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课题研究PPT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课题研究PPT


3、社会行动。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行为。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获得关于社会行 动的信息。
社会行动基于状态和意向性,更高于状态 和意向性。由于状态和意向性对行动起制约 作用,因此在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行动 通常是作为因变量出现的。 社会行动分为个人间行动、群体行动、组 织行动。其中个人间行动是一切社会行动的 基本单元。
一、确定分析单位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社区、 社会产品等。 1、个人。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但是 社会科学研究个人,既非某一个特定的个体,也非 一切人,而是要“通过对个人描述的聚合与处理过 程来描述和解释社会群体及其互动。”[(美)艾 尔.巴比] 通常,以个人为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 这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而解释性研究则意在发现 存在于该总体中的社会动力。
上述五类分析单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 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未必存在明显的 分野。在许多情形下,一项研究可以采 用多种分析单位。例如,研究“离婚” 问题,可以将个人、家庭、群体、组织 等作分析单位,也可以将“离婚”这个 社会产物本身作为分析单位。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常见错误
在确定研究单位与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容易 出现两种错误: (1)区位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又 叫生态谬误或系统错误,即根据群体或整体分 析单位所得出的结论被应用到个体身上。如: 在对家庭稳定性的研究中,发现有子女的家庭 比没有子女的家庭更加稳定,此时无论如何不 能得出“有子女的人比没有子女的人更倾向于 稳定”的结论。再如下岗职工多的城市犯罪率 高,由此能不能得结论说下岗工人犯罪率高?
三、实地研究(Field Work)
•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 • 具体采取的方法包括观察法、个案研究 等形式 • 研究者身临其境获得的文字资料通常无 法、也无必要进行统计分析 • 调查结果往往渗透着研究者对实验对象 的理解和判断 • 优点:细致、真实、深入 • 缺点:主观成分比会科学研究, 即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它以描述性研 究和解释性研究为基础,主要目的是要说明 研究对象将来的状态。如对人大教师对校长
的评价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说明。
三、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根据研究的时间维度不同,社会科学研究 可以划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 横剖研究:在某个特定时间对研究对象进 行横断面的研究,即以某个时点为基准, 调查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在该时点上的状 况。这种研究的目的一是进行横向比较, 二是进行某时点的状况说明。如要比较不
四、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范围来分,可分为普 查(census)、抽样调查(sampling)和 个案研究(case study)。
• 普查:对调查范围内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 调查。其优点是能够全面反映调查对象的 情况,避免了抽样误差的干扰;缺点是由 于调查对象太多,因此调查内容往往比较 有限、缺乏深度,而且成本比较高。
第四节 研究的操作化
在确定了研究类型、研究方式、分析单位 和研究内容之后,就需要展开具体的社会研 究过程了。 具体的研究过程需要把抽象的理论观点与 具体的经验事物联系起来,转化为经验上可 度量的指标等,这就是研究的操作化过程。
一、概念的操作化与研究指标的确定
1、概念的操作化 含义:概念的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 化为可以测量的变量,从而将抽象的研究假 设转化为具体的经验层次的研究例证。 如:“同情心”这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观 察看悲剧电影流泪的次数、对问路者的态度、 对乞丐的反应等来使之变得具象化、可操作 化。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确定研究类型 确定研究方式 确定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研究的操作化 设计研究方案
第一节 确定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的性质、目的、时间和调查对 象的范围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做不 同的划分,从而形成不同的研究类型。
一、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性质,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 研究与应用性研究。 • 理论性研究是指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为 主要目的的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验证并丰富以往的 理论成果。它一般都需要具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在研 究中检验假设,以此来发展理论。
同职业的人投票的意愿差异。

纵贯研究:在不同时点或较长时间内对 某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它侧重探 讨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具体分为:
a) 趋势研究:针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 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研 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广告效果 的研究(如受众在看某个广告之前、期 间、之后对某产品认知度的变化研究)
• 抽样调查:从研究总体中抽取某些个体 作为样本,通过这些样本的状况来反映总 体状况的研究方法。最常用、最重要。节 省成本。但是样本选取要科学。比如要研 究山东省的企业状况,则鲁东与鲁中、鲁 西地区都应选取样本、沿海和内陆地区都 样兼顾到。
• 个案调查: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 的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用这些个 体的状况来反映总体的某些状况。所谓 窥一斑而知全豹。相对于普查和抽样, 个案调查的主观性更强、代表性比较差。 个案分析有其适用领域,比如要对某个
