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论文中美贸易逆差分析班级国贸09级4班学生姓名管菀柳学号 200901061604摘要:中美贸易关系在两国经济关系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中美两国不仅仅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军事,艺术,文化交流上,同样也有着紧密联系。
中国和美国自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此期间,虽然双方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低,从贸易总额上看是很少量的。
按美国商务部统计,1972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0.92亿美元。
1978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1.45亿美元,7 年间双边贸易增长率为1145%,年均增长23%。
关键字:中美贸易;储蓄与投资;产业结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同时西方社会又遭到了08年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上甚至出现G2的说法,中国经济已经渐渐的强大起来。
中美贸易关系在两国经济关系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中美两国不仅仅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军事,艺术,文化交流上,同样也有着紧密联系。
中国和美国自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此期间,虽然双方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低,从贸易总额上看是很少量的。
按美国商务部统计,1972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0.92亿美元。
1978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1.45亿美元,7 年间双边贸易增长率为1145%,年均增长23%。
而到了21世纪,中美双边贸易额飞速增长,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最大的海外实销市场。
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加,两国的贸易摩擦也就越来越多。
一、中美贸易逆差现状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之间美国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3亿美元,2009年逆差额为1142.6亿美元,2009年的逆差额是1993年的18.1倍。
期间仅有2001年和2009年两年逆差额较上一年有所缩小,其余年份逆差额一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报表显示,2010年较2009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一现象应该与政府去年的特殊政策有关,所以这里就暂不予以讨论。
对于中美贸易逆差的这一现状,美国方面一直认为是人民币方面的问题,人民币币值过低,于是导致了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美国一直在对人民币施压,对此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国政府一直在鼓吹,声称如果中国采用一个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则能解决中国的通胀和经济中的泡沫,使不平衡的世界经济达到平衡。
美国占最大投票权的IMF在它的半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中国等国家积累了过多的贸易顺差,如果提高币值,同时采取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的政策,则会减少顺差,同时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但是不管美国怎样鼓吹,怎样煽动人民币升值,中美的贸易逆差始终存在。
二、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1、中美两国储蓄与投资的不平衡造成了两国贸易失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余额等于贸易差额。
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储蓄相对于投资太低。
美国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带来了实际消费的上升,实际消费的上升导致储蓄率下降,所以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低储蓄率的周期。
而且,众所周知,美国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反之,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超前消费国家,很难有良好的储蓄保障。
同时美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也使得美国消费上升储蓄下降。
和储蓄率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储蓄和投资的差额为负值,形成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逆差。
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反,中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这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体系都不够完善,百姓为了将来或一些不可遇见的情况,往往会选择储蓄而不是头巨大风险的投资,从而消费率较低,储蓄率很高。
1990年~2001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40.4%。
另外,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使得中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正值,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所造成的,不是双边贸易问题,更不是汇率问题。
美国要想消灭贸易逆差,必须努力提高国民个人储蓄,增加政府财政结余。
2、中美两国统计方法的不一致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贸易在统计上是不一致的,美方统计严重夸大了逆差规模。
2009年,中方统计的逆差是803亿美元,美方统计则为1620亿美元;美方预测今年对中国逆差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方预测是1000多亿美元。
双方在统计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几个:香港是单独关税区,对美国出口本应单独计算,但美方却把这部分也算进去了。
输往美国的产品除了有原产地问题,还有中转增值问题,美国进口商把中国产品在中转地重新改进包装,使产品大大增值,据估算,增值大约在30%至70%,美方在统计中把这些增值后的价值都计算在中国的出口中了,这些累积起来是很大的。
现有的原产地规则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加大了双方统计的差异。
贸易逆差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是转移性的贸易逆差,并非简单的一对一的贸易逆差。
这种逆差是互补的、结构性的,不是竞争性的。
事实上,美国已经把过去对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美国现在不再去买那么多日本、韩国的东西,而是到中国来买。
与此同时,中国对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都出现了相当的逆差。
所谓互补性,即美国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现在生产的基本上都是高中端产品,对于许多中低端产品,他们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别的国家进口。
计算中美间的经济利益,不能只看货物贸易数字,还要看彼此占有对方市场的程度。
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货物贸易,而美国对华出口除货物外,还有大量美资企业在华生产、销售产品,是以资本输出的方式带动出口。
比如,去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750多亿美元,另有同等规模的商品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实现了出口,这都是美方在货物贸易以外、在市场占有方面取得的成绩。
显而易见,双方的利益是互惠的、平衡的。
3、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资本总是流向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地方。
资本的逐利性带来了产业结构在全球的调整。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金融、保险、信息产业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包装、物流等。
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把低级的、没有竞争力的、高耗能、高环境污染的夕阳产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其国内则侧重于发展以高科技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产品附加值很高的产业。
美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是转移到了东亚国家,东亚各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使得这些国家开始将纺织品、服装、电子机械、玩具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
从而将以前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通过研究证明,90%的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的电子机械、玩具、皮靴、服装,只有10%的自华进口商品直接与美国本土产品形成竞争。
例如台湾的源兴科技公司向美国戴尔和惠普公司提供纯平显示器及打印机等产品,它把制造基地设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只有3000员工,在大陆却设有18家工厂,员工达30万人。
该公司4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90%来自祖国大陆。
它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进口元器件,在中国大陆加工制造,然后出口到美国。
这样,在贸易平衡上表现为中国大陆对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是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则是巨额贸易顺差。
据美国学者估计,如果把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看成100%,则其中大陆得到的仅为20%,其他80%都被其他经济体得去了,其中就包括了以中国大陆为制造基地的许多美国公司,但贸易逆差则全部算在中国大陆的账上。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可能比现在的还要大;由于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因此,只要这种趋势不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不可能完全解决。
而这种生产转移的趋势估计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国际间比较优势转变所造成的。
4、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是互补的,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美国出口多是因为中国释放了比较优势,美国对中国出口少,是因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
美国的很多产品,中国需要,可是美国却拒绝对中国销售这些产品。
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中国人不能老是坐着飞机吃大豆,我们也需要其他产品。
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强调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对华出口进行管制。
据统计,2008年,中国从欧盟的高技术进口比200 年增加了110%,增加了一倍多,从日本进口增加191%,将近两倍,而从美国的进口只增长91.4%,低于欧盟和日本。
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的18%下降到2007的9%。
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的管制给中美贸易设置了障碍。
美国在华商会每年都会派代表团去美国国会解释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坚决反对美国对华进行出口管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贸易顺差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同时,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贸易差额。
中美两国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三、中国如何应对中美贸易逆差1、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特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而且,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往往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曼谷协定》的签订,积极同东盟及南亚国家开展贸易;2005年底,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以及以合作论坛的形式积极发展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等。
可以预见,这种多元化战略对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发展,降低贸易风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多元化出口战略虽然有助于分散贸易风险,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但不能改变美、欧发达国家是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事实。
因此,减少贸易逆差还有赖于中国企业积极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