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16g平法讲解钢筋手算公式
(完整版)16g平法讲解钢筋手算公式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顶层中柱纵筋: 内侧钢筋弯锚=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bhc+12d
=本层柱净高-本层露出长度+梁高-bhc+12d 内侧钢筋直锚=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bhc
Hn-Max(Hn/6,Hc,500)
梁净高+12d 梁净高
顶层
内侧钢筋弯直锚判断:
计算
条件
16G系平法
插筋
hj-bhc≥LaE(La) max(6d,150)
hj-bhc<LaE(La)
15d
课堂练习题
手工计算本案例的基础插筋的长度
首层层高3600,梁高600,基础高度为1000,bhc为40,柱尺寸600*550, 纵筋12根,均为HRB335直径25钢筋,砼标号C30,二级抗震,考虑基础顶部作 为嵌固部位。
查表可得:LaE=34d;LabE=34d 本层露出长度=Max(Hn/6,Hc,500)
=Max((2800-600)/6,600,500)= Max(367,600,500)=600 柱纵筋内侧钢筋弯直锚判断: 600-20=580<LaE=37d=814→取弯锚 柱纵筋内侧钢筋长度=(2800-600)-600+(600-20)+12*22=2444mm 内侧钢筋根数:5根内侧钢筋 柱纵筋外侧钢筋:1.5LabE=1.5*34*22=1122<600-20+600-20=1160
2、3层
内侧:梁净高+12d
Max(Hn/6,Hc,500)
首层
嵌固部位
课堂练习题3
手工计算本案例的顶层柱纵筋的长度
顶层层高2800,梁高600,柱尺寸600*600,柱类型为角柱,柱钢筋信息为4根角 筋,b边一侧2根,h边一侧2根,均为HRB400直径22钢筋,砼标号C35,bhc为20 ,三级抗震。
梁高-bhc与lae比较
2、3层
hb-bhc≥lae,取梁高-bhc
hb-bhc<lae,取梁高-bhc+12d
Max(Hn/6,Hc,500)
首层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顶层边角柱纵筋:外侧钢筋弯锚=本层层净高-本层露出长度+1.5LabE
外侧钢筋弯锚=本层层净高-本层露出长度+梁高-bhc+15d
11G101-1P63、P64
第四节 中间层纵筋构造
中间层柱纵筋=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本层伸入上层露出长度
露出长度: 嵌固部位:Hn/3 非嵌固部位:max(Hn/6,Hc,500)
非嵌嵌固固部部位 位
Hn/3 Max(Hn/6,Hc,500)
非嵌嵌固位固部部位
MHna/x3(Hn/6,Hc,500)
Hn-Max(Hn/6,Hc,500)
外侧:1.5LabE
顶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判断:
梁高-bhc+柱宽-bhc与1.5labe比较 1、1.5labe>梁高-bhc+柱宽-bhc,取1.5labe 2、1.5labe≤梁高-bhc+柱宽-bhc,1.5labe与梁高bhc+15d比较: 1.5labe>梁高-bhc+15d,取1.5labe; 1.5labe≤梁高-bhc+15d,取梁高-bhc+15d
第一章 平法概述 第二章 框架柱 第三章 框架梁 第四章 现浇板 第五章 剪力墙
第二章 框架柱
第一节 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 第二节 柱子嵌固部位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第四节 中间层钢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钢筋构造—顶梁边柱 第六节 箍筋计算
第一节 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
第一节 柱子要计算哪些钢筋
例的首层柱纵筋的长度。
本工程无地下室, 首层层高3600,二层层高3200,梁高均为600,基础厚1000, 基础bhc为40,柱bhc为20,柱尺寸600*600,纵筋12根,均为HRB335直径25钢 筋,砼标号C30,二级抗震。
本层露出长度=Hn/3=(3600-600)/3=1000; 本层伸入上层露出长度=Max(Hn/6,Hc,500)
→1.5labe=1122>600-20+15*22=910锚固长度取1.5labe 长度=(2800-600)-600+1.5labe
hj-bhc=960 >LaE=33d=33*25=825 a=Max(6d,150)= Max(6*25,150)=150; 露出长度=Hn/3=(3600-600)/3=1000; 基础插筋长度=150+1000-40+1000=2110mm
第四节 中间层纵筋构造
露出长度: 嵌固部位:Hn/3 非嵌固部位:max(Hn/6,Hc,500)
长度计 算
基础层插筋 底层纵筋 中间层纵筋 顶层纵筋(边角柱、中柱)
箍筋
根数计算(直接从图纸中数出,不用计算)
长度计算
根数计算
基础层插筋 底层纵筋 中间层纵筋 顶层纵筋(边角柱、中柱)
第二节 柱子的嵌固部位
①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②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 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 ③ 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 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 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 置。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计算 插筋 箍筋
条件
hj-bhc≥LaE(La) hj-bhc< LaE(La) 保护层厚度 >5d 保护层厚度 ≤5d
插筋构造 max(6d,150)
15d 不少于两根
加密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露出长度: 嵌固部位:Hn/3 非嵌固部位:max(Hn/6,Hc,500) Hn-柱净高;Hc-柱长边尺寸
11G101-1P63、P64
第三节 基础插筋构造
基础插筋=弯折a+基础高(hj)-保护层(bhc)+露出长度
hj-bhc
嵌固部位
Hn/3
露出长度:
嵌固部位:Hn/3
a
非嵌固部位:max(Hn/6,Hc,500)
=Max((3200-600)/6,600,500) = Max(433,600,500)=600; 首层柱纵筋长度=3600-1000+600=3200mm =3200*12=38400mm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