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测量放线要点

建筑测量放线要点

现场测量放线要点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设计在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工程测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测量放线为工程施工开辟了道路,提供方向。

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可以这样比喻:如果没有测量,工程施工将寸步难行,施工质量将无从谈起。

施工测量主要工作有平面坐标网,高程方格网的建立,施工标高引测、轴线定位、垂直度观测、沉降观测等。

施工测量的实质是测设点位,通过距离、角度和高程三个元素的测设,实现建筑物点、线、面、体的放样。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1、测设精度的要求取决于建筑物或构筑的大小、材料、用途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2、施工测量工作与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3、施工现场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并有大量土、石方填挖,地面变动很大,又有动力机械的震动,因此各种测量标志必须埋设稳固且在不宜破坏的位置。

三、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3.1施工测量的原则:3.1.1、施工测量和测绘地形图一样,也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

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测设出各个建筑物和建筑结构的位置。

3.1.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3.1.3、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1.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3.1.5、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3.1.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3.1.7、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1.8、定位工作执行自检、复检、交接检、监理复核的工作制度。

3.1.9、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

3.1.10、明确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3.2准备工作3.2.1、监理应审核施工方提供的测量放线方案。

3.2.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监理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0.000的绝对标高处。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2.3、现场踏勘:了解现场的地物、地貌和原有测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

3.2.4、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监理应按要求审核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的相关资料。

四、工程定位控制测设4.1工程定位根据长沙市测绘规划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座标点进行轴线定位。

根据控制测量的要求引测一临时控制点。

4.2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4.2.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4.2.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4.2.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4.2.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2.5、桩位必须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4.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4.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A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B由建设方移交的高程点数据,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A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B半永久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C以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D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E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和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线长度(km)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和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 6 50 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4.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A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B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水准仪型号前后长度(m)前后视距较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级DS3 ≤75 ≤2 ≤5 0.3 2.0 3.0 五、施工测量±0.000以下部分的测量控制重点是基坑平面尺寸、轴线定位、土层开挖标高的控制、基础结构的定位和高程控制。

采用全站仪坐标定位的方法,在基础上标出设计图中给出的定位坐标作为控制桩点,并对这些坐标控制点进行相互位置关系的检查复核,误差满足要求。

然后用这些坐标控制桩点再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A根据控制点的位置情况,为满足建筑物的测设需要,应在基坑边引测临时控制点。

B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设置控轴。

C主控轴线定位时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加以妥善保护。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符合下表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一级±5 1/30000 D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祥见下图:轴线、高程点控制桩埋设示意图)E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线。

5.1桩的定位放线(1)开孔前,检查桩位必须放样准确,首先检查施工单位在桩位外设置定位的龙门桩,安装护壁井圈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5.2、基础承台及基础梁板的定位放线5.2.1 、土方开挖阶段,用经纬仪投点,钢尺排距,撒白灰线,准确定基槽开挖线。

施工时,应根据轴线控制桩分别测设出基槽上、下口位置桩,并标定开挖边界线。

5.2.2.基础结构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土方清槽和底板标高的控制。

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地面上轴线控制点,向基坑内投测各条轴线。

并对投射的轴线进行闭合核查,核查无误后方可以此为准开始施工。

(如图)5.2.3.承台和地梁基槽开挖:应控制好高程传递,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5.2.4.按已施工的桩基,按设计图上的基础位置,首先标定出承台的大小,然后开挖承台土方,把承台标高的控制标高标定在桩上,直至开挖到底并施工完成垫层后,再在垫层上测放承台的轴线和标高。

其方法就是用坐标测量的方法标定坐标点组成承台轴线,在同一轴线上的承台都用该轴线进行标定。

再以中线或边线控制线放出墙体、柱模板线及模板检查控制线,控制线等碎部点、线,并认真进行自、互检合格后,交技术、质检、监理等负责人复核。

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为便于每道工序间相互检核。

5.2.5.基础工程施工高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基坑底标高的确定。

所有控制点的标高由现场建立的水准控制网引测,用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并做相互校核,闭合差不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的标高基准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

5.2.6.水准测量必须做好原始记录,测量结束后及时计算高差闭合差,三等水准测量允许线路闭合差为12R1/2或3n1/2(其中R为水准路线长的公里数,n为测站数)。

结果满足精度要求后,将水准路线的不符值按测站数进行平差,计算水准点的高程,编写水准测量成果表。

5.2.7.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后,放墙体边线和边线控制线,采用油漆标示,便于模板及钢筋位置的调整。

5.2.8.基础底板混凝土浇注完后,放墙体内控制线和外控制线。

5.2.9.轴线允许偏差如下: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1/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5.2 ±0.000以下部分结构标高控制5.2.1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5.2.2±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标高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必须正确投测,腰桩的距离一般从角点开始每隔3~5m测设一个,比基坑底的设计标高高出0.3m,校差控制在±3mm即为满足要求。

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砖胎膜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基础结构模板支设好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

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1m线。

5.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六、主体结构施工测量6.1±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测量6.1.1±0.000m以下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全站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

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

并弹出外墙大角10cm控制线。

6.1.2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激光铅垂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根据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平面图以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选定所需要的内控点布设方法。

采用内控点进行测量的准备工作和原理如下:a 首层底板浇筑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的位置埋设150×150×4mm厚的铁件,为内控点做准备,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交叉线,并将交叉点处钻出2mm小孔作为标志。

通过基坑外围的轴线控制桩把控制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核,允许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b用钢锯在铁件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并做施工期保护,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传递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c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