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目标分解和考核记录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调整范围电梯的维修保养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产品(安装、改造、维修)质量,落实质量目标,提高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目标、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考核。
1.安装电梯井道、机房、底坑内,或者在上下(或前后)机房之间对整台的电梯零部件进行组装、就位、固定、调试等施工活动的总称。
注:安装不包括施工所须脚手架的安装。
.改造变电梯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驱动主机,改变电梯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或受力方式,改变电梯主要参数的施工。
注1:主要参数指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提升高度(运行长度)、倾斜角度、名义宽度。
注2:驱动系统指驱动方式(曳引驱动、强制驱动、液压驱动等)和调速方式(变极调速、交流调压调速、调频调压调速、直流调速、液压流量控制调速等)的总称。
注3:电梯控制系统指电梯控制,信号和指令、故障的防护、电气安全装置等控制的总称。
.维修以相应的新的零部件取代旧的零部件或对旧零部件进行加工、修配的施工活动,这些施工活动不改变电梯主要参数,不包括改变电梯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驱动主机和改变电梯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或受力方式。
.重大维修更换和加工、修配电梯主要部件,改变轿厢质量超过额定载荷的8%,加装安全装置,增加电梯停靠层站但电梯主要参数没有改变的施工活动。
注:主要部件指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装置、轿厢悬挂装置、导轨、曳引机、控制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安全电路、液压泵站、限速切断阀、电动单向阀、液压油缸、手动下降阀、机械防沉降装置、悬吊机构失效保护装置、防火层门、玻璃门及玻璃轿壁、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控制屏、驱动主机。
不包括以上主要部件同型号、同规格的更换。
.一般维修不属于重大维修的其它维修活动。
主要是电梯保护、有异物挡门等一系列没有零件更换的小问题。
.日常维护保养在电梯交付使用后,为保证电梯正常及安全运行,所进行的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的活动。
三.职责:1.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对其维修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至少每15天对其维护保养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2.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制订每一台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的电梯日常、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维修保养计划。
3.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对维修保养活动进行记录,并建立电梯维修保养台帐和档案。
电梯维修保养台帐可以采用电子文档形式,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时,应有可靠的备份保存。
电梯维修保养记录,日常维修保养档案应一台一档,档案至少保存4年。
a) 电梯维修保养台帐至少应包括:1)所有维修保养电梯合同的目录;2) 维修保养电梯汇总表,应包括:电梯使用单位名称、使用单位地址、使用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电梯制造单位、电梯型号、维修保养起止时间、定期检验时间、维修保养责任人等内容。
b) 电梯维修保养档案至少应包括:1) 电梯基本情况表。
2) 日常维修保养和半年度、年度维修保养实施记录,实施记录应如实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并有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签字确认;3)法人机构进行检查、考评工作的记录;4) 电梯报修或应急维修记录;5) 维修保养合同有效期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复印件;6) 故障、安全隐患、事故及应急处置记录。
4. 维修保养施工点条件具有法人机构的授权文件,授权文件应明确授权的施工性质和类别、区域范围、维修保养施工点的负责人。
应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和仓库的总建筑面积不小于40 m2。
员要求应满足:) 常驻人员不应少于3 名,其中持证作业人员不应少于2 名;) 实际从事维修保养工作的技术工人数量应满足所承担维修保养电梯的要求,持证作业人员人均维修保养电梯数量不应多于30 台;) 持证人员应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等保险;) 持证人员常驻地应是唯一的。
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检测仪器,至少应包括:—起重设备;——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测试仪;——游标卡尺;——常用电工、钳工工具。
量保证体系文件应具备:—法人机构制定的对维修施工点的管理文件;——与所维修保养电梯的种类和型号相适应的作业指导文件。
应建立施工设备的台帐,并保存相应的施工记录。
应设有24 h值班的电梯维修保养服务热线。
.安全管理梯维修保养单位应当制订电梯维修保养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维修保养过程中的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安全。
6.自检梯维修保养单位应至少每半年对电梯进行自检,自检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自检工作必须由维修保养单位的电梯检验人员进行,自检不应替代半年度和年度维修保养。
