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资料

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资料

(6)土地质量较差。

(7)水土资源不平衡。

二、土地的分类(一)土地的基本类别1•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2.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未利用土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两类。

其中,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等。

其他土地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地,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地类。

(二)建设用地的基本特点(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后,就具有利用的高度集约性和资金的高密性,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在建设用地的选择中,区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位具有相对性,一是对一种类型的用地来说是优越的区位,对另外一种用地来说则不一定。

二是区位的优劣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5)无限性与再生性:建设用地的再生性是指建设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设用地即存量建设用地中经过再开发重新获得。

(6)空间性与实体性:建设用地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建设用地的空间立体利用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

建设用地的实体性是指建设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一个工程实体,一旦形成就能直接为人类建设活动服务。

(三)建设用地的类别1.商服用地(1)商业用地(2)金融保险用地(3)餐饮旅馆业用地(4)其他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1)工业用地(2)采矿地(3)仓储用地3.公共设施用地(1)公共基础设施用地(2)瞻仰景观休闲用地4.公共建筑用地(1)机关团体用地(2)教育用地(3)科研设计用地(4)文体用地(5)医疗卫生用地(6)慈善用地5.住宅用地(1)城镇单一住宅用地(2)城镇混合住宅用地(3)农村宅基地(4)空闲宅基地6•交通运输用地(1)铁路用地(2)公路用地(3)民用机场用地(4)港口码头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6)街巷7.水利设施用地(1)水库水面(2)水工建筑用地 &特殊用地(1)军事设施用地(2)使领馆用地(3)宗教用地(4)监教场用地(5)墓葬地(四)农用地的主要特征1.生态利用性2•利用逆转性3.利用的相对粗放性4•利用的永续性。

(五)农用地的主要类别(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六)我国主要类别土地的利用方式1•从土地利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土地利用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

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的标志是土地的投入与单产都很低。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为了协调土地经济共给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目前各国都提倡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2•土地利用方式的另一种理解是,它相当于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园地、林地的利用等。

它近似于土地利用类型,但不同的地方细类有所不同,可以分得很细。

三、土地权利制度1.土地产权的概念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产权的构成(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2)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3)土地他项权土地他项权利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外依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行为设定的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等。

3.土地制度概念(1)土地制度的定义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人地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2)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构成:①国有土地所有权制②国有土地使用权制③土地管理制度基本特征:①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②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土地所有权具体由各级人民政府代表形式。

③城市国有土地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市场机制是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手段。

④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

具体而言,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特征有二:其一是把全国土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其二是要求在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相互协作、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发挥整体功能,实现土地管理目标。

(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构成:①集体土地所有权制②集体土地使用权制特征:①农村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②农村土地土地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流转的可能性。

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能通过征收而发生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③农村农地使用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完整和明细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承包的土地可以有条件转让。

④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实行审批制度。

乡镇企业建设、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体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4 •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2)英国(3)德国(4)日本(5)中国香港(6)中国台湾第二部分土地管理4.技术方法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等高科技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等电子仪器,达到土地管理基础工作高效、准确、方便的目的。

(六)土地管理的任务1.依法维护土地权益2.保护土地资源3.合理利用土地4.规范土地利用行为5.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七)土地管理的原则1.依法管理的原则2.统一管理的原则3.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4.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原则(八)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1.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在土地管理中,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1)组织开展土地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2)组织编制土地立法规划,组织拟定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3)负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中使用解释工作,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4)办理依法由国土资源部受理的行政复议工作;(5)组织开展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1)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及划拨等各类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其他变更土地登记工作;负责土地证书监管。

(2)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和新出现的土地权属问题的政策界限,负责确定土地权属,承担调处重大土地权属纠纷;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3)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资源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条件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负责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4 )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等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

(5)建立地籍信息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及土地登记查证制度;掌握地籍管理工作动态,开展调查研究。

3.土地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规划和用地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研究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审查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拟定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措施。

4.耕地保护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的内容包括:(1 )拟订实施耕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政策;分析耕地增减动态,研究制定宏观调控和加强的措施。

(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监督等工作。

(3)拟订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和方法,指定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4)对已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措施的审核和监督检查工作(5)依据耕地数量变化情况的监测结果,对耕地总量减少的地区,提出限期采取补足措施的建议,并监督实施与组织验收。

5•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一是拟定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订农地转用审查报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拟订征地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办法;拟订建设项目征用土地的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二是承办需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征地和土地开发的审查、汇总、报批工作。

三是指导征地制度改革,依法推行统一征地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和办法;拟订征地补偿费用计算、使用和管理办法。

6.土地供应与市场管理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有:(1)制定地价体系和地价管理制度,开展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地价指数的评定与监测。

(2)制定建设用地供地标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3)制定并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出资等管理办法和地产交易规则,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4)负责公布土地市场运行动态,预测土地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和提出调控土地市场的措施。

(5)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目录并组织实施,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改变用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制定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批工作,直到各地制定乡镇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占地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制定鼓励城乡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7.土地执法与监查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1)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3)调查土地违法案件;(4)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5)指导、监督检查下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6)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行政管理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九)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国务院1998年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