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观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感谢你的观看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8
(一)师资队伍8
(二)教学设施8
(三)教学资源8
(四)教学方法9
(五)学习评价9
(六)质量管理10
九、毕业要求11
十、附录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告诉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专业其他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创新创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书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核心课
2.专业选修课
(1)演讲与口才
(2)电子商务实务
(3)网络安全
(4)动画设计
(5)网站建设与维护
(6)广告策划
(三)创新创业课程
(四)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采取集中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教师共同管理和考核学生。
(五)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其中,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每周30学时,按18周来计,部分专业有安排实训周的,每周按30学时来计,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教学安排建议
1.教学计划总体安排(按周安排)
2.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拥有一直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专业理论水平高和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本专业专任教师共4人,其中专业教师3人,兼职教师1人;在专任教师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1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2人,助理讲师1人。
他们都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教学水平高。
本专业老师为学校开发多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学校节省了经费。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中心
专业校内已建有计算机实训中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升级网络综合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按计算机教学需要进行升级改造。
并增设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添置一批数字媒体设备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提升校内计算机实训基地水平。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师生走进企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
(1)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情况一览表:
(三)教学资源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文件规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图书、文献配备
应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教学资源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教学资源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
鼓励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支持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教授、启发、讨论、案例、行为导向等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实行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与日常操行表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爱护设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
(1)校内理论教学课考核评价方法
(2)校内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3)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法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
本专业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制定本专业教学工作计划
制定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本专业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
学期开始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
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2、建立和健全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改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实训制度等。
实行学分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考核和学习的过程管理。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的管理
教学过程质量的管理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过程的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师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问题教学,进行课堂讨论,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至少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方能毕业:
l、修满 208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模块83学分,创新创业模块 2学分,专业技术模块 55学分,其他模块68学分);
2、获得一本与本专业相关的物联网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一项校级及以上比赛奖状。
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