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时 分数乘小数

第3课时 分数乘小数

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
备教材
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页例5的内容。

本教学内容是教材改革后新增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的基础进行教学的,是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教材以松鼠的尾巴长度与身体长度的关系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列式,并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目的是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为后面分数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中的计算奠定知识基础。

备已学知识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取近似值;小数化分数,先画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备重难点
重点: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备数学资料
孙悟空喝牛奶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

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

孙悟空就答应了。

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孙悟空一看,挠挠头,不一会儿功夫就算出来了,并且喝到了这杯牛奶。

同学们,你知道答案吗?试试看。

(答案)
孙悟空很聪明,因为牛奶只有一杯,而每次加的都是水,所以他知道只需要计算所加入水的总量就可以了。

而所加水量是1/2+1/3=5/6(杯)。

所以应该是喝的牛奶多。

◇◇上课解决方案
创新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课本其实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素材。

本教学设计从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除法,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计算方法,对比提炼优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圆形纸片、小花、三角形纸片等。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计算。

15×23= 225×15= 78×1621=
2、引入新课
(1)师:你会计算吗?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分数乘法计算?你能说一说是如何计算的吗?。

(2)你们说得太好了!为你们知道的这么多而感到欣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

好吗? (揭示课题 分数乘以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的计算,使学生回顾已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例5情境图(不含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图中信息。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

(松鼠欢欢的尾巴多长?松鼠乐乐的尾巴多长?)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组织学生理解3
4
含义。

师: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对题中“3
4
”和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汇报:尾巴的长度是身体长度的34,求尾巴的长度就是求身体长度的3
4)
(2)列出算式。

师:根据刚才的理解,你能用算式表示这两个问题吗?
生1:求欢欢尾巴的长度就是求2.1的34是多少,可以用2.1×3
4表示。

生2:同理,乐乐的尾巴长度可以用2.4×3
4表示。

3、探究计算方法。

(1)探究2.1×3
4。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与我们已学过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一个因数是小数,一个因数是分数) 师:那应该怎样做的?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把小数2.1化成假分数后进行计算的,即2.1×34=2110×34=123
40(dm )
生2:我们小组是把34化成小数进行计算的,即2.1×3
4=2.1×0.75=1.575(dm )
生3:我通过计算发现,123
40
和1.575大小相等,他们的计算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也可把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2)探究2.4×3
4。

①组织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计算2.4×3
4的结果吗?
学生计算会,交流汇报。

②讨论: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以让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进行约分。

3.总结方法。

师:想一想,说一说,小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发现方法、对比方法、优化方法,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完成理解并掌握知识。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过程及思考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0页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反馈,巩固所学,强化技能,真正达到会算、会说,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计算能力。

⊙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分数。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第10页第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分数
列5:
(1)2.1×34=2110×34=123
40
(dm )
2.1×3
4
=2.1×0.75=1.575(dm )
(2)
导学案设计
提出问题:1.5×
36
7
2.1×
56
9
3.乒乓球从3.5米的高空落下又弹起弹起高度约是落下高度的2
5
,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数是多少米?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探究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师:你们看看教材上是怎么写的?把你们学到的方法汇报给大家。

生1:我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了,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根据这种思路,我尝试计算出2.1×3
4=2.1
×0.75=1.575(dm )
师:大家非常棒!那你能说一说这三种方法对每一道分数与小数的乘法都适用吗?你们可以小组讨论一小数乘分数
列5:
2.1×3
4
=2.1×0.75=1.575(dm )
答:欢欢的尾巴长1.575cm 。

答:乐乐的尾巴长1.8cm 。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
生2:我们发现,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用这种方法就不能计算了。

生3:直接约分这方法很好,但是有的分数的分母与小数不能约分呀!
师:是呀,通过讨论,大家已经感知到了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方法,这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又准确。

赏析:
将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学知识,交流所得。

然后教师适时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自由交流,明确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便之处,并进行有效的验证。

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对算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