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题专攻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

大题专攻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

大题专攻高三化学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

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Ⅱ: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Ⅰ。

实验Ⅰ、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
②.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1)先关闭活塞a,将6.4g铜片和12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至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

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圆底烧瓶,最后铜片完全消失。

①写出上述过程中烧瓶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②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导管未
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C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有;
(2)事实表明,上述反应全部结束后,硫酸仍有剩
余。

为定量测定剩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
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
SO2的量,再通过计算确定剩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你写出其中的
一种

②乙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后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加蒸馏水定容,取20ml于锥形瓶中,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再求出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你认为乙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求得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填“能”或“否”),理由是。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I.⑴某同学根据数据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你认为他的推测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该实验所用试剂
是_______________。

II .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
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
价越低。

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
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
出。

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
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OC 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在DE 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⑶B 与A 的差值为 mol 。

⑷B 点对应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 ,C 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
4
IV )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 2,开启K 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

过一会儿,在(Ⅲ)中可能观察的现象是 。

(2)整套实验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要使装置I 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简述这一操作方法 。

(4)你认为通过该实验后,有关苯跟溴反应的原理方面能得出的结论是 。

5、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解制碱技术是离子交换膜法,如图为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
水的原理示意图。

(1)透过交换膜的离子a是;
(2)现有离子交换膜A和B将电解槽分为I、II、Ⅲ三个区域(如下图所示),在这种电解池中电解Na2SO4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钠、硫酸等物质。

A为离子交换膜、B为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Na2SO4溶液应该在区(填“I”、“II”或
“III”)加入。

通电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在III区得
到。

6、下图是工业制取Cr2O3流程图。

已知:溶液A中含Na2CrO4和NaFeO2;D是实验室常用
共熔。

的氧化剂;“氧化碱熔”是指在通入空气条件下跟Na
(1)写出框图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D 、F ;(2)写出有关的反应式:铬铁矿→A 、
E→F 。

7、某实验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将一定量1.00mol/L CuSO4溶液和2.00mol/LNaOH溶液混合,得到一种浅绿色沉淀X。

将0.499g X隔绝空气在1000℃以上强热,得到一种红色固体Y,质量为0.316g。

Y溶于酸得到另一种红色固体0.141g。

(1)该实验人员认为沉淀X可能含有SO42-。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确定这一判断。

(2)通过计算确定X和Y的化学式。

(3)混合时CuS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写出X→Y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1、实验Ⅰ: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1分);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2分);Fe3++3SCN-=Fe(SCN)3(1分);Ba2++SO42-=BaSO4↓
(1分)。

实验Ⅱ: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2分)2Fe3++3CO32-+3H2O=2Fe(OH)3↓+3CO2↑(2分)
①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1分);
②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1分)。

2、①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2分)
2Cu+2H2SO4+O2=2CuSO4+2H2O (2分)②B装置中导气管长进短出(2分)③Na2SO3、Na2SO4、NaOH (2分)
(2)①在通入O2之前,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2分)
②否(1分)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溶液中的Cu2+会和NaOH反应,Cu2+的蓝色会干扰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2分)
3、Ⅰ⑴合理(1分)⑵NaOH溶液(1分)
Ⅱ⑴H++OH-=H2O (1分)⑵ NH4++OH-=NH3·H2O (1分)
⑶0.008 (1分)⑷0.032mol (2分)7mL (2分)
4、小试管中有气泡,液体变棕黄色(1分);有白雾出现(1分);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1分)
(2)III和IV(1分)
(3)反应结束后装置II中存在大量的溴化氢,使I的水倒吸入II中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1分);开启K2,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1分)
(4)苯跟溴能发生取代反应(2分)
5、(6分)(1)Na+(1分)
(2)阳(1分);阴(1分);II(1分);2H2O+2e-=H2+2OH-(1分);H2SO4溶液(1分)6、(1)B、Fe(OH)3;D、K2Cr2O7;F、Cr2O3(每个2分)
(2)4Fe(CrO2)2+8Na2CO3+7O2高温8Na2CrO4+2Fe2O3+8CO2↑(1分)
Fe2O3+Na2CO3高温2NaFeO2+CO2↑(1分)
或4Fe(CrO2)2+10Na2CO3+7O2高温8Na2CrO4+2NaFeO2+10CO2↑(2分)
4CrO3△
2Cr2O3+3O2(2分)(不配平不给分)
7、(1)把绿色沉淀X用蒸馏水多次洗涤,至洗涤液中用BaCl2溶液检验不出SO42-后(1分),用稀盐酸溶解绿色沉淀(1分),此时再用BaCl2溶液检验,溶解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X中有SO42-(1分)
(2)因为Cu2O∶Cu=0.316∶0.141(1分)可判断Y为Cu2O(1分)
根据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可设沉淀组成为mCu(OH)2·nCuSO4,则有
(97.55m+159.62n)∶
2
00 . 16
55
.
63
2+

(m+n)=0.499∶0.316(1分)
即可得m∶n=3∶1(1分)所以X为3Cu(OH)2·CuSO4或Cu4(OH)6SO4(1分)
(3)4∶3(1分)Cu4(OH)6SO4△
2Cu2O+3H2O+SO3+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