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事长要做的三件事

董事长要做的三件事

董事长要做的三件事
作为万通董事长,冯仑给自己规定了三个工作,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

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是什么呢?是未来,是生活经验以外的地方,是中国以外的地方。

(因此董事长要)看人以外的事,看未来的事,看生活经验以外的事。

冯仑认为,当一个企业正常发展时,要看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包括风险、机会,很多还不知道的未来变化的趋势。

这些工作需要企业的领导花很多时间。

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这事最难。

只有真主和上帝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所以我是在与真主、上帝竞争。

虽然我竞争不过,但是我的理想是成为真主、上帝的邻居,更多地去研究那些趋势、变化、危机以及机会。

就像反周期,别人没看见,我看见了,然后我研究。

其实这项工作是最费时间的,需要到处去看、去琢磨一些事情,并且需要了解历史、了解世界,了解全球很多问题。

成功的关键是通过努力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这是万通成功的关键。

怎么样才能够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冯仑觉得有三个方法:
第一,笨办法,把别人的过去当成自己的未来,然后才能站在未来看现在。

所谓别人的过去,近的说就是老人的过去或者前辈的过去,或者失败者的过去,或者古人的过去。

第二,做逻辑研究,就相当于研究趋势,找到表面现象当中支持这个现象的内在规律。

第三,学习和切磋,不同的人之间多交流,这个方法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冯仑认为,万通选择国有企业泰达作为大股东,是出于万通对区域化战略布局的需要,这是自己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事实上所有地产公司在布局的战略上又有三种安排,第一种,单一产品,全国性品牌,标准化复制,产业化经营,这就是万科(的战略布局)。

这种战略导致万科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国内市值最高的地产公司;第二种,全国性扩张,多样化产品,包括富力、合生等;第三种,区域集中战略。

我们发现成为一个区域集中的龙头企业,市值和利润同样不会
逊色,在目前中国,万科也是这样的战略。

加上体制优劣的比较,万通认为除了北京之外,应该在环渤海地区集中,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天津,主动跟泰达合作。

万通认为,泰达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当中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化经验和区域开发经验,以及(与)国际合作的经验。

此后(万通)和泰达达成了一致,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泰达成为万通最大的股东。

在2007年的一次演讲中,冯仑又一次提到了这次让他满意的合作:
(与泰达)合作以后,接下来的三四年,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变化,万通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地产公司,无论市值(包括总资产)还是其他的指标,滨海新区万通都是第一,全国A股市场上万通综合指标排在第18位。

4年来(我们)看见了区域集中也能带来和其他的战略不相上下的结果。

同时(因为)区域集中(战略)我们选中了泰达,这使我们能够在滨海新区预先做一些合作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我们达成了和泰达共同发展的目标,取得了双方共同预期的成果。

这样一种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们所有地产公司的领导,你们每天究竟想看到什么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如果别人疯狂拿地,你也疯狂拿地,你只是看到了别人一样看到的东西,这样你就有可能比别人看到的更晚,(也就是说)关门的时候会夹住别人的尾巴,夹住你的头。

做别人不做的事
冯仑认为,董事长要做的第三件事是,做别人不做的事。

凡是员工会做的事,冯仑都不做。

如果董事长做的事情跟设计师一样,你天天跟设计师一样设计门、窗,那你要设计师干什么,你要做设计师不做的事情,如何创造一个制度吸引全中国全世界的好的设计师到你这边来?你想想,我已经请人来做了,自己干吗还做呢?而企业战略、价值观、文化、人才……这些事,我来做。

我(做事)的目标就是: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最终走向不劳而获。

而不是离钱远、离事近、离是非更近,最终劳而无获。

冯仑认为,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去救灾、去环保,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经理人不太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又耗费精力又要出钱,而自己就要做他们不做的事情。

我们的总经理从来不参加读书会这种活动,因为这是与大家分享人生经验,而这些工作项目经理他们也是不做的,他们做的是按照季度,每年把报表做好看了,还不能造假,还要对客户投诉认真反馈。

我做什么呢?我做战略,做沟通,帮助公司能够跟未来、跟周边有一个很好的文化沟通。

除了钱以外,人和人有相当多的沟通方式,经理们做的事情主要是用钱跟外面沟通,而我做的事情大部分是不需要钱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