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大学语文西洲曲讲课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男子想念心上人,约好时间去 看她却不能如愿,忆及曾在去年早 春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情人相会定情 于西洲,而今无奈爽约只好折梅寄 给江北的恋人。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孩如此美丽,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 子和鸦雏都能让人联想到春日可爱 的事物,由此可想见春天陷入恋爱 中的女孩楚楚动人的姿态。
乌桕树原产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树木,落叶乔木, 树姿美丽。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 “日暮”写女子在日暮时对情人的思念 和等待。
• 仲夏日暮时分,伯劳鸟求偶孤独鸣叫, 女子沉浸于对情人的忆念、相思中。
• 风吹乌桕树,飒飒有声,她误以为是情 人来了,于是从门缝中探出头。一个 “露”字,刻画出急切又略带羞涩的少 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无影无踪,只收到 一枝春梅,女子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 “忆郎”八句,写女子深秋登楼凭栏远 眺,盼望情人早日到来。
• 转眼又是“鸿飞满西洲”的深秋了。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 可以传情,然而,到了“鸿飞满西洲” 的季节,却依然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 女子只有怅惘地独上高楼。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描写栏杆之曲折,寓意双关,“十二 曲”象征着女子愁肠百结的心绪。“明如 玉”,三字极写女子之肤色之美。
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富 于动态的描写中,在不断变换的时 间和空间中,少女对情人的执着的 爱恋贯穿始终,这是始终不变的。
艺术特点
1、借物起兴,托物寄情 2、巧妙反映季节变迁,刻 画终年相思之情 3、顶针、谐音、双关等手 法大量纯熟运用
4、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音 乐美
“顶针”艺术手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 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 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 种古代诗歌和对联中比较常见的修 辞手法,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西
洲
曲
西 洲 曲
南 朝 民 歌
教学要点
1.体会女子对远方情人真挚而自然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诗歌用景物烘托内心活动,用细节描写刻 画相思之情;
3.认知并体会诗歌四句一换韵,音韵流美,情调 缠绵悱恻,以及采用顶针、谐音、双关等修辞 手法,表现出的一种回环往复、声情摇曳的效 果。
南朝时期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 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 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 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 九年。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伯劳鸟,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 主,又称“屠夫鸟”,喜欢单栖。
伯劳鸟
伯劳鸟
伯劳鸟羽毛一般是灰色或淡褐色, 翅膀和尾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的斑, 眼睛周围是一圈明显的黑色。欧洲 的伯劳鸟多为红色和褐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为了消除邻人的猜疑,她只好借口自己 开门是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 的思念,失落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尴尬,一 起涌向心头。诗歌通过巧作掩饰的动作描写, 刻画出女子细微隐蔽的心理——女子含羞的 姿态,渴望与情人相聚的心情,掩饰不住的 尴尬和失落,跃然纸上。
采莲是一种文化仪式,一种爱 情风俗,这在汉乐府民歌《江南》 中表现得更彻底。“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闻一多解释说鱼和 莲“是隐语的一种” 。
鉴赏
描写一位少女真诚而热烈的 相思之情。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 是她的生活背景,诗中仅用“单 衫”、“双鬓”、“翠钿”数语, 随意点染,就勾勒出一位纯情美 丽少女的形象。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表现其内心 刻骨相思推动她不断行动,如采莲 在南塘,望郎又上青楼。
时间在不断变换,早春时节忆 “收梅”,春夏之交穿“单衫”, 仲夏之时“伯劳飞”,初秋“采红 莲”,仲秋“弄莲子”,深秋“望 飞鸿”,初冬“海水摇空绿”。
南朝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
南朝民歌大多保 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中。主要分为吴歌和 西曲两类。
关于作者
关于《西洲曲》的作者,目 前难于确定。但从诗歌的内容和 风格看,它应该是经文人润色加 工的一首南朝民歌,具有浓郁的 民间气息又精致流丽,广为后人 传诵。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采莲”六句,写女子在秋 日南塘采莲时痴情的相思。
女子日日思念情人,转眼之 间,又到了秋天。“莲花”、 “莲子”、“莲心”,由外而内 “彻底红”。“莲子”即“怜 子”,怜爱你;“莲心”即“怜 心”,怜爱的心。“彻底红”即 红得透彻,用莲心的娇艳绯红, 比喻女子爱情的炽烈和赤诚,语 意双关。
“海水摇空绿”写季节转换,又 是初冬之际。彼此无法相见,愁怨如 “海水悠悠”一般无穷无尽。女子只 能祈祷上天,待到明年南风起,能够 让她做个与情人相会的好梦,其实是 祈盼能和情人相会于西洲。
诗歌的语气由客观的第三者的叙述突然转为 女主人公“我”的口吻,“我”开始直接出面叙 述相思之愁苦,祈祷上苍之怜悯,反映出女主人 公情感的强烈迸发。
女子的美最典型的体现于衣裳、头发、 肤色及楚楚动人的情态上。“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垂手明如玉 ”,三句写 尽了女子之美。
女子如此美貌,楚楚动人,但却只能 在高楼怅惘凝望,愈发衬托出她失望惆怅 的心情。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卷帘”六句,女子秋冬之际 凭栏凝望,终究无法和恋人相见, 只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 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 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朱自清《荷塘月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