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宁禅寺——Lily

天宁禅寺——Lily

天宁禅寺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法融禅师在佛教禅宗系中地位极高,与五祖弘忍平辈,比六祖慧能高一辈。

据说当年四祖道信当年正在向众徒讲经,突然心有所悟,说:我游庐山,登绝顶时,望见牛头山。

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向横分为六道。

你们知道代表甚麽吗?众徒愕然。

惟有弘忍说:难道是大和尚日后会旁生一支法脉吗?道信曰:然。

随后亲往南京牛头山,点化法融。

法融后自创禅宗“牛头宗”,与弘忍并立门户,光大师法。

值得常州人骄傲的是,据《敏智法师小传》记载,这位法融大师,是常州人。

法融禅师开创牛头禅之始,山中僧侣乏粮,下山募化。

常州是禅师故乡,因此筑室十余间,以为募化时落脚之所,这就是天宁寺的初始。

禅宗在五祖、六祖身后就以“顿悟成佛”为修身之道,以至有“呵佛骂祖”、“佛头着粪”之举。

天宁寺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龙城象教”,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

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指佛教,象在佛教是吉祥物,佛祖释迦牟尼母亲夜梦白象入怀。

我们走进山门来到天王殿,迎面就看见一位喜笑颜开,裸露着大肚的菩萨,这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的弟子,是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

他的功行就是摧灭烦恼,降服诸魔,圆满人生。

殿堂两边的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每尊高打7.8米,连同神台高9.1米,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是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使众生得到快乐和利益;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是令众生善根增长,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收侵犯;手拿龙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以清净的天眼经常观察世界,手中缠绕一条龙,令其皈依佛门造福人群;手拿雨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因为常护如来道场,得以多闻佛法,右手持伞左手执话狐雕为的是保护众生,制伏群魔。

他们手里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这正好表达了我们对年景的美好愿望,我们还能从他们的雄壮威武中汲取战胜各种自然灾难的勇气和力量。

韦驮菩萨是护法大将军,他手里拿着的一根宝杵是用来镇压邪魔的。

是看护寺院的守门神,有了他,休想从这里拿走一草一木。

据说天宁寺这个韦驮菩萨曾现俗相为寺庙除去过一个恶和尚。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左右是四个配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

分别在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

古时候交通不便,佛教僧徒一生中很难参拜四座名山。

佛教僧众认为凡到天宁寺进过香,就好参拜过四座名山。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胁侍”就是助手的意思。

他手里拿的是宝剑,骑的是青狮,他在释迦牟尼的手下专管“智慧”。

宝剑锋利,表示“智慧”敏锐;青狮雄壮,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他与左胁侍文殊并列,文殊专管“智慧”,他专管“理德”。

他坐在一只大白象的身上,容颜慈祥安稳,指示我们要学成佛道,必须随顺众生,为众生服务。

走出天王殿,穿过绿树森森的大院,踏上洁净的石阶,这里座落着全寺最庄严雄伟的建筑──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高九丈九,殿内8根直径80厘米的铁梨木圆柱为当今寺庙所罕见,光绪二十二年,邑人盛宣怀捐赠。

“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就是“大勇士”、“一切无畏”。

两侧的墙上,上面有518幅罗汉砖刻图象。

刻于清嘉庆3年。

在十年动乱期间,人们用石灰覆盖,才得以完整保存到现在。

大殿正中供奉着三尊“三世佛”。

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俗称如来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遍历印度各地,教化众生,讲经三百余回,救度无数众生。

东边是东方世界药师佛,古代中国人不仅重视生,而且注重死。

所以人们希望仰仗药师佛的能力,达到消灾延寿的目的。

他左手捧法轮,象征佛的学说像法轮常转不息。

西边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宰,不论何时何地,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消灾得福,他手持金台,寓意众生去世后,由他的金台接往西方极乐世界。