b) 同期群研究: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群 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其中 最典型的是年龄组群。如对知青一代在 不同年代的职业状况的研究。 c) 跟踪研究: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 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的研究,它与趋势 研究类似,但区别在于每次研究都用同 一个样本。例如跟踪调查一批被外国收 养的中国女弃婴的生活状况。
• 应用性研究是指为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 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它不关注 如何发展和完善理论,而只是关注搜集必要信息并以 此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社会科学可以划分为描 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 描述性研究: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 进行客观说明,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 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它事先一般没有 明确的研究假设,通常采取归纳分析的逻辑方 法。比如要了解人民大学教师对校长的看法如
二、实验研究(Experiment)
• 研究的资料是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 • 采用记录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 • 通过统计、计算和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 分析 • 研究目的主要是阐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研究步骤主要包括前测、实验刺激、后测 • 优点:对研究个体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有 优势(因为大群体无法实验) • 缺点:研究对象的有意识回应会造成结果 失真
个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 程度、收入、政治背景、健康状况、婚姻状况、 国籍、出生地等等(CV) 群体、组织、社区:规模、结构、运行状况、 成员状况等。 社会产物:物质产物的性状描述、非物质产物 的产生/现状等等。
2、意向性。即分析单位的行为倾向(而非 已经存在的事实)。它是分析单位的一种 内在属性,是一种主观变量,是社会科学 研究所特有的。如:态度、观念、信仰、 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 由于意向性是内隐的,难以直接观察,因 此研究者通常需要设计特定的题目或者量 表来测量研究单位的态度、动机、观念等 这些意向性的内容。
第三节 确定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确定了研究类型和研究方式之后,接下来需 要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 分析单位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就是要从 这些基本单位身上收集信息,然后通过统计 汇总来反映他们所构成的社会现象。
• 研究内容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某一方面的特 征,是研究者准备收集的资料。
二、确定研究内容
每一个分析单位都包含了多方面的属性和 特征,而某一项社科研究不可能穷尽该分析 单位的所有方面。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研究 内容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三大 类:属性与状态、意向性、社会行动。
1、属性与状态。属性是事物的基本特征,状态 则是事物的表现形态。它们都是分析对象基本 状况、静态特征的反映。它除了作为研究的对 象外,还经常被当作自变量来研究不同属性与 状态下人们的态度、意向性和行为方式等。
地区的黑社会进行研究,恐怕只能用个 案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 确定研究方式
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 究方式。 根据研究程序、研究要求和资料收集方法 的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以 下四种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Interview)
• • • • 采取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方法 一般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假设 严格根据调查目的设置问题 通常在获得调查数据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分 析 • 优点:可获得大量个案信息,有助于进行 统计分析。因此,越来越多被应用。 • 注意:问题和变量设计上要求较高 如:选项的设置(Coding问题)
何,则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
• 解释性研究: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即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它是描述性研 究基础上的深化,一般具有明确的研究 假设,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所收集的关于 研究对象的信息来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 或者证伪。如对人大教师对校长态度的 形成原因的分析。它通常采取的方法有 很多,包括因果分析、功能分析、量化 分析、历史分析等。
5、社会产物。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除了上 述的这些由人组成的基本单位之外,还应包括 由人的活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的政治的 文化的产品。比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 制度、家族制度、国际关系、婚姻制度、自杀 现象、流行歌曲、文化、服饰、罢工,等等等 等。 社会产物是人们实践的产物,镶嵌着人类活 动的印记,它不仅能体现出人类的本性,而且 还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的构成状态和活动规 律,,因此理应成为社会科学的分析单位。
3、组织。组织是指具有确定目标、其内部成 员具有正式分工的群体,是一种带有控制 力的正式的群体。如我国的各种单位。 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要分析组织的性质、结 构、特点、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以及该组织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等。
4、社区。社区通常被定义为“区域性的社 会”,换言之,社区就是人们凭感官能 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会科学将社区作为研究单位,通常是 要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 文化活动以及社区的历史发展等。 社区研究属于中观层次的研究,由此可 以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的宏观层次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