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讲解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讲解教案设计

2.夜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判断的依据是下图,赤道处的夜长为12小时,而赤道不管哪一天永远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所以赤道处的夜长全都投影到了纵切面上.这个图即是夜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读图,回答:
1.A点地方时刻18点,C点地方时刻6点。
2.B出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90度E。
3.B点昼长24小时。
4.此时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正值夏至日节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度,30度E。
2.该图表示的当天,赤道上日出时间为6点,北极圈上日落时间为18点。
3.此图所示节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4.此时地球上除作为日界线的180度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不同,这条经线是150度W。
二、关于极地图的几种投影一般来说,极地投影图中心为极点,外圈为赤道,分南半球投影图和北半球投影图。每种的光照情况以晨昏线分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几种。
一、地球侧视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光照图,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可竖直,可倾斜,晨昏线可为直线,也可为弧线,光照多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为主。
1.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判断的依据就是右下图,赤道处的昼长为12小时,而赤道不管哪一天永远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所以赤道处的白昼全都投影到了纵切面之上,这个图即是昼半球在纵切面上的投影。图中ABC代表的是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重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教学难点:球光照图的判读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关于地球光照图的题型浅析
有关地球光照图的试题,是初高中地理知识结合、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课本中并无这样的例题。现就地球光照图中常见的侧视图和极地图,列举一些题型,供大家参考。
1.右图所示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2.A点日出时刻为6点,日落时刻为18点。
3.B点夜长为0小时,昼长24小时。
4.A、B两点地方时时刻相差3小时出点时刻比A点晚方递减。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地球侧视图
极地投影图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球光照图的判读的判断规律。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阅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事理知识、把握重点和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3.把昼半球、夜半球平分在纵切面的投影判断依据就是赤道处的B点,其昼长和夜长各为6小时即昼夜等长的12小时的1/2.这是把昼半球、夜半球平分投影到纵切面上得到的。读右图,回答:
1.这一天是6月22日我国的节气是夏至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150度E、23度26分N。
3.A地的地方时是0时,A地昼长为24小时。
1.A点日出是6点,日落是18点。
2.此日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3.B点所在经线的一地方时刻为15点。
4.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是极夜。
3.南半球或北半球一部分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判断依据是地球顺时针自转,所以这是南半球的一部分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图中扇形圆心为南极点,外弧为赤道一部分。读右下图回答:
1.北半球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判断依据是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所以这是北半球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圆心为北极点,外圆为赤道。看图回答:
1.此刻乙地地方时刻是15点。
2.甲地白昼长为O小时。
3.南半球正是夏季。
4.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6度52分。
2.南半球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判断依据是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所以这是南半球的赤道平面上的投影图,圆心为南极点,外圆为赤道。读右下图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度26分S,90度E,理由:北极图以北出里现极夜,说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纬度是南纬23度26分;图中经度共是180度,分成6等份,每两条经线相差30度,图中正午12点所在的经线应是90度E。
2.B点昼长0小时。
3.A、B比较,哪点线速度大?A。
4.C点地方时刻为18点。
4.B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为66度34分。
5.在A东南方向,A、B两地时差6小时。
6.A、B两地中能否同时刻看到日出?能。原因是同在昏线上。
4.昼半球、夜半球不等量切开在纵剖面上的投影:判断依据为赤道处B点昼长为10小时,夜长为2小时。这是把昼半球,夜半球不等量切开得到的影图。读图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