站在释迦牟尼两边的是十大弟子的两位,左边年长的叫迦叶,跟佛祖学习佛法,是佛祖生前最喜爱的弟子,佛祖死后,迦叶取得了佛教的领导地位。

右边年轻的叫阿难,是喜庆或欢喜的意思,相传是佛祖的堂第。

他的记性特别好,知识渊博。

迦叶死后阿难成为佛教领袖。

大雄宝殿的两侧供奉着20尊诸天菩萨,他们各管一方,是佛教的护持者,大家请看住尊“鬼子圣母“旁边的孩子是鬼母的儿子,传说中鬼母有许多儿子,但他生性残暴,专门爱吃别人的孩子,佛祖知道后,就将他的儿子藏了起来,启发他将心比心。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

后来他弃恶扬善,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皈依佛法。

这是说佛以慈悲为怀,法力无边,能教诲,改造所有的恶人。

在“三世佛”像背后,是海岛观音彩壁,彩塑群像以高山大海为背景,配以云彩、水浪、亭台、宝座、苍松、翠柏、桥梁、瀑布、篷船,兼有龙飞风舞、浪拍龙宫、白鹤翔空、鹦鹉欢鸣等具有动感的景象。

这组彩塑像有127尊,高达13米。

群像的中心人物是赤着双脚,立在鳌头上的观音,她就是海岛观音,她手里的杨枝净水瓶,内装神奇的甘露水,用来灭灾祸,生福祉,表现出“普渡众生”的风范。

观音身旁一边侍立着双手捧着宝珠的龙女,一边是正向观音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

观音上面是地藏王,海岛最高处是”雪山太子“是释迦牟尼苦修六年的场面,他赤膊抱膝蹲坐,因不吃人间烟火,骨瘦如柴,靠白猿献果,麋鹿献乳苦熬,体现了他经受了非凡的磨练。

大雄宝殿前的两侧各有一排静谧庄严的花格玻璃长窗,这长窗之内就是东西罗汉堂。

进了罗汉堂,就看到了玻璃橱柜里的罗汉,罗汉共有五百尊,每尊罗汉高一米左右,全身贴金,熠熠生辉;全体坐姿,分列四排,济济一堂,蔚为壮观。

仔细观看,他们有的慈眉善目,妙相庄严;有的怪诞狰狞,动作不凡;有的伸足屈膝,打坐箕踞;有的柱杖侧耳,合目摊手;有的参禅入定,念念有词;有的闭目凝神,煞有介事;也有的托钵飞铙,活力四射……真是千姿百态,各呈其趣。

常州人每到过年都要到天宁寺“点罗汉”,按照自己的年龄,任意选一个罗汉为起点,待数到自己岁数,就确定这尊罗汉,从这尊罗汉的喜怒哀乐里,推测新年前景,倘要预卜命运凶吉,即取出与这尊罗汉相对应的一篇诗文,可交与方丈诠释。

在罗汉堂中进行这种精神交流,既可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还可有一番佛教文化艺术的享受。

观世音是“观察”世界,寻声救苦的意思。

佛学上说她有32应身,作为女身形象,她端庄慈慧,娴静妩媚,是慈悲与美丽的化身,完全顺应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人们习惯称她“观音娘娘”,叩拜之间,一种亲切美好、无限信赖的特殊情感油然而生。

地藏菩萨,佛学上说他如同大地,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故称“地藏”。

他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特别关心那些尚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他发了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穿过大雄宝殿,进入一个四合院式的庭院,院内花木扶疏,在灿烂阳光下,举目便见“玉佛殿”三字。

殿内灯光明亮,这里尊尊玉佛端庄清秀,眉如新月,目凝秋波,两耳垂肩,玉指温柔,体态飘逸,神情安然,体现出佛陀宽阔的襟怀和仁慈心肠,均由佛国缅甸请回的。

这尊卧佛长5.3米,重12吨是佛祖80岁涅槃时的形象。

其他的佛像和菩萨只能是立姿或坐姿,只有释迦牟尼才能有卧像,这种卧式叫“吉祥卧”。

这些墙上的佛像是由台湾友好寺院赠送的走出玉佛殿,就来到三宝殿,三宝殿是集佛、法、僧三宝于一体的殿宇。

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或修行圆满的人;法,指佛教之义;僧,指继承或宣扬教义的出家人。

