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2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2 区域发展阶段 教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发展阶段、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理解区域发展的总趋势。

2.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激发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大体过程,对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一定的认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
4教学过程
【导入】《Hi,I'm China》
播放短片《Hi,I’m China》
【师问】在视频短片《Hi,I’m China》中,一开篇就展示了污染的河流与一池碧水、雾霾与蓝天、繁荣的大城市与凋敝的小城市和乡村、留守儿童与富二代、乡间公路、绿皮火车与高铁等备受争议的正反两方面的中国现状,视频的最后则关注了因医疗进步而形成的变化,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给观众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讲授】人文发展指数(HDI)
【教师点拨】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形象宣传片,它用直观的镜头,在不回避问题的情况下,传递着正能量。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发展应该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应该是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的完善,民主与法治的建立,科学文化素养及道德水
平的进步。

因此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如果单单只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即经济指标,是很片面的。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还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请同学们在正文第一段中找出来。

【学生回答】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

【补充】人文发展指数是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文发展指数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有所提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14年度人类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

【讲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承转】所以从刚才的那段视频中,我们还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成绩斐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正处在一个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试想一下,我们国家是从什么时候进入这个阶段的?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怎样的?
一穷二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贫富差距小、城乡差距小。

即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那么,目前的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也像中国这样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