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气的生成与运行

卫气的生成与运行

卫气的生成与运行
一、卫气的生成
(一)卫气的生成与人体之气(人气——人体完全之气)的生成主体一致
卫气就是人气的一部分.
《灵枢·卫气》黄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六府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

其气内干五藏,而外络肢节。

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伤寒论》阳浮而阴弱,即可理解为卫气过浮而营气不足]
附卫气的概念
(1)狭义:行于体表之气[熏肤/泽毛]
(2)广义:行于脉外之气[充身]
1.人体基本之气(真气——真正的人体之气)
人体的气,来源于①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②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简称“谷气”)和③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天气)。

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
合起来生成。

《灵枢·刺节真邪》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

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
2.脏气
(1)真气分配到脏腑的部分(获得脏气)
在支持脏气作用下脏腑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2)脏真之气——生成脏气
脏腑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脏腑生理特点的气
A.脏真之气以“获得脏气”为生成的原料
B.脏真之气主持脏腑生理活动(含体、窍)
C.脏真之气通过色脉反映脏腑状态——脏真之气是人气的组成部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
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3.元气(原气)_是人气之根
元气的生成是由先天精转化而成(精化为气)
《难经·三十六难》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

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元气既是真气生成的原料、动力,又是人气的
组成部分
元气有二
(1)元气由父母所授精化成为根本元气[内藏于肾]
(2)元气由五脏之精所生成的第二代先天之精化成为补天元气[行于三焦]
《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4.胃气(后天常气)_是人气之源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胃气既是真气的主要来源,也是人气的组成部分
《素问·平人气象论》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5.神气(广义神气)_是人气之象
《素问·离合真邪论》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二)卫气生成的特殊途径
1.营气转化
2.元气补充
3.胃气补充(跳过一般的消化过程)
《灵枢·论勇》: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凛悍,
《灵枢·经脉》: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

4.膀胱气化补充
二、卫生的运行
(一)卫气在体表的布散膀胱及足太阳膀胱经起重要作用
《灵枢·卫气行》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

其散者,别于目锐毗,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

以上循手少阳之分,倒下至小指之间。

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

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

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1.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经络》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扶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2.膀胱生理
《灵枢·本藏》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膀胱及其经络在卫气的布散中居重要地位:
1.卫气通过膀胱经的睛明穴出于体表
2.卫气通过膀胱经分行于诸阳经
卫气从足太阳经“睛明”出表,循足太阳经脉上头,其分支从头顶,下耳,至耳前,分行于五阳经经脉.
(1)足太阳与手太阳交接于睛明
*睛明是一个重要的交会穴:①手足太阳交接处;②阴跷
(2)足太阳与足阳明旁约于睛明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铜人》注:“两目之间,鼻拗深处谓之頞中”]
(3)足阳明与手阳明交接于鼻
△大肠手阳明之脉……上挟鼻孔。

[足阳明接] (4)足太阳与足少阳交会于曲鬓;手太阳与手足少阳交会于瞳子窌……
△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额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曲鬓属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少阳之会。

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瞳子窌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悬厘属足少阳胆经。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听宫手少阳经穴,与与手足少阳经交会。

3.卫气通过风府的调整适应各经的生理需要
六阳经交会于风府穴
《素问-热论》“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杨上善:督脉阳脉之海,阳维者维护诸阳,总会风府,属于太阳.
4.卫气通过膀胱气化得到补充
卫气生化主要在肺,膀胱是补充
六阳脉,交汇于项后,分别下行于手脚.行手经的主要外散,余下部分进入脉中,行足经的主要循足少阴经入腹,进入膀胱,由膀胱气化,分别清浊,再进行卫气循环.
5.卫气通过膀胱气化得到推动
卫气推动主要在肺,膀胱是补充
(五)阴(阳)蹻是卫气在体表运行的重要补充通道
阴蹻起于足少阴照海-足太阳睛明-足少阳胆(项)
阴蹻起于足太阳申脉-足太阳睛明
(四)三焦是卫气由内达表的主要通道
(六)脉是卫气由内达表的应急通道
(七)肾与足少阴肾经脉是卫气由表返内的主要通道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灵枢·卫气行》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而复合于目。

(八)膻中是卫气行的起始与大会之处[给养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