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


释世界上的事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 少注意它或记住它。
性别同一是性别定型化的中心任务。 获得性别同一,也就获得了性别图式——一套系统
化的有关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和期待。
三、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教师、邻居、兄弟姐妹和电视
角色以及遇到的其他人,吸取有关男子和女子行为
子快些。(走路、长牙、青春期到来)
男孩子出生时身体比女孩子要长,有成熟的肌肉,
比较大的心脏和肺,对痛的敏感性要低一些。
男孩子身体比较脆弱。自然流产的大多数是男性。 男孩子易感染疾病。
二、认知方面
(一)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
(二)男女智力的不同优势
语言、思维、感知觉、记忆
男性擅长抽象思维、理解记忆 女性擅长形象思维、机械记忆
接受与规定的性别角色不同的行为。
(三)性别偏爱 1.男孩偏向男孩的活动和角色; 2.女孩子喜欢女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喜欢男孩
的活动。
3.一些女孩不喜欢所谓女子气的活动。
(四)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儿童喜欢和自己同性别的人玩。
第二节 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
一、身体和动作方面
出生时女孩子在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
(三)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兴趣:女孩——人
男孩——物体和事物
攻击行为:女孩——谩骂
男孩——拳头和脚
合作:女孩——找年龄小的,表示关心与帮助。
男孩——找年龄大的,尝试参与其比赛。
交往:都倾向于与自己同性的人交往。
第三节
性别定型化理论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性别图式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生物学因素
思考:
1. 性别定型的基本概念 2.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3.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
一、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建立了性别认同,就会主动地寻找区别男孩和
女孩的活动、行为和价值观等有关的信息。
他们无需得到成人直接的鼓励和指导,自发地构建
在他们周围的每种性别角色的知识,然后又自然地去 评价这些与他们的性别有关的模式。
“我是一个男孩,所以我要做‘男孩’的事情。”
二、性别图式理论
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
(二)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1.3岁的儿童懂得有关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与兴 趣。比较刻板。如男孩玩枪,女孩玩不娃娃,过家 家游戏。 2.5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 成分。男孩要胆子大,不能哭泣;女孩子要文静, 不能粗野。
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性别的刻板思考降
低,认识到可以把男子气与女子气结合起来,能够
男子手捧妻子递过来的咖啡说“味道好极了”)
四、生物学因素
荷尔蒙的影响
男性荷尔蒙——雄性激素
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孕激素
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性别的影响
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异的影响
结论:
儿童的性别定型化与儿童的认识发展、儿童对
成人的性别行为观察模仿有关,与成人对儿童 的强化有关,与社会文化制约有关,与生物因 素有关。
第十章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讨论
1.你喜欢的男生(女生)特点 2.你不喜欢的男生(女生)特点
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性别:生物学特征,男性,女性。 (二)性别角色:性别社会划分。 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 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上和态度上期望 的总称。
的信息。
性别偏爱和适应性别角色的行为主要就是通过奖励
与惩罚、观察与模仿获得的。
父母对性别角色的态度也会对儿童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母亲认为父亲参与家务劳动与男子气是一致
的,儿童的性别角色图式中也会结合进父亲的非传
统性别角色行为。)
观察与模仿电视媒体,电视中的人物有明显的性别
规范。
(女子总是做洗衣机广告、化妆品的广告;
(三)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
1.性别同一 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和女性。 2.性别角色同一 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 性别角色的认同。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一)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1.性别认同(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 2.性别稳定性(4—5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 3.性别一致性(6—7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 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