天宁寺的三宝殿,殿高26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上层供奉万尊绕毗卢佛,即“万佛阁”,中层供奉大藏经;底层是为十方僧众参禅修持的大禅堂,谨供弘扬禅宗道风。

三宝殿既有古建筑的特色风貌,又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派。

自古有寺必有塔,天宁寺在宋代曾有七层宝塔“普照王塔”,后毁于火。

进入新世纪,天宁寺方丈松纯大和尚发大愿心,重建天宁宝塔,六年功成。

天宁宝塔唐宋风韵,高13层,153.79米,金顶玉身、楠木梁柱、铭文铜瓦,共用楠木6000余立方米,铜1000余吨,玉石1000余立方米。

2007年4月30日来自世界各地108位高僧大德与万余僧众共同举行了隆重的天宁宝塔落成开光大典,吉时,云起天开,天赐祥瑞,佛光普照,万众欢跃,开光盛况空前。

来自海内外的各位嘉宾称赞不愧为“盛世之塔、文化之塔、传世之塔”。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欣然题词“神州大佛塔”。

宝塔导览弥勒佛广场中央供奉着一尊金光闪闪的弥勒佛。

眼前的这位胖大和尚箕踞而坐,袒胸露腹,大肚子滚圆凸出,手托一锭金元宝,喜眉乐目,笑口常开,人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呵呵的笑声,俨然属本土版弥勒佛像之精品。

2007年2月14日,原准备将这尊笑佛迎请进宝塔基层的吉祥大厅,只因佛像高出大门15公分,只得供奉在两根玉龙柱中间的广场上。

这天傍晚时分,刚安置妥当,西南方向的天空中就出现了一道彩虹,天幕中透出深深浅浅的暖色。

这好像是在布示一种不可言传的微妙:随缘好!哪里有众生,哪里就是我的殿堂。

九龙柱广场矗立着的两根九龙柱。

石柱高19.8米,直径2.68米,每根重200余吨,是我国最大的整石雕刻龙柱,九条栩栩如生的祥龙盘旋于柱。

九龙应合了常州的龙城之意,也隐含了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九条金龙喷洒甘露为其洁身的场景。

九龙柱展现了“龙城象教”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又像是宝塔前的两根高大的白蜡烛,香火袅绕,仙气笼罩。

九龙柱一侧还摆放着一方石经幢。

这块形制巨大而独特的、刻有《金刚经》全文的石幢,连顶带底高达2.94米,重达4吨,是常州一景,因它形似旧时的一种交通工具轿子,民间也就俗称其谓“石肚八人轿”。

这种形制的石幢乃全国罕见。

汉白玉塔林经文碑林塔林,是世界四大佛教遗迹之一“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建筑形式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每座玉塔上都刻有一尊佛像,整个塔群共有1226尊佛像。

从第一层围栏到第七层围栏依次为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甘露王如来和阿弥陀如来。

每座玉塔之间的玉碑上还刻着历代书法大师和海内外500名高僧书写的经文,如赵朴初先生所书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间菩萨普门品》就展现在第4级台基的玉碑上。

气势恢弘的“第一塔林”和“第一经文碑林”,不仅衬托出了天宁宝塔的巍峨雄健,形成“丛聚如林”的空前盛况,也昭示人们“尊崇众圣,不过明心,觐见时先要此间干净;瞻仰万佛,由兹起步,登塔者须求向上功夫”。

佛足玉经山来到沙弥园,一抬眼就看到了佛足玉经山。

佛足亦称“两足尊”,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双足的原形。

佛足玉经山是一块高2.43米、厚1.60米、重123.69吨的巨型长和玉。

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门检测认定,这块美玉生成于中元古代,距今约20亿年。

北京创想兰天有限公司历经数载,斥巨资将这一世间奇玉收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