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内分泌

第十一章内分泌


激素的分类
① 含氮类激素(不能口服)
A、肽类和蛋白质类:下丘脑调节肽、神经 垂体释放的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B、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 腺素。 ②类固醇激素:(可口服)
皮质醇、醛固酮、性激素。 ③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特异性 ②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③激素间相互作用:协同、拮抗、允许。
▪ 神经垂体激素释放的调节
▪ ADH:受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调节; ▪ 催产素:是反射性调节(妊娠晚期子宫和
阴道受牵拉,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功能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贮存 ▪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运输
自学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个促进” A、促进新陈代谢:代谢率↑产热↑
第四节 胰岛的功能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作用:
(1)对糖代谢的调节:促进糖的摄取、贮存 和利用,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促进脂肪合成,减 少分解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促进蛋白质合成, 减少分解
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A、血糖↑、氨基酸↑、脂肪酸↑:分泌↑
应急:E与NE分泌↑
应激:促肾上腺皮质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1)盐皮质激素: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醛固酮:有“保钠排钾保水”作用 分泌的调节: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及 血钠血钾的调节
(2)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
A、对物质代谢对作用:
ⅰ糖代谢:糖异生↑,抑制糖的摄取和利用, 使血糖↑
▪ 促激素
▪ 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增生并合成 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 增生并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①卵泡刺激素FSH:促进卵泡成熟; ▪ ②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 ▪ 男性黄体生成素称为间质细胞刺激素,刺
激素作用机制:
1)、含氮类激素作用的机制:第2信使学 说
含氮类激素(第1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相应 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并在 Mg2+作用下→ATP转变成cAMP(第2信使)→ 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磷酸化反应→调节 各种功能。
2)、类固醇类激素作用的机制:基因调节 学说
类固醇激素→与胞浆中受体结合→形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核内→与核内 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 物”→激发DNA的转录过程→形成新的 mRNA→诱导蛋白合成→发生靶细胞特定生 理效应。
第十一章 内分泌
内分泌系统是 体内重要的功能调 节系统,是由内分 泌腺和散在于某些 器官组织中的内分 泌细胞组成。
第一节 激素作用的特征和机制
▪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分类
一、激素
1、 概念: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 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激素作用的细胞、组织、器官分别称靶细胞 、靶组织、靶器官。
②心血管系统:加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的敏 感性,增强血管的收缩反应
③消化系统:促进胃酸分泌增多,胃蛋白酶分 泌增多。
▪ ④神经系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 能,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会引起烦躁不安、 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 D、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对抵抗力: ▪ 机体耐受力↑,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
1)下丘脑-腺垂 体-甲状腺轴的 调节
2)自身调节:供碘多,甲状腺摄碘↓, 合成甲状腺素↓;供碘不足,甲状腺摄碘 ↑,合成甲状腺素↑;长期缺碘,甲状腺 增生肿大(单纯性甲状腺肿)。
▪ 3)神经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合成、分泌增加; ▪ 副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减少。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升高血钙 A、作用于骨: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 B、作用于肾:促进肾小管对钙重吸收, 抑制对磷的重吸收。 C、作用于肠道:活化维生素D3的作用, 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ⅱ蛋白质代谢:能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
ⅲ脂肪代谢:促进四肢脂肪组织的分解,而促 进腹、面、背、肩等部位脂肪组织的合成。糖 皮质激素分秘过多,可出现“向中性肥胖”。
B、对水盐代谢对作用:
弱保钠排钾,促进排水
C、对一些组织器官的作用
①血液系统: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淋巴 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 多。
激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 催乳素PRL: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引起和 维持成熟乳腺泌乳。
▪ 促黑激素MSH:促进皮肤黑色素细胞合成 黑色素。
▪ (二)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 下丘脑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促 进(或抑制)激素分泌
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的反馈性调 节(负反馈)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 一、腺垂体激素
腺垂体激素的作用
二生三促加一黑 “二生”:生长素、生(催)乳素 “三促”: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素、 促性腺激素 “一黑”:促黑激素
▪ 生长素GH:
▪ 1、促进生长,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 年幼分泌不足:侏儒症 ▪ 年幼分泌过多:巨人症 ▪ 成年后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 2、促进脂肪分解; ▪ 3、生理剂量加强糖利用,过量抑制糖利用。
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神经垂体本身不能分泌激素,仅能贮存 和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1)抗利尿激素(ADH)又名血管升压素(AVP)
作用:
A、促进肾远端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B、大剂量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2)催产素(OXT) 作用: ①促进妊娠子宫的收缩 ②促进乳汁排出
B、激素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 其他激素促进 ;
C、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促进分泌;交 感神经兴奋,抑制分泌。
第五节 肾上腺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调节:受交感神经节 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增加, 构成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应急反应:当机体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时,交 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腺素分泌增加,产生机体适应性反 应。
休克作用。
糖皮质激素分 泌的调节:受 下丘脑-腺垂 体-肾上腺皮 质轴调节,也 受糖皮质激素 当反馈性调节。
▪ (三)性激素的作用(脱氢异雄酮):
▪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男性化
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远 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叫远距 分泌。
旁分泌:某些激素通过细胞间液扩散到邻近 细胞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叫旁分泌。
自分泌:某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 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 馈作用的方式称为自分泌。
神经分泌: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轴 浆运输至末梢释放,经血液的运输再作用于 靶细胞的方式叫神经分泌。
ⅰ糖代谢:促进糖吸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 血糖↑
ⅱ蛋白质代谢:生理量促进合成,大剂量促 进分解 ⅲ脂肪代谢:促进胆固醇分解
B、促进生长发育
C、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提高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促进心血管的功能活动:HR↑心输出 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扩张,脉 压变大
10 、 甲 状 腺 激 素的分泌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