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 注意“孟子”,而A、C是孟子的思想主张,A主要强调了民 贵君轻,与明朝强调的加强君主专制相违背,符合题意;C与 题意无关,排除;B、D分别是荀子和韩非子的主张,与题意 不合。故选A。
宋明 程朱陆王
“理”“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复兴、重新确 立正统
明清
李贽、顾炎 武
黄宗羲、王 夫之
批判君主专注、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受批判
二、深化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
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
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
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
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4分)
材料二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
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
根据所学,概括各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思想较为具体,多关于修养和政治治国原则,
春秋战国 带有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
西汉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强调大一统适应 统治需要。儒学神学化。
宋明
更多吸收佛道思想,进一步哲学(思辨)化,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反专制、进步、活跃),
明末清初 体系不完整,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构建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知识网络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百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家
争
鸣
孟、荀继承发展儒学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 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阳明)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异端”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儒学创立
成为显学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
批判继承 传统儒学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子:仁、礼、中庸、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君舟民水、礼治、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
西汉
确立正统地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位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设太学,以儒 家经典教授学 生
宋明
新发展并形 成儒教
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 朱熹:先理后气;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三、练习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 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 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打算将《孟子》斥出 “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 中国古代,孟子、曾子等都是配享孔庙的)。请 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 大怒”
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
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
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6分)
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
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
继承: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
春秋 战国
产生并初步 发展
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 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1】考查要点:程朱理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 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在两宋时期统 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 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 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 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 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所以选择C
材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 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 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 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 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6分)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 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 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 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指出他与孔孟儒学主张有何共同点?(2分)
明末 清初
批判与继承
李贽:儒学异端,革故鼎新,否定孔子权威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匹夫有责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时代
春秋
代表人物
孔子
思想内容
仁、礼、为政以德
地位
不被重视
战国 孟子、荀子 仁政、君轻民贵、君舟民水 不被重视
西汉
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