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分子生物学在植物营养研究上的应用。
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有机肥料的性质与合理施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养分的高效吸收利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植物营养原理与肥料的合理施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点,有关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
“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综合。
各章节格式如下: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史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2.植物营养学说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习题要点:矿质营养学说。
第二节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1.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2.施肥原理习题要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最小养分律。
第三节我国肥料施用与发展1. 肥料的来源与分类2.肥料试验和研究3.我国肥料生产概况4.我国肥料施用概况习题要点:肥料的种类,肥料试验方法。
第四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2.植物营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第五节植物营养展望本章重点、难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植物营养学研究的范畴,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史和研究前沿,植物营养学的范畴,植物营养学及其相关学说和概念的含义;理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的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掌握养分归还学说,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最小养分律、肥料的生理性质等。
第一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第一节根细胞质膜的结构与组成1.结构2.组成习题要点:根系形态与养分吸收,根细胞膜结构、自由空间。
第二节养分离子的跨膜运输1.离子泵2.简单扩散3.离子通道4.运输蛋白习题要点:电化学势、质子驱动力、质子泵、协同运输。
第三节植物养分吸收的动力学研究习题要点:吸收动力学曲线,吸收动力学参数。
第四节植物的有机营养1.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2.植物对有机磷的吸收习题要点:有机氮营养作用与吸收机制。
第五节植物的叶面营养1.叶片的结构与组成2.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3.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4.叶面营养的特点与应用5.影响叶面营养的因素习题要点:叶面营养的特点、使用条件与注意事项。
第六节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的因素1.光照2.温度3.土壤通气性4.水分5.pH6.离子间的相互作用7.植物营养阶段习题要点:环境因素、土壤特性及植物营养阶段与养分吸收。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离子跨膜运输、养分吸收动力学、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根的细胞结构,理解,植物根外营养的概念、特性及影响因素,掌握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第二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1.运输途径2.运输部位3.养分进入木质部习题要点:共质体途径、质外体运输、影响短距离运输的因素。
第二节养分的长距离运输1.木质部运输2.韧皮部运输习题要点:压力流学说、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组成。
第三节植物体内养分循环与再利用1.植物体内养分循环2.植物体内养分再利用习题要点:植物体内养分的再利用过程。
第四节库-源关系1.同化产物的运输与调节2.源-库的转化3.植物激素在源-库关系中的调节作用4.源-库关系与产量形成习题要点:源与库的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短距离运输途径、长距离运输、植物体内养分循环、库-源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养分运输的途径与部位,理解并掌握植物养分的运输与分配、养分的循环与再利用、库-源关系。
第三章土壤养分供应第一节土壤养分的有效性1.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2.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习题要点: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与生物有效性、强度因素、容量因素及缓冲容量。
第二节土壤养分的移动1.截获2.扩散3.质流习题要点:主要养分离子向根表的迁移方式、累积、亏缺。
第三节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2.植物根系习题要点:根系特性与土壤养分有效性。
第四节根际1.基本概念2.离子浓度与分布3.根系分泌物4.根际pH 和Eh5.有机碳的供应根际微生物6.VA-菌根习题要点:根际、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根际。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强度因素、容量因素及缓冲容量的含义,掌握土壤养分迁移方式及其对供应养分的贡献。
理解植物根系生长特性与养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掌握根际概念及其特性,根系分泌物的概念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根际微生物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第一节植物中的氮1.氮的生理功能2.氮的吸收与同化3.铵与硝的营养特点4.植物缺氮与氮素过剩症状习题要点:氮素营养功能化、氮的吸收与同化、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
第二节土壤中的氮1.氮的含量与形态2.土壤氮素来源与氮素平衡3.土壤氮素转化习题要点: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与氮素生物固持、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固定态铵。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与施用1.氮肥的种类与施用2.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3.氮肥施用技术习题要点:氮肥利用率、氮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氮肥入土转化。
