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
【概念】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伴有器官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如坏
死、脓肿或假性囊肿,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


发性胰腺炎(FAP)是重症胰腺炎中的特重者(指发病72h内,虽经积极处理,
仍出现难以纠正的MODS者,占SAP的25%左右)。

整个病程分三个阶段:急性反
应期(2周)、全身感染期(2周-2月)、腹膜后残余感染期(2月-6月)。

【诊断】
1 临床表现全身状况不良,有MODS表现(如休克、呼吸困难、少尿、皮
肤粘膜及消化道出血、精神症状)。

伴有腹痛、呕吐、腹胀、发热、腹膜刺激征、
血性腹水、腰部及脐周淤斑等(腹部两侧浅蓝或棕褐色淤斑称Grey-Turner征,
脐周皮肤浅蓝色淤斑称Cullen征)。

2 实验室检查:血、尿、腹水胰淀粉酶含量升高。

血清脂肪酶升高(特异
性90~97%,高于淀粉酶)。

其他:WBC > 20×109/L,PaO
2
< 60mmHg,血钙<
2.0mmol/L,血糖>10mmol/L,血LDH> 600u/L,血BUN> 16mmol/L等。

3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显示胰腺肿大,炎症浸润胰周组织,大量液体潴
留等。

动态增强CT检查是目前SAP诊断、分期、严重度分级、并发症诊断最准
确的影像学方法。

4严重程度评分
◆ Ranson’S Criteria评分(11个危险因素)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入院时入院48h内入院时入院48h内48h时
症状数
相加项死亡率
1 年龄>55岁 6 PaO
2
<8Kpa(60mmHg)1 年龄>70岁0~3 1%
2 WBC>1.6万/m37血
Ca++<2mmol/L(8mg/dl)
2 WBC>1.8万
/m3
1 血
Ca++<2mmol/L(8mg/dl)
3~4 5%
3血糖>11.2mmol/L (200mg/dl)8血细胞压积下
降>10%
3血
糖>12.2mmol/L
2 血细胞压积下
降>10%
5~6 40%
4 LDH>350u/L 9 BUN升
高>1.79mmol/L
(5mg/dl)
4 LDH>400u/L 3 BUN升高>2mg/dl >7 100%
5 AST(谷草)>120u/L 10 碱缺乏> 4mEq/L 5 AST(谷
草)>120u/L
4 碱缺乏> 5mEq/L 11 需补充液体量>6L
5 需补充液体量>4L
以上指标<3个为轻型, 3~5个为重型,死亡率明显增加,具备6个以上,死亡率60~100%。

ApacheⅡ评分大于等于8分者为重症胰腺炎。

大于13分者死亡可能性很大。

5 严重度评估
①临床评估:主要观察呼吸、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状态;②体重指数:>30 (kg/身高m2)有一定危险性,>40 危险性更高;③胸部:有无胸腔积液;④增强CT:是否有30%胰腺组织出现血液灌注不良;⑤APACHEⅡ评分:是否≥8;⑥是否存在器官衰竭。

24小时评估①临床评估;②Glasgow评分;③CRP>150 ml/L;④有否器官衰竭。

48小时评估①临床评估;②Glasgow评分;③CRP;④有否器官衰竭。

【处理】
一非手术治疗
1 进入ICU给予各项生命体征严密监护,重点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水电酸碱平衡、出入量、出凝血功能等。

2 纠正水电酸碱代谢紊乱,及时有效容量复苏(以晶体为主,晶体液如平衡液、生理盐水;其他用胶体,如血浆、代血浆、白蛋白),此项在治疗初期为关键措施,第一个24h补液量可达8-12L。

3 止痛度冷丁25~50mg,肌注,忌用吗啡(现有资料可以安全使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胆道疾病的镇痛,剂量:4-10mg/次,肌注)。

不使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4 控制血糖水平(150mg/dl以下)。

5 特殊治疗,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

1/ 禁食、胃肠减压(主要用于顽固性呕吐和肠梗阻);短期应用H
2
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

