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第五章章讲解

行为第五章章讲解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一)CAPM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即:
(1)投资者以某段时期内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某资产组合; (2)在投资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追求最大的收益率;在投 资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尽量回避较大的风险; (3)所有资产者有着相同的资产持有期,这样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就可 以按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款; (4)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全市场,不存在资本与信息流动的阻碍。因此, 假设没有一个投资者的行为能大到影响整个证券市场,没有交易成本 及所得税,所有投资者均可免费得到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5)资产无限可分,即投资者可购买一个股份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保 证投资者以任何比例分配其投资; (6)投资者有相同的预期,即对预期收益率、标准差、证券之间的协 方差有相同的理解。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数学及几何表示:
这些假设条件将市场限定在均衡状况下, 使每一位投资者面临着同一个有效集—— 最佳风险投资组合,并且假设它是客观存 在的,与个别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无关。 在这些假定条件下,CAPM模型揭示了证券 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 之间的线性关系: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由Ross于1976年 提出,它建立在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并由此导出了套利定价公式,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操作。它克服了CAPM模型中市场资 产组合数据不易观测与单一因素对收益率解释力不强的缺陷。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证券的总风险由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 风险是由共同因素带来的,而非系统风险是由特定厂商所代理的。在 充分分散投资条件下,收益率决定于由n个因素带来的系统风险,而 与非系统风险无关。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引导案例:巴菲特眼中的“市场先生”
虽然如此,‘市场先生’还具有另外一种令人喜欢的性格: 他并不会在意受到忽视。如果他的报价今天你没有兴趣, 明天他就会回来给你一个新的报价。交易会严格地按照你 的选择进行。在这些条件下,他的行为愈是狂躁、抑郁, 你就会越有可能从中获益。 案例思考: 1.为什么巴菲特把自己看成是商业分析师,而不是证券分 析师?这间接说明什么因素在决定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 2.另一方面,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 疾病”,这种精神疾病具体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呢? 3.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它又是如何深层次地影响资产价 格的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均衡证券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证券或证券组合所表 示的点均落在SML上,β表示单只证券或证券组合 的实际收益率的变化相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代表该证券的市场风险。CAPM表明证券的预期收 益率只受市场风险的影响,是由β值唯一决定的。 β越大,表明证券的市场风险越大,其预期收益 率越高。
第五章 行为资产定价和组合理论
引导案例:巴菲特眼中的“市场先生”
巴菲特眼中的金融市场: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希望长期持有股票,只要我们能够预期 资产的真实价值将会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当我们进行投资时,我 们把自己看成是商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宏观经济分析师,甚 至不是证券分析师,就是这样。” 你应当想象市场价格来自于一位名叫“市场先生”的、乐于助人 的家伙。对你的个人业务来说,他是你的合作者。市场先生每天都会 出现并确定一个价格,并据此买入你的利益或者出售给你他的利益。 虽然你们两个人拥有的资产或许会具有某些稳定性特征,但是市 场先生的报价将会是变幻无穷的。很遗憾,市场先生患有无法治愈的 精神疾病。在他感到振奋的时候,他只能看到对资产有利的因素,在 那种情况下,他确定一个很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占有他的 利益并夺走他即将到手的收益。在其他时间里,他会感到悲观,只能 看到摆在资产与整个世界前面的麻烦。在这些场合,他会制定一个极 低的价格,因为他担心你会把麻烦都给他。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70 年代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APT ),该理论认为证 券收益率与一组基本因素线性相关,以此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和 收益间的均衡关系。
Merton(1969,1971,1973)建立了连续时间内最优资产组合模 型和资产定价公式,他首次将伊藤积分引入经济分析,由此开创了 连续时间金融分析。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回顾 :
Arrow(1951)建立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完全市场 上的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基 础。
Markovitz(1952)用收益率的方差来描述资产的 风险,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均值 ——方差分析框架, 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
Sharpe(1964) , Lintner(1965) 和 Mossin(1966) 在投资者同质预期、信息完全、无摩擦等一系列 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 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 型(CAPM)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节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概述
资产定价是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发展沿革在相当 程度上标志着金融学的进步。严格地讲,资产定价就是探 讨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如何对资产进行估值的 理论。自马科维茨(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开创现代金融 学以来,资产定价理论逐渐兴起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 究主要成果体现了现代金融理论的精髓,包括Sharpe、 Lintner和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的 套利定价理论(APT),Black、Scholes和 Merton提出的 期权定价理论(OPT)以及由从基本理论模型衍生出来的 定价模型,如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 以套利定价为基础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等。这些以 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石且论证严密的理论构成 了现代金融宏伟大厦的主体。
Breeden 以投资者追求整个生命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 得到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CAPM ),它将效用范畴引 入了资产定价模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一、CAPM
美国金融经济学家威廉夏普在深入研究马 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于1964 年建立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 CAPM)。CAPM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 支柱,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 领域。夏普也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