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解构、颠覆和风格的突围——《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一、举日——“象”的观照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太阳的样子。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

看到了吗?生:(齐答)看到了。

师:很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好的!你写了什么?生:车盖,盘盂。

师:你呢?生: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生:早上的太阳。

师:那么“盘盂”呢?生:中午的太阳。

师:请到台前来,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到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词语。

)师:写对了。

不但写对了,而且这个字儿还写得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好!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感觉到了吗?生:(齐答)感觉到了。

师:好!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巡视,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师: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跟她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对那个板书的学生)“沧沧凉凉”你是用来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的感觉的?生:早上的太阳的感觉。

师:哦!那么,不用说,“探汤”是用来形容中午太阳的感觉的,对吧?为什么?生:因为“沧沧凉凉”是比较冷的感觉,“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

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太阳要热,所以我这样写了。

师:你怎么就断定“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呢?生:我看了课文的注释,知道“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所以,探汤就是一种热的感觉。

师:看得出,你的预习做得很充分、很扎实。

你不但预习了课文,还预习了课后的注释,这个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好的,请大家看黑板,把这四个形容太阳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生:(齐读四个词语。

)二、探日——“理”的寻思师: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条线(板书: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生:(陆陆续续有人举手。

)师:不着急!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你们不妨边听边琢磨琢磨其中的名堂。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倾听。

)师:这两条线这么一画,联系课文内容,你发现了什么名堂?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反义词。

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发现吗?生1:车盖和盘盂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大,一个样子小。

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

师:大家注意听了吗?目光敏锐,表达清楚,说得好!他看出了两对词语之间意思正好相反,这是他的发现,你们的发现呢?生2:我发现第一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第二对词语都是在写太阳给人的感觉。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刚才那位同学看到的是两对词语之间相反的关系,现在,你却看到了它们之间相同的关系。

大家看,第一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太阳的?生:从形状的角度。

生:视觉。

师:没错!从视觉的角度。

那么第二对呢?生:感觉。

师:确切地说,是触觉。

第一对从视觉的角度写太阳,第二对从触觉的角度写太阳,这是它们之间相同的一面。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吗?(师环视课堂)哦,没有了。

那好,请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生:(朗读)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大一小,一凉一热。

想一想,这四个词语怎么读,才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它们意思的相反。

生:(朗读这两个句子,通过对“大如车盖”、“如探汤”的重读和对“盘盂”、“沧沧凉凉”的轻读,强调了相反的意思。

)师:读得真好!来,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四个词语。

请大家看黑板,我们一起读!一儿曰,日初出——(用手指示板书“车盖”,以下相同。

)生:(齐读,重读)大如车盖。

师:及日中——生:(齐读,轻读)则如盘盂。

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生:(齐读,轻读)沧沧凉凉。

师:及其日中——生:(齐读,重读)如探汤。

师: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很好!注意看,现在,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括号,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上一个括号。

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想一想,这其中又有些什么名堂?(生举手)不着急,默读课文,静心思考,琢磨琢磨这样来分组的名堂。

生:(默读课文。

)师:谁发现这样分组的名堂了?生1:车盖和沧沧凉凉都是日初出时的太阳,盘盂和探汤都是日中时的太阳。

师:(板书“日初出”、“日中时”)“日初出”时我们现在叫做——生:早晨。

师:没错。

“日中时”我们现在叫做——生:中午。

师:问题来了!同样是在观察太阳,同样是在早晨观察太阳,一儿曰,日初出——生:(齐读)大如车盖。

师:另一儿却曰,日初出——生:(齐读)沧沧凉凉。

师:结果相同吗?生:不相同。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观察太阳的角度是不同的,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触觉的角度观察,所以不同。

师:太厉害了,真是一语中的啊!好的,同学们,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种现象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吗?生:(齐答)看到过。

师:看来,一小儿说的是事实。

那么,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种感觉你们有过吗?生:(齐答)有过。

师:这么说来,另一小儿说的也是事实,对吧?来!我们再来读读两小儿的观察结果,体会体会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

这样,男生读前面一小儿,女生读后面一小儿,我读提示语。

准备!一儿从视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是——生:(男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一儿却从触觉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的结果则是——生:(女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同学们,按照常理来说,远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小一点,近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大一点,是吧?生:是。

师:那好,现在我把“车盖”和“盘盂”这两个词语给擦了,谁能在这两个空地方填上“远”和“近”这两个字?生:(上台板书,在原“车盖”处填了“近”,在原“盘盂”处填了“远”。

)师: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没有异议,教师指着板书)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因为——谁接着读一儿的话?因为——生:(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好!这是一儿的观点。

按照常理,远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冷一些,近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总是热一些,对吧?生:对的。

师:那好,我现在把“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擦了,你来填填“远”和“近”,会吗?生:(上台板书,在原“沧沧凉凉”处填了“远”,在原“探汤”处填了“近”。

)师: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因为——生:(朗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大家看,另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这是因为,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三、辩日——“趣”的体验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

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

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生:(齐答)辩斗。

师:(板书“辩斗”)你们是怎么理解辩斗的?生1:就是争论、辩论。

生2: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让谁。

生3:为了一件事,大家吵架,针锋相对。

师:是这样吗?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

生:(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听。

)师:停下!哪对同桌愿意到上面来朗读“辩斗”?生:(一对同桌上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辩斗”部分。

)师: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

这样,请你留下,我来跟你辩斗辩斗。

你害怕吗?生:(低声的)不怕。

(众笑)师:听你的口气,看你战战兢兢的样子,我看你还是有点怕。

到底怕不怕?生:(坚定的)不怕。

(众笑)师:为什么?生:你又不会吃人。

(众大笑)师:啊!对对对!我是老师,我不是老虎。

不对!我现在还是老师吗?生:你是一小儿。

(众笑)师:对!我是一小儿了。

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谁先说?生:你先说。

师: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

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该你了!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一愣,迅速作出反应)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机敏的)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师:(摇着手)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抢上一步)非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鼓掌,大笑)师:不跟你罗唆了!反正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才罗唆呢!就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你胡说!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胡说八道!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掌声,笑声)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生:(齐答)辩斗!师: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生1:喜欢!我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生2:他们很会动脑筋,会钻研问题。

生3: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放弃。

师:是顽固不化吗?生3:不是,他们说得都有道理的,所以他们敢于坚持。

生4:他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而且还能认真思考。

师:是的,辩斗不是吵架,不是胡说八道。

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活泼泼的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