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

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作者:————————————————————————————————日期:察哈尔右翼后旗自然概况察哈尔右翼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位于北纬40°3’~41°59’,东经112°42’~113°30’。

东与商都县、兴和县接壤;西和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交界;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卓资县为邻;北和苏尼特右旗毗连。

集二线铁路贯通全境;集通线铁路在旗境贲红镇分轨;208国道、呼满大通道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重要国际通道。

全旗东西平均宽约50公里,南北平均长约80公里,总面积为3910平方公里。

总面积3803平方公里,总人口209355人,少数民族占5.6% 。

旗人民政府驻白音察干镇,邮编:012400。

代码:150927。

区号:0474。

拼音:Chaha'eryouyihou Qi。

【行政区划】察哈尔右翼后旗辖4个镇、3个苏木:土牧尔台镇、红格尔图镇、白音察干镇、贲红镇、当郎忽洞苏木、乌兰哈达苏木、锡勒乡。

设179个村委会、648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察哈尔,为蒙古部落名。

1954年设旗。

1954年3月17日,在解决绥东地区旗县并存时,察哈尔右翼后旗正式建制,时辖42个乡镇,总人口94 560人。

1955年2月,将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新民区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1956年1月,又将新民区和土牧尔台区东方乡的苏合少、刘家沟两村划归苏尼特右旗。

1957年11月,将集宁县大西沟、大六号、贲红、高茂、曹不汗、高玉梁、黄羊城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8年6月,将四子王旗所属海青花、三井泉、大西村、土城、明乐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

1958年3月,撤区划乡,将32个乡镇划为22个乡镇,同年10月把22个乡镇划为6个人民公社、1个镇公社。

1962年5月,将6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9个人民公社。

1967年,改称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

1971年,旗人民政府从土牧尔台迁往白音察干。

1981年6月,察哈尔右翼后旗革命委员会改称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政府。

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镇(苏木)人民政府,时辖21个乡(苏木)镇、180个行政村、639个自然村。

1997年,全旗辖20个乡(苏木)镇、179个村委会、648个自然村,总面积3 910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14 829人。

(以上摘自当地政府网站)2000年,察哈尔右翼后旗辖2个镇、3个苏木、15个乡:白音察干镇、土牧尔台镇、乌兰哈达苏木、当郎忽洞苏木、哈彦忽洞苏木、八号地乡、三井泉乡、大六号乡、石门口乡、石窑沟乡、白音察干乡、吉棍塔拉乡、红格尔图乡、阿贵图乡、贲红乡、虾江河乡、胜利乡、韩勿拉乡、锡勒乡、察汗淖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649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白音察干镇26485 土牧尔台镇21911 八号地乡8225 三井泉乡3400 阿贵图乡8397 当郎忽洞苏木6314 吉棍塔拉乡2815 察汗淖乡3611 韩勿拉乡4074 乌兰哈达苏木5197 红格尔图乡11860 白音察干乡5554 哈彦忽洞苏木3782 大六号乡12988 贲红乡10333 石门口乡11569 虾江河乡7436 锡勒乡4966 石窑沟乡3574 胜利乡2489。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5%;高平原占20%;山地占35%,整个地形由南向北渐低,略呈长方形。

境内海拔高度平均1500米,西南最高点2063米,西北最低点1322米。

境内超过海拔1500米的山峰46座,其中西南部灰腾梁山、苏集梁山、大脑包山、韩勿拉山、玻璃脑包山较高,平均海拔1900米。

【气候资源】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日照充分、热量不足、风多雨少,冷热不匀。

因受中纬度及季风的影响,春季干旱多风,夏短雨量集中。

秋季早寒易冻,冬季漫长寒冷。

光能资源光能资源丰富。

年日照总时数2986.2小时,日照百分率67%,其中在作物生育期的4~9月份日照总时数1602.5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136.04千卡/厘米²,全年光合有效辐射66.66千卡/厘米²。

其中4~9月份达41.74千卡/厘米²,是光资源丰富的地区。

但受水、热、土等因素限制,光能利用率很低,仅达0.1%左右,潜力很大。

热量资源热量资源不足,全年平均气温仅3.4℃,冬季寒长,干燥,1月最冷平均气温-14.9℃,极端最低气温-35.2℃,夏季热期短,7月最热,平均气温19.4℃,极端最高气温34.5℃。

平均年较差34.3℃,极端平均年较差为62.6℃。

≥10℃年平均积温2136.9℃。

无霜期102天,最短8l天,最长131天。

降水和蒸发降水少而集中,年变率大,雨量分布不匀。

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南到北递减,南部大六号至胜利一带为360毫米~390毫米,中部白音察干一带335毫米、而西部八号地、三井泉一带为240毫米,且多集中在6~9月间,这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9.1%,3、4、5月份降水偏少,仅占全年降水量13.8%。

4、5月降水少,且蒸发量大,经常发生春旱,导致农牧业欠收。

11月到次年2月降雪过多,影响牲畜采食,使畜牧业受灾减产。

降水量的年际(及异年同月)变化很大。

降水量最多年份达575.4毫米,最少年份仅180.1毫米,多水年相当于少水年的3.2倍,在植物生育的4~9月份。

雨量最多年525.3毫米,最少年140.7毫米,雨多年为雨少年的3.7倍。

在抗灾保畜的11月到翌年4月、雪多年59.6毫米,雪少年10.9毫米,雪多年为雪少年的5.5倍。

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严重地影响着农、牧、林业的发展。

风能资源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全年风速大于3米/秒的天数合250.9天,其中大于等于8米/秒的天数44.1秒天,瞬间极大风速为30.3米/秒。

