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30009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30009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分别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整体和环境水平对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动物体内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信号传导功能;心脏、血管及血液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生理;新陈代谢;泌尿生理;神经传导生理;肌肉与运动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等。

课程还配合生理学各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设置了相应实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理学实验和研究能力。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动科、动医、动检、动养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包括细胞、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新陈代谢、神经、内分泌、生殖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实验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熟练和掌握所学的生理学实验方法,既可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还能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和指导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中的实际问题。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食品卫生检验、动物营养、生物技术等。

四、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生应在修完上述课程后进入本门课程的学习。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一)各章节课时总安排:第一章绪言 1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第三章血液 4第四章血液循环 6第五章呼吸 4第六章消化 6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2第八章泌尿 6第九章神经系统 6第十章内分泌 4第十一章生殖、泌乳 2合计48(* 注:本章第五节“肌肉收缩”部分的内容,在教材内独立成章节的:则本章学时由7减少为5,另立的“肌肉”章作2学时安排。

)(二)具体内容: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A)急性实验(A):在体实验(A)、离体实验(A);慢性实验(A)。

第二节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A)神经调节(A)、体液调节(A)、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的特点(A);体液调节的特点(A)。

反馈(A):正反馈(A)、负反馈(A)、前馈(C)。

作业:1、动物生理学(家畜生理学,下同)与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有什么异同?2、动物生理学可从哪些层面进行研究?3、动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有哪些?4、机体机能如何调节?5、稳态、内环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正反馈、负反馈、适应性控制、急性实验、慢性实验(离体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7)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A)被动扩散: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A);主动转运(A);原发性主动转运(A);继发性主动转运(A)。

出胞与入胞(A)。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A):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B)电压门控通道(A);机械门控通道(C);化学门控通道(B)。

由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A):G蛋白耦联受体(A)、G蛋白(A);G蛋白效应器(B);第二信使(A):cAMP(A)、IP3(B)、DG(B)。

第三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A):兴奋性(A)、兴奋(A);剌激(A):适宜剌激(A)、不适宜剌激(B);剌激与反应的关系(B):剌激的性质(B)、强度(A)、作用时间(B);兴奋性的变化(A):绝对不应期(A)、相对不应期(A)、超常期(B)、低常期(B);第四节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A):静息电位(A):极化(A);动作电位(A):去极化(A)、反极化(A)、复极化(A),锋电位(B),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理(A):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A);K+的平衡电位(B);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A);动作电位的传播(B)。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B);接头传递(A)。

第五节肌肉收缩(A)肌微丝的分子结构:粗肌丝(A):肌球蛋白分子(A);肌细丝(A):肌动蛋白(A)、原肌球蛋白(A)、肌钙蛋白(A):亚单位:I、T、C (A);肌肉收缩(A),兴奋与收缩的耦联(B)。

单收缩(C)、强直收缩(C),神经肌肉的兴奋传导:运动终板(A):终板电位(A)。

骨骼肌的种类和动物的运动(C):红肌纤维(C)、白肌纤维(C)。

作业:1、总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脂质双层、蛋白质、糖类在细胞膜上各具哪些作用,它们与细胞的功能活动有什么关联?3、细胞膜上的磷脂主要有哪四类?4、细胞膜的流动性有什么意义?膜蛋白的流动性呢?5、细胞膜有哪些物质转运功能?每种转运形式能转运哪些物质?6、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什么特点?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呢?7、什么是原发性主动转运?什么是继发性主动转运?8、兴奋性、兴奋、剌激、抑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阈剌激、局部兴奋。

9、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如何?9、肌粗丝、肌细丝的构成;肌肉的收缩蛋白有哪些?调节蛋白有哪些?各自的功能如何?10 、试述肌肉收缩的机理。

11、什么叫“运动终板”?神经与肌肉间的兴奋传导是怎样的?第三章血液(4)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内环境(A):内环境及稳态的含义(A);血浆蛋白(A):白蛋白(A)、球蛋白(A)、纤维蛋白原(A);血浆晶体渗透压(B)、胶体渗透压(A);碱贮(A);血液的机能(B)。

第二节红细胞:红细胞的特性与功能(A)、红细胞计数(A);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和渗透脆性(A);白细胞的功能(A):中性粒细胞(A)、嗜碱性粒细胞(A)、嗜酸性粒细胞(A)、单核细胞(A)、淋巴细胞(A)。