.应急救援和演练梯维修保养单位应制订电梯事故和电梯维修保养施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对本单位维修保养的电梯发生事故时应提供指导和应急救援。
.日常巡视1.电梯使用单位应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运行进行日常巡视,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加强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查,确保畅通。
.发现电梯存在故障和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进行检查和修复。
9. 特殊情况处理梯出现下列情况时,电梯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电梯进行检查、修复,消除安全隐患:) 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 电梯和电梯附件受潮,以及安装电梯和附件的机房、井道、底坑等场所进水或严重受潮;) 发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安全开关、安全触点等发生误动作,厅、轿门工作异常;) 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 接到维修保养单位因发现严重事故隐患而发出的电梯应停止运行的书面通知时;) 监督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10.质检质监部门必须每月对电梯和现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巡检,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和维保人员的违规操作,必须做到零事故。
四.培训对电梯维修保养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必须做到每月进行一次。
内容简洁如下:.培训宗旨、遵循“生命高于一切”的基本宗旨;、杜绝大干、猛干、蛮干的思想;、杜绝违章指挥、盲目下令;、把他人的安危等同于自己的安危;、真正将安全工作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去。
.培训目的、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了解基础电梯年审工作;、了解基础的紧急救援方法;、了解基础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三.重点培训(一)电梯维修人员一般安全规定.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和“电梯维修工操作证”。
.电梯维修保养时,不得少于两人;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做,严禁酒后操作;工作中不准闲谈打闹;不准用导线短接已坏的层门门锁开关。
3.工作前,应先查自己劳保用品及携带工具有无问题,无问题后,才可穿戴及携带。
.电梯维修保养时,一般不准带电作业,若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监护人,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5.电梯在维修保养时,绝不允许载客或装货。
装货。
.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掌握防火知识和灭火常识,掌握电梯发生故障而停梯时援救被困乘客的方法。
8.必须掌握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
二)维护作业前的安全准备工作.轿厢内或入口的明显处应挂上“检修停用”标牌。
.让无关人员离开轿厢或其它检修工作场地,关好层门,不能关闭层门时,需用合适的护栅挡住人口处,以防无关人员进入电梯。
.检修电器设备时,一般应切断电源或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一个人在轿顶上做检修工作时,必须按下轿顶检修箱上的急停按钮,或扳动安全钳的联动开关,关好层门,在操纵箱上挂“人在轿顶,不准乱动”的标牌。
.进入地坑应先打开地坑内的低压照明,然后按动地坑停车开关,切断电梯回路,使轿厢不能再运行。
并在层站和层门、轿厢门上挂上警示牌。
三)电梯紧急救援方法. 把电梯主电源拉断,防止电梯的意外启动,但必须保留轿厢照明。
. 设法弄清电梯轿厢的位置。
(根据楼层灯指示或小心开启外厅门查看). 当电梯停在距某平层位置约±500mm范围的位置时,维修人员可以在该平层的厅门外使用专门的厅门机械匙打开厅门,并用手拉开轿厢门(要慢,用力不能过大),然后协助乘客安全撤离轿厢。
. 当电梯停在非上述位置时,则要用机械的方法移动轿厢救人。
骤如下:. 在移动轿厢前确保轿门保持关闭;必须预先通知被困乘客静候解救,切勿尝试自行设法离开轿厢,不要乱动及拉开轿门;说明轿厢可能随时移动,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外;如轿厢门处于半关闭状态,则应先行将其完全关闭。
操作中如未作上述通知被困乘客则属工作上的失误。
进入机房,在曳引电动机轴尾装上盘车轮。
. 救援人员手持制动释放杆,轻轻撬开制动,轿厢将会因自重而移动。
注意:需要轿厢移动时,才可松开抱闸,否则马上撤消松抱闸的动作。
为避免轿厢上升或下降太快发生危险,操作时,应断续动作(一撬一松),使轿厢逐步移动,直至最接近电梯门口为止(以高于或低于楼面不超过1.5米为准)。
操作时还应注意,如轿厢停于最高层电梯门以上之位置或最低层电梯门口以下位置时,不可以撬动制动,导致轿厢自行移动,而应在撬动制动的同时,需两人握紧盘车轮,并用人力盘车,使轿厢向正确的方向移动。
(四)安全知识、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维修线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工作完毕后,必须拆除临时地线,并检查是否有工具等物漏忘。
、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粉质灭火器或黄砂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0、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拆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随之撤离,原有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如要送电试验一定要和有关人员联系好,以免发生意外2、安全工作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
五.部门考核记录质量目标考核明:上述质量目标按年统计、考核。
制:吴迪审核:陈天岐确认:李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