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漳浦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0—2015年)为科学配置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福建省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办法》和《漳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0-2015)》,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一)社会人口、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水平漳浦县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0个农林盐茶场,286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4.3万人,2009年人口出生率13.1‰,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7.1‰;婴儿死亡率为5.52‰,孕产妇死亡率为8.9∕10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542.56∕10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256025万元,财政总收入816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8元。

(二)医疗服务需求根据医疗部门统计,2009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为755911人次,平均每人年就诊次数为0.9次;全年出院人数为79742人次,每千人年平均住院94.58人次。

全县核定病床1277张,每千人平均拥有1.54张,其中中医病床300张,每千人拥有0.36张;年未实际开放床位1099张,其中县级医院443张、社区50张、乡镇卫生院606张;实际占用床位日339938床日,其中县级医院144075床日、社区20040床日、乡镇卫生院175823床日;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85.96%、县医院为92.65%、中医院为82.23 %。

平均住院天数乡镇卫生院为2.81天,县医院5.58天,中医院6.94天。

(三)卫生资源1、医疗机构全县现有从事诊疗活动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56所,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乡镇卫生院19所,农(盐)场卫生院2所,门诊部1所,村卫生所(室)622所,学校医务室2所,民营医院5所。

2、卫生技术人员2009年全县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40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4人。

在编卫生技术人员898人,其中高级职称69人,占7.7%;中级职称198人,占22%;初级职称631人,占70.27%;本科及以上学历132人,占在编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7%;专科学历245人,占在编卫生技术人员的27.3%;中专学历438人,占在编卫生技术人员的48.8%。

注册执业(助理)医师754人,每千人拥有医师0.89人,设床位医疗机构医师数为606人,床位医师比为1:0.47;执业护士58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0.7人,设病床医疗机构护士数为527人,床位护士比为1:0.41。

全县乡村医生876人,农村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1.48人。

3、医疗设备全县有200MA以上X光机26台,核磁共振1台,CT2台,彩色B超5台,黑白B超25台,电子胃镜2台,纤维胃镜5台,综合手术床8个,心电监护仪30台,呼吸机8台,高频电刀5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台,尿分析仪20台,血细胞计数仪22台,救护车8台,乡镇卫生院均有产床、洗胃机、常规化验等设备。

4、技术力量主要技术力量:县医院和中医院能开展普外、骨科、泌尿外科、颅脑外科、胸外科、肿瘤及妇产科的全子宫摘除手术等;能承担儿科、内科常见病的诊疗任务;能胜任急诊、ICU的工作,能完成危重病的救治;能进行常规、生化检验、X光透视照片、心电图、B 超、CT、核磁共振成像、电子胃(肠)镜、脑电图、细菌培养等检查。

卫生院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对危重病能做到初步抢救处理并及时转诊。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卫生专业人员不足、分布不合理。

2009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1.82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14%,但卫生技术人员的增长却不到20%,高速发展的卫生事业与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大部分高学历、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医疗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人员普遍缺乏。

2、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

医疗条件较好、医疗技术力量较强的县直医疗机构及私营医院集中在县城所在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卫生所(室)设置偏多,优质服务资源过于集中。

3、等级医院(特别是中医院)建设滞后。

主要体现在:功能配置不够合理,未形成有特色、有品牌效应的优质医疗服务项目,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绥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未达标。

绥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达10.6万人,但机构建设仍未达到标准,卫生技术人员及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及社区群众的卫生服务观念还未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方式还未被群众广泛接受。

5、乡镇卫生院医技水平不高,医疗服务功能不全。

6、医院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1、公平性原则。

从医疗供需的实际出发,面向群众,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以农村为重点,保证全县人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2、整体效益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符合我县卫生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整体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3、可及性原则。

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便于为群众服务,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避免不良竞争。

4、分级原则。

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明确种类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体系,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确保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5、公有制主导原则。

坚持国有和集体办医为主导,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为补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

6、中西医并重原则。

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加大中医(药)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至2015年,我县医疗机构设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医疗机构设置和布局,规划为“二级指导”、“四级机构”。

“二级指导”是指业务上,县级医院指导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指导村卫生所(室)。

“四级机构”即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室)。

根据县城、中心集镇、社区及行政村的人口密度和自然村分布情况、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各类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

(一)总体目标1、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以居民的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加强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2、通过规划逐步调整医疗机构的结构与功能。

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室)为基础、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服务网络,使我县医疗机构的设置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的综合效益,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建立健全急救医疗业务体系。

建立以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科(室)组成的急救医疗业务,合理布局,缩短业务半径,形成急救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应急能力。

4、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医疗设施、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大力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所庭病床、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的功能,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

5、弘扬祖国医学,突出中医特色,巩固“全国中医先进县”的成果。

加强中医院建设,建立中医骨科、中医内科等专科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体系。

(二)医疗机构设置与发展规划根据省、市卫生事业专项规划,按照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到2015年我县医疗机构数量、床位和人员发展指标如下:1、必需床位数到2015年,全县医院床位数达到2706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406张,私营医疗机构30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3. 0张。

2、必需医师数全县现有医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人数754人,到2015年,医师人数达到1443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1.6人。

其中,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比例不低于50%。

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床位数与医师数的比例不低于1:0.3。

3、必需护士数到2015年,全县执业护士人数1227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1.36人,与当年全国人均执业护士数的平均值基本持平。

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不低于1:0.4。

4、乡村医生数目前,我县乡村医生1008名,规划期内,重点加强现有乡村医生中无学历人员的中等医学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提倡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三)医疗机构的设置根据城乡发展建设需要,规划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应继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政府不再投资新建一、二级综合医院、县级中医院,除传染病和精神病医院外,原则上不举办专科医院。

规划期内不设置传染病医院、二级肿瘤医院、皮肤病医院、疗养院、临床诊断机构、新设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规划期内可以设置:1、500张以上床位的古雷港区综合医院1所;2、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在绥安镇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所。

3、急救中心1所,进一步提高我县医疗急救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4、二级口腔医院1所综合治疗椅20~60台,床位在15~50张。

5、一级儿童医院1所,床位在20~49张。

6、美容医院1所,床位20张以上、美容治疗床12张以上、牙科综合治疗椅4台以上。

7、康复医院1所,床位20张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