2/ 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首选生长抑素十四肽(3mg/支):250ug,静注,随后250ug/h静滴,6mg/d,疗程视病情而定;:生长抑素八肽(0.1mg/支):
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0.3~0.6mg/d,分次或持续静脉泵入;一、二、三代H
2
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早用、大剂量,第一天5万u/h,总量10~25万u,随后1~2万u/h,疗程1~2周;加贝脂:300mg,静滴qd×3d,随后100mg/d×7~10天;细胞毒性药物如5~Fu、6~MP(上述各种特殊药物治疗对SA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最后结论)。

6 抗生素治疗可选用碳青酶烯类、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灭滴灵等。

疗程7-14天,有培养结果后按药敏选用抗生素。

7 腹腔灌洗(择机邀请外科进行)全腹灌洗、局部灌洗、经腹腔镜灌洗,可减少胰酶和毒素的吸收,应用时机、疗程长短及疗效,目前各家报道不一。

8 减轻炎症反应的其他治疗:乌司他丁10-50万u/次,静滴,q6-8h;消炎痛栓1粒,肛入,q8h;中药生大黄粉(可加用芒硝)有一定疗效,尤其对腹胀、胃肠道出血病人,剂量:3~20g/次,q8h口服;血液滤过治疗有积极意义和肯定疗效;小剂量激素早期应用有一定疗效。

消炎痛、布洛芬等。

9 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α1,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

10 营养支持使用原则:
肠道功能未恢复时---肠外营养(需监测血脂水平,高于5.65mmol/L,应避免使用脂肪乳剂);而在肠道可用时---应全部或部分采用肠内营养。

目前在欧洲更趋向于对SAP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一般在病程的4天左右,经鼻或内镜或手术放置空肠导管(距屈氏韧带以下20cm-30cm以下,肠内营养物浓度大致为1kca/ml)。

使用方法:
早期:热量 20kcal/kg/d,糖:脂=5:5,氮量0.2g/kg/d;
进展期:热量 25~30kcal/kg/d,糖:脂=6:4,氮量0.2~0.3g/d;此期应肠内、肠外营养结合应用,以肠外营养为主;
恢复期:热量30~35kcal/kg/d,糖:脂=6:4,氮量0.2~0.3g/d,此期营养剂应主要从肠道给予;以上三期中均可适当补充谷氨酰胺、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根据Ranson指标调整:Ranson指标> 7项,肠外营养维持2月以上;Ranson
指标5~6项,维持一月左右;Ranson指标< 4项;可转为肠内营养。

二内镜治疗
主要用于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

如紧急Oddi氏括约肌切开术、取出梗阻的胆石、降低胆胰管的压力。

三手术治疗
目前选择手术时机的原则是:个体化治疗与病情发展相结合;发病一周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有明确手术指征者,应尽早进行手术;避免入院12小时内急诊手术。

手术指征:
1 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
2 胰腺坏死继发严重腹腔感染;
3 胰周脓肿或假囊肿(大于6cm,6周以上未见吸收消退者);
4 诊断未定,疑有肠坏死、肠穿孔或外伤急腹症胰腺外伤者;
5 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定义:腹内压持续>20mmHg,伴有新的器官功能不全/衰竭称之;腹压在Ⅲ级一般需要行手术减压,Ⅳ级应立即手术切开减压。

腹内高压症(IAH):腹内压持续或反复升至12mmHg(16cmH
2
O)以上;
分级:Ⅰ级 IAP(腹腔内压力) 12-15mmHg(16~20cmH
2
O);Ⅱ级 IAP 16-20mmHg
(21~27cmH
2O);Ⅲ级 IAP 21-25mmHg(28~34cmH
2
O);Ⅳ级 IAP >25mmHg
(34cmH
2
O)(2007年WSACS标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世界联合会)。

四并发MODS的治疗
主要是休克、ARDS、急性肾衰、DIC、脓毒症的治疗。

治疗原则:综合全盘考虑,均衡细致治疗。

以抢救治疗危及生命的器官衰竭为重点。

治疗方法有: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机械通气、肾替代、肝素和抗感染等(见相关章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