第三节血小板生理(B)。

第四节凝血因子(B);凝血过程(A):内源性凝血过程(A)、外源性凝血过程(A);抗凝与促凝(A)。

第五节第五节血型:ABO血型系统(A);家畜的血型(C);血型与输血(A)。

作业:1、血液各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如何?2、红细胞、白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特性如何?3、红细胞如何生成?生成所需原料与营养是什么?4、试述凝血的过程;5、如何抗凝与促凝?6、血液怎样分型?怎样输血才是安全的?7、为什么正常时,动物血管内的血液不会凝固?8、为什么肺、子宫等器官和组织出血时不容易止血?9、血细胞比容、全血、血浆、血清、补体、吞噬、趋化性、渗出、碱贮、溶血、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沉降率、渗透脆性10、血液凝固的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是怎样的?11、试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四章血液循环(6)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启闭变化(A)心率(C)、心音(A):第一心音(A)、第二心音(A);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B):心输出量(A)。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A):心室肌的动作电位(A);特殊分化心肌的动作电位(A):快反应电位细胞的动作电位(A),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A);4期复极(A);泄漏离子电流(A);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A);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B);心电图各波的意义(A)。

第三节:血管生理:动脉血压(A);微循环(B);有效滤过压(A);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收(A)。

第四节:心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A):心交感神经(A)、心迷走神经(A);缩血管神经(A)、舒血管神经(A);心血管运动中枢(A);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A)。

作业:1、试述心动周期中的心脏瓣膜启闭变化。

2、心音是怎样形成的?试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形成机理。

3、心脏为什么有自律性?形成自律性的机理如何?4、试述心脏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5、窦性节律、异位节律、正常起搏点、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6、画出人标准Ⅱ导联的心电图,并指示各波的意义。

7、动静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微循环的各组成。

8、试述组织液生成与回收的过程。

9、总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10、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1、试述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

12、试述“动脉血压直接描记”这一实验的动物手术准备过程。

13、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血压怎样变化?为什么?第五章呼吸(4)第一节: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B):呼吸膜(B)、肺通气原理(A)、呼吸运动的型式(A);胸膜腔(B)、胸内负压(A);肺表面活性物质(A);肺容量与肺通气量(B)。

第二节:气体交换(B)。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A):氧的运输(A):CO2的运输(B);氧离曲线的意义(A);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A)。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神经调节(A):呼吸中枢(B),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B),肺扩张反射(A)、肺缩反射(A),化学因素的调节(A):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A)。

作业:1、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2、呼吸时胸廓容积、压力、肋间肌、膈肌的变化。

3、肺内压、胸内压;解剖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肺容量:潮气、肺活量、补吸气、补呼气、余气、机能余气。

4、肺泡活性物质;肺泡活性物质与肺泡均匀度维持的关系、机理。

5 、气体的交换;氧气、二氧化碳的运输。

6、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

7、氧解离曲线上、中、下各段所代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8、哪些因素会对氧离曲线有影响?怎样影响?9、什么叫波尔效应?(鲁特效应?海尔登效应?)10、试述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11、试述呼吸运动的体液调节机制。

12、O2、CO2、H+ 各是怎样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的?13、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14、什么是肺牵张反射?肺扩张反射?肺缩反射?15、试述“呼吸运动的调节”这一实验的动物手术准备过程。

1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第六章消化(6)第一节概述:消化方式(C);胃肠道机能的调节(A);第二节:采食活动的调控(B);采食活动的短期调节(A)、长期调节(A)。

第三节:口腔内的消化(B)。

第四节:胃内的消化:胃液分泌的调节(A):头期(A)、胃期(A)、肠期(B)分泌及其调节机制;假饲(A)、巴甫洛夫小胃(A)。

第五节小肠内的消化:胰液的分泌与消化作用(A):促胰液素(A)、促胰酶素(A);胆汁的功能(A);小肠液(B);第六节:胃肠平滑肌的特性(B);胃的运动(B),肠的运动(B);第七节:微生物消化(A):细菌、纤毛虫(A),瘤胃内的消化(A);前胃运动(A):瘤胃的A波(B)、B波(B),网胃的第一次收缩(B)、第二次收缩(B)、附加收缩(B);反刍(A)、嗳气(A);食管沟作用(A)。

第八节大肠内的消化(C)。

作业:1、试述唾液、胃内盐酸、胰液、胆汁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