而3~5月风速大(平均为5~5.9米/秒、最大20~24米/秒),7~9月风速小(平均为3.3~3.7米/秒、最大15~17米/秒)。

全年盛行最多风向是西北风、次多为西南风。

从地区分布看,南部风日少、风速小,北部风日多、风速大。

在风能利用上,从70年代以来就有部分地区利用风能提水及发电。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大风、白灾、冰雹、洪水害等。

尤以干旱为主,霜冻、风害次之,白灾威害牧业,冰雹及洪害仅发生在局部地区。

【水资源】地表水全旗分7大水系,有10条主要河流,除霞江河、五德沟河、毫来沟河、韩勿拉河,其余为季节性间歇河流,有大小湖泊32个,总蓄水量5307.8万米³。

包括千亩以上8个,五百亩以上4个。

其中常年蓄水的9处,季节性积水23处。

年平均降水量307.9毫米,产水量11.83亿米³,降水少。

蒸发量大,地表水体不发育。

多年平均径流量0.353亿米³,折合地表径流深9.9l毫米,地表水总量为0.474亿米³。

可利用水量0.27亿米³,人均138米³,农田草牧场亩均5.3米³。

但由于多属季节性间歇河流,来水保证率低,加之受地形、地势及经济效益的限制,未能全部利用。

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但分布不匀。

年贮量7.09亿米³。

大气渗入及侧向流入补给量2.85亿米³。

年允许最大采量1.7亿米³。

现状开采504.4万米³/年。

潜水蒸发与侧向流出消耗量1225.4万米³/年,两项合计年消耗约1729.8万米³,占年允许开采量的10.17%,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地下水分布,主要是在白音察干一贲红一大六号和当郎忽洞一带。

全旗泉水有50多处,总涌水量为5038.6米/昼夜。

单眼涌水量300米³/昼夜的有5处,最大的庙湾泉为1143米³/昼夜,质量好,宜于人畜饮用和灌溉。

据测定尚有部分泉水为质量较高的矿泉水。

【土壤资源】全旗土壤有4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129个土种。

4个土类及10个亚类是:栗钙土,以水平地带分布,遍及全旗,占土壤总面积97%;含亚类:分布在南部及中部地区海拔1500—1800米低山丘陵熔岩高平台地;栗钙土占总土壤3l%,分布在北部地区,海拔1350—1500米丘陵与高平原地区;盐化栗钙土占总土壤2.1%,多在旗北部低矮排水不良地段;草甸栗钙土占总土壤2.4%,分布于境内低平水凹地;粗骨栗钙土占总土壤22.3%,在低山丘陵阳坡、陡坡顶部与熔岩隆起部分布;黑钙土在西南部海拔1800米以上的灰腾梁玄武岩台地垂直分布,占总土壤面积1.6%,含淋溶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两个亚类。

草甸土占土壤面积0.6%,为盐化草甸土亚类,分布于河谷阶地、河漫滩、山丘间低平滞水洼地。

盐土、含碱化盐土、沼泽盐土两个亚类,占土壤面积0.6%,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洼地排水不畅的地方。

按照国家分级标准,全旗所有土地属于三至七级。

三级土地为宜农耕地,多数分布缓坡、坡角和洼地;四级土地分布在缓坡地带和丘间洼地。

部分有轻度盐化;五级,六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56.4%;七级土地占总面积23.5%。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天然草场中植物种类繁多。

高等植物有50科,114属,338种。

其中牲畜可饲植物有187种。

其中山杏、山樱桃、羊草、知母、防风、甘草、克氏针茅、沙蓬、马兰、冷蒿分布最广。

野生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有狐子、野兔、石鸡、斑雉、沙鸡、百灵鸟等。

【农牧业资源】农牧业用地至2005年拥有耕地51320公顷,播种面积4866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480公顷,林地面积17.6万亩草场面积21.9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20.66万公顷。

森林资源境内天然林极少,现存的多为小叶柠条,分布在北部。

人工林是在解放后发展的,不仅面积小,且分布不匀,保存率29%。

另有疏林地,未成林地,灌木林,零星树木52.1万株。

全旗森林覆盖度1.83%。

全旗林业资源分布不平衡,东南部、中部偏多,西南部与北部偏少,农区多、牧区少。

林种以防护林居多,占59%;其次是用材林占40%;果树占O.7%。

在有林地中,国有林(包括铁路林)占36.5%;集体个人占63.5%。

树种单调,乔木绝大多数是杨树、白榆。

在龄组结构上,幼龄林较多,占人工林面积的68.4%,而成熟林仅占6%。

全旗活立木蓄积量为11.7万米³,人均只有0.56米³。

年生长量为5000米³。

而消耗量达2000米³左右,林材紧缺。

草场资源全旗天然草场占全旗总面积63.6%,草场类型分五类9组即:(1)山地草甸类:内含一个组、分布在旗的西南部胜利乡玻璃脑包至阿斯嘎沟一带,占全旗草场总面积0.52%,草群覆盖度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