②子代细胞的DNA双链,其中一股单链是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的,另一股单链完全重新合成。

③由于碱基互补,两个子代细胞的DNA双链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

第十三章 RNA的生物合成1、比较复制和转录的异同点。

②原料为核苷酸③合成方向均为5′→3′方向④都需要依赖DNA的聚合酶⑤遵守碱基互补配对规律⑥产物为多聚核苷酸链⑦均形成3′- 5′磷酸二酯键2、简述转录的过程。

DNA模板被转录方向是从3′端向5′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

RNA的转录过程合成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合成原始转录产物(过程包括转录的启动、延伸和终止);第二步转录产物的后加工,使无生物活性的原始转录产物转变成有生物功能的成熟R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