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公开课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
外部语境
①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秦王斋戒五日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延请赵国使者 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侍从有的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去受刑)。
小试牛刀
宀——房舍 宇,宅,牢 求——皮毛 裘
隹——鸟雀 雁,隼,雉 冖——笼罩 冢
歹——死亡 歼,殁,殉 月——肉
肿,肌
页——首 顶,领,颅,颌 目——眼 盯,眯,睑,睫,瞋
尸——身体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 “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初举孝廉,为郎。河南尹梁冀闻其才,请与交。冀行多不轨,琦数引古今成败以戒之,冀 不能受。乃作《外戚箴》。
后除为临济长,不敢之职,解印绶去。冀遂令刺客阴求杀之。客见琦耕于陌上,怀
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客哀其志,以实告琦,曰:“将军令吾要子,今见君贤者,情怀
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琦得脱走。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 一样,相同的看法
1.追亡逐北
(逃亡的人)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越来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享受)
4.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小试牛刀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2、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3、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消灭)
接近、靠近 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
承担
四、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 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 大的帮助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赵奢之伦制其兵 夫晋,何厌之有 使弈秋诲二人弈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殚精竭虑 不伦不类 贪得无厌 诲人不倦 不速之客 疾风劲草
文言文实词推断法
17汽6
(9) 实词
(10)
特殊句式
(11) 断句
(12)
内容理解
0.94
0.94 1.03 2.06
(13)
0
17汽1
2.53
1.66 1.34 1.74 0.39
17汽2 17汽电 17数控
2.13 1.13 1.46
1.26
1.38
1
1.26
1
0.62
1.74
2.13
1.54
以成语为例
求全责备—— 要求
民殷国富—— 富裕 登峰造极—— 登上,到达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
文过饰非—— 扶危济困—— 比肩接踵—— 怜香惜玉——
掩饰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犯下的过失 扶助 紧接着,紧挨着 爱惜、爱
心驰神往—— 党同伐异—— 避重就轻——
向往
偏袒
袒护跟自己意见相同的,攻击跟自己 意见不同的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 “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3.可以独飨白粲
飨:食用 粲:上等的米
小试牛刀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的肉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
赏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财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绳索
尽 一类 满足 教导,指导 招致、招引 强
小试牛刀
1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 寻求,寻找
2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
3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 迫近
课堂竞赛
1.除臣洗马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3.金就砺则利
7.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8.灭六国者,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作何解释?
狡猾?聪明?
【推断】就现代汉语而言,它是贬义词,是“狡猾 的意思。但在上文特
定的语境里,却不尽然.“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 “帝每面称之 等句,无 疑表明了帝的宠爱。由此可见,“黠 在此处应为褒义。
三、结构推断法
对偶
对比
并列
相反 相同
文言句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 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 或相反、 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 进行判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
成语 推断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梦溪笔谈》)
殆无孑遗:几乎没 几乎,近乎,副词
有一点剩余
谢谢观看Thank You!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9.夫晋,何厌之有
4.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10.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5.弃甲曳兵而走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2.势拔五岳掩赤城
课堂练习
字形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推断
危险,形容词
语境 推断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大概,副词
结构 推断
二、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 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 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内文部语文境
本
本
外部语境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文言环境
本
文
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 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内部语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 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 汉追及之。
“绐”作何解释?
【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父”“左”“项王陷大泽 中”“汉追及之”,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品” 无关。
小试牛刀
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
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 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
3.从“讠(言)、辶(走)、彳(行)”与人的行为 有关
禾——五谷 稻,黍,稷,稞 贝——金钱 账,财,贪,
赊
皿——器具 盆,盘,盅 纟——丝麻 线,绢,缟,绺
0.39
0.17
0.13
2019高职考真题
【甲】边韶字孝先,陈留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有口辩。会昼日假卧,弟子 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
先; 腹便便,五经笥; 但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
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 【乙】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济北相瑗之宗也。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赞同,不反对
后除为临济长:授予官职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陈情表》)(动词,任 命官职)
解印绶去:离开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 (动词,离开)
琦得脱走:逃跑
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逃跑)
1
字形推断法
2
语境推断法
3
结构推断法
4
成语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