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
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
1890—1971)创建的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口述史的
专门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
1966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0HA)正式宣告成 立,标志着口述史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与 此同时,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亚洲一 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开展了口述史学研究,使之 成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我国学者对于口 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开始于 20世纪80年代,近年发展却十分迅速,并于2004 年12月成立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掀起了口述 史研究与实践的一轮高潮。 口述史学作为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与传 统史学相比有显著的特点。张广智先生说:“现 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 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获取第一手 的口述证据,然后再经过筛选与比照,进行历史 研究。”…钟少华先生则认为,“口述史学方法是 一种独特的方法”,“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和历史的 群众性都可以通过口述史来表述”。旧1由此可见, 口述史学至少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研究的资料 来源不同,即是采访所得,而非来自书本或其他 文献类型;二是口述采访的手段主要是录音,有 的还有录像;三是采访的对象不仅是少数重要人 物,广大的民众均可参与;四是口述采访得到的 录音材料整理成文字,成为史学著作的一部分。 1.2什么是影像史学 影像史学与电影有关,电影到20世纪初才开 始风靡全球,而电影作为记录人类生活的一种手 段也才得到广泛运用。并且,不是所有的电影都 是人类生活的真实记录。作为现代历史学一个 分支的影像史学,正式诞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 1988年12月,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 white,1928一)在《美国历史评论》上发表《书写 史学与影视史学》一文,正式提出了“Historiopho. ty”这一概念。在他看来,影像史学就是“以视觉 影像和电影话语来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 解。”H1 1992年,台湾中兴大学周梁楷教授在台 湾《当代》月刊上连续载文,对怀特的研究成果进
to
history materials,the
construction aims
pmtect the national memory and
intan画ble
culture herit—
age,realizing the purplose of“Save history for country,Write biography for people”.Compared with the tradi— tional literature
0ral
Quan
mst0哪,Pict耐al lIistory锄d西ina骶蛐ory R鹤佣揽髑C伽s眦d锄
Genxian
Abstn吣t:By means of audio,video,cinema,television,multimedia,Intemet and other modem technolo百es, oral and pictorial historiographies extend the scope of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makes the history the public.rrIle China Memory Pmject takes
恒不变的事物。至于历史中最原始、最本真的载
体——人,其个体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个人一
生中所积累的记忆,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就会 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永远消失。也许某个人的某段 记忆在历史中无关大局,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而言, 由无数这样的个体累积而成的一个人群,其历史 绝不是可以熟视无睹的,更何况那些重大历史事 件的参与者、亲历者。对于关乎政治历史、传统遗 产、文化艺术、社会民生、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经
as
tan画ble
to
major
Chines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events and important figures
specjal
subjec£s
to constnlct new
resources
literature resources.Thmugh acquiring粕d consolida£ing ofal and Picto—al
・专题:中国记忆・
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
全根先
摘要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
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正是 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等资料的采集整理,以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专题,建设新型文献 资源,保存国家记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与传统文献或普通数 字文献相比,中国记忆的文献来源与获取方式、文献加工与发布方式不同,其资源采集大致经历选题策 划、草拟大纲、联系对象、组织队伍、准备器材、咨询专家、现场采访、口述文稿处理、音视频资料剪辑等步 骤,其中,选题策划、草拟大纲与文稿处理尤为重要。参考文献9。 口述史 影像史 中国记忆 资源建设 关键词 国家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intan曲le cultud
heritage)“指被
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 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 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 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 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的表现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以人为本的 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 验、精神,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 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以声音、形 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 而进行延续。这一特性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 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 多,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 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截至2013年12月,中国 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 目总数已达37项,是世界上入选该项目最多的国 家。与此同时,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三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达1219项(包括扩展项 目,共153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88名。 2014年7月16日,文化部又发布了第四批国家
paper
equipment,consultjng experts,on—
so
video and audio processing
are
data editing,and
on.
Among these steps,
especially imponant.9 refs. Constmction;National
“为国存史,为民立传”。具体来说,就是以中国
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 文献为基础,以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等新类型文 献的建设为核心,为国家图书馆构建富有特色的 文献资源体系,拓展国家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 能,并为社会提供新颖、优良的服务项目。中国记 忆项目是国家总书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图书馆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公众 分享个人记忆、汇聚集体记忆,开展国民教育的 崭新平台。中国记忆资源建设两年多来,已经完 成和正在进行的项目主要有大漆髹饰、蚕丝织 绣、东北抗日联军、中国远征军、冯其庸口述史、我
20l 5.1
总第97期
万方数据
・专题:中国记忆・
历史研究所的“山西抗战口述史”、大连大学李小 江教授的“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中国传 媒大学口述史资料馆等。在港、澳、台地区也有类 似项目开展,如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赛 马会合作开展的“香港记忆”、澳门基金会支持的 “澳门记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的“台湾记忆” 等。这些项目都在进行口述史、影像史资料采集 与整理工作。
家图书馆的“我们的故事——民族的记忆”、新加
坡国家图书馆负责规划实施的“新加坡记忆”等, 无不以口述史、影像史作为其记忆工程的必要 手段。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甚 至个人在开展各项记忆工程(或项目)。他们所 采用的方法,除了收集照片、手稿、实物等外,都把 主要精力投入到口述史、影像史资料的采集与整 理上。如首都图书馆的“北京记忆”、上海图书馆 的“上海年华”、长春图书馆的“百年长春”、湖南 省图书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山西社会科学院
re—
£opics,(ij曲ing ou£lines,contacting objects,organizing teams,prep枷ng
site intenriew,oral presentations processing, plaIIning topies,drming outlines粕d
2
中国记忆资源建设基本思路
2.1建设宗旨 中国记忆资源建设始于2叭2年,其宗旨是
济产业、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中国记忆资源建设将作为核心内容加以抢救和 保存。 2.2.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记忆资源建设的另 一项重大内容。根据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
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口述史、影像史资料的采集 与整理,业已成为中国记忆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 本文结合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近年来的实践,拟就 中国记忆资源建设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展 开讨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1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与记忆工程
1.1什么是口述史学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起源于远
古时代的民间传说或口头传说,在古今中外众多 历史典籍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作为历史学分
10
固家固害馆学,1
万方数据
・专题:中国记忆・
支的口述史学(0ral History)创建的标志,却是 1948年美国历史学家A.内文斯(A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