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西汉前202-8年长安刘邦
王莽新政8-23年长安王莽
东汉25-220 洛阳刘秀
“楚汉之争”:封建统治者争夺地位的战争。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专权;
封建割据局面形成;
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中央集权的发展
①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
★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想以此巩同皇权、稳定刘氏的天下。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后期分全国为13州(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刺史全力日增,至东汉末年发展为州郡县三级。

④大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中亚细亚到欧洲)
2)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为“外朝”——执行机构
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权力,使尚书台成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为中枢机构
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外儒内法
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举孝廉
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①铁器改进推广;犁壁;一牛挽犁牛耕法。

②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

③播种耧车。

2.手工业: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丝织业发达
陆路、海上“丝绸之路”
3.商业的发展:
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实行盐铁官营等,全面控制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
②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
③外贸发展: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文化:
1.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无为而治”。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懦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董仲舒地位:汉朝儒家代表,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和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独尊儒术的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立教官为“博士”。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意义: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提高儒学的地位。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3.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

4.数学成就: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渗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华佗的“麻沸散”。

6.天文学:张衡的地动仪
7.汉赋的创作: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

赋是吸收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司马相如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8.西汉佛教传入中国,东汉道教产生。

9.司马迁《史记》
10.秦砖汉瓦你,说唱俑、杂技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