本章重点、难点: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植物缺氮的症状、土壤氮素转化、氮肥的损失途径、氮肥利用率及提高氮肥利用率途径。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氮素营养功能、理解并掌握氮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氮肥合理施用技术。
第五章磷素营养与磷肥第一节植物中的磷1.磷的生理功能2.磷的吸收与同化习题要点:磷素功能、磷的吸收与同化、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
第二节土壤中的磷1.土壤中磷的含量与形态2.土壤中磷的转化习题要点:土壤无机磷与有机磷的转化。
第三节磷肥的种类与施用1.磷肥的种类2.磷肥的施用习题要点:常用磷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磷肥入土转化。
本章重点、难点:磷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固定、植物缺磷反应、合理施用磷肥的原则、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和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理解并掌握磷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磷肥合理施用技术。
第六章钾素营养与钾肥第一节植物中的钾1.钾的生理功能2.钾的吸收与再利用习题要点:钾的营养功能、植物缺钾症。
第二节土壤中的钾1.钾的含量与形态2.钾的转化习题要点:土壤有效钾、固定态钾。
第三节钾肥的种类与施用1.钾肥的种类2.钾肥的施用习题要点: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
本章重点、难点:钾与作物品质、钾与植物抗性、钾在土壤中的固定、钾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和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掌握钾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综合所学知识熟练掌握钾肥合理施用技术。
第七章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元素肥料第一节钙1.植物中的钙2.土壤中的钙3.钙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钙调蛋白(第二信使)、钙肥施用。
第二节镁1.植物中的镁2.土壤中的镁3.镁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镁的营养功能、缺镁的发生部位与典型症状。
第三节硫1.植物中的硫2.土壤中的硫3.硫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植物缺硫的主要症状。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体内的分布特点、生理性缺钙、缺决的土壤条件、植物对硫的需求特性、钙镁硫的营养诊断。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钙、镁、硫、硅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品质与环境的影响,掌握其合理施用技术。
第八章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第一节铁1.植物中的铁2.土壤中的铁习题要点:铁的营养功能、植物耐缺铁的机理。
第二节锌1.植物中的锌2.土壤中的锌习题要点:植物缺锌症、土壤中锌的形态与转化。
第三节硼1.植物中的硼2.土壤中的硼习题要点:植物缺硼症、土壤中硼的形态与转化。
第四节锰1.植物中的锰2.土壤中的锰习题要点:土壤中锰的形态与转化及有效性调节。
第五节铜1.植物中的铜2.土壤中的铜习题要点:土壤中铜的形态与转化。
第六节钼1.植物中的钼2.土壤中的钼习题要点:植物缺钼症、土壤中钼的形态与转化。
第七节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pH2.土壤Eh3.土壤有机质4.土壤水分习题要点:影响土壤微量元素肥料有效性的因素与有效性的调节。
第九节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1.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性质2.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习题要点: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微量元素的营养特点,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条件,植物缺乏B、Zn、Fe、Mo的特征,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固定,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微量元素营养丰缺的诊断。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理解并掌握微肥的种类、特性、在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植物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熟练掌握微肥合理施用技术。
第九章植物的有益元素第一节硅1.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形态和分布2.硅的营养功能3.植物对硅的吸收与运输4.硅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硅的吸收与运输、硅肥使用。
第二节钠1.植物体内钠的含量2.钠的营养功能3.钠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钠的营养作用。
第三节铝1.植物体内铝的含量与分布2.铝的营养功能3.铝对植物的毒害习题要点:铝毒。
第四节硒1.植物体内硒的含量、形态和分布2.硒的营养功能3.植物对硒的吸收与运输4.硒肥及其施用习题要点:硒的营养功能、吸收与运输。
第五节钴1.植物体内钴的含量2.钴的营养功能3.植物对钴的吸收与运输习题要点:钴的营养功能本章重点、难点:植物有益营养元素作用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硅、钠、钴、硒的营养功能,理解硅、硒肥的特性与合理施用。
第十章复混肥料第一节概述1.基本概念2.国家标准3.复混肥料的特点习题要点:复混肥料的定义、养分表示方式、类型,复混肥料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二节复混肥料的种类和性质1.复合肥料2.混合肥料习题要点:掺混复肥、肥料混合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三节复混肥料的肥效与施用1.复混肥料的肥效2.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习题要点: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料本章重点、难点:复合肥料的特点,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混和肥料的配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