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动物保健品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11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准入门槛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待提升 (3)
1、实施GMP、GSP认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3)
2、兽药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待提高 (4)
3、疫苗技术趋势:多价多联苗、基因工程苗 (6)
4、国内抗感染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细菌类生物制品空间广阔 (7)
5、动保行业将迎来整合时代 (8)
二、我国动物疫苗市场空间广阔 (8)
1、招采品种:直销价格提升驱动市场扩容 (9)
2、市场苗:渗透率提升潜力大 (11)
三、招采品种竞争格局 (13)
1、口蹄疫:行业陆续开展悬浮改造,金宇具备先发优势 (13)
2、禽流感:毒株变异性最强,细胞悬浮培养是未来工艺改进方向 (15)
3、猪蓝耳:活疫苗逐步取代灭活苗,直销潜力品种 (16)
4、猪瘟:传代细胞苗将逐步取代脾淋苗、细胞苗 (18)
四、市场苗:重点关注猪圆环、布病疫苗 (20)
1、猪圆环:国内发病率逐年提高,市场潜力大 (20)
2、布病:国内工艺水平较低,高品质产品需求强烈 (22)
五、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5)
1、瑞普生物:市场苗龙头,关注圆环销售、外延式扩张 (25)
2、金宇集团:口蹄疫直销“先锋”,关注布病项目进展 (26)
3、天康生物:产品储备丰富,关注蓝耳、口蹄疫直销 (27)
4、大华农:依托温氏集团,股权激励理顺利益关系 (28)
六、风险因素 (29)
一、行业概况:准入门槛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待提升
1、实施GMP、GSP认证,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兽药管理条例》,提高准入门槛。
企业经营需具备: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强免苗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生产)、兽药经营许可证。
2006年以后农业部相继强制实施GMP、GSP标准,进一步提高门槛:
《兽药GMP规范》:2006年起强制实施,兽药生产企业必须取得GMP认证后方可办理兽药生产许可证及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自实施后,我国的兽药生产企业由04年以前的2,800家左右降至11年的1,698家。
《兽药GSP规范》:2010年起强制实施,是针对药品流通过程中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制定的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项管理制度,未通过检查验收的兽药经营企业不得再从事经营活动。
2、兽药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待提高
兽药产品按技术来源可分为新兽药产品、常规产品两大类。
新兽药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经授权的企业才能生产,而常规产品根据药典工艺生产,竞争者众多。
我国兽药行业仍以仿制为主,整体研发创新能力待提高。
2003-12年,农业部共批准新兽药证书461个(其中兽用生物制品252个,兽用制剂209个),一类新药仅29个。
研发资源集中在科研机构、大学:我国兽药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水平相对薄弱。
2003-2012年农业部批准的14个一类动物疫苗中,企业自主研发仅2个,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发5个,其余皆由科研机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