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艺术电影的理解
最早开始接触艺术电影是在高中时代,之前看电影从不去思考去辨别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只注重娱乐效果。
偶然的一次机遇,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会区分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并被艺术电影所包含折射出的魅力折服。
下面我就结合《可可西里》这部影片谈谈我对艺术电影的理解。
首先我想说的是何为艺术电影。
艺术电影又叫Artist Film,Artist Video,是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
艺术电影即最为广义的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的、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对电影语言的实验性尝试。
艺术电影是电影的拓荒者:僭越规范,冒犯常识。
毋庸讳言,其探险与拓荒多有落败,甚至迷失,但正是他们在不断地拓展电影的疆土。
影片《可可西里》讲述的是可可西里巡山队的命运,他们从诞生到被解散。
导演陆川以一个行走的路线上去展示他们的命运,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跟自我作战……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
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影片简短朴素却不失诗意,带着一股淡淡的伤感气息,悲伤中又不乏温馨。
这部影片我反复观看了很多次,每次都会为它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所震撼,盗猎分子的残忍血腥如一面镜子反衬出巡山分子的人性之美。
我记得影片中巡山队员在山上有一个补给站,只有一个队员留守,面对那恶劣的自然环境他没有过退缩,怀抱着一份信念,一腔挚爱耐住了漫长岁月的寂寞。
这是一种何其震撼人心的美丽。
影片中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夺人眼球的明星大腕,就连血腥的屠杀场面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下来。
影片里没有蓄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友情和爱情,演员们既不偶像,也不光鲜,个个很邋遢,衣着破旧,脸上都是皱纹和泥。
但是它很简洁,很大气,甚至那是一种朴素的、自然的、天成的气质。
影片完美阐释了艺术电影追求的真谛,即人性之美。
与商业电影相比,艺术电影仿佛一剂心灵鸡汤,带给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
影片《可可西里》中巡山队员把每次进山都看作是与亲人的生死别离,然而没有谁选择退缩放弃,一如我们的生活,不论境遇如何都要继续。
队员的生活穷困潦倒,不得已将拼了性命从盗猎分子手里收缴来的藏羚羊皮子低价卖掉,那种心酸无奈透过厚厚的电影帷幕一点一点砸在我们心里,一下一下掷地有声。
艺术电影就是这样用纪实般的画面展示剖析我们的生活面目,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尽我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但它却不是带给我们迷茫与仿徨,它是在用它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有坚持就会有希望。
人性中的坚持与隐忍,追逐与不舍,悲伤与颓废,都是艺术电影不断追求的主题。
艺术电影讲求的就是人性的光辉,以人的内心世界为展现视角,让你觉得影片中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兄弟姐妹,就是你的亲朋好友,甚至就是你自己,当你坐在影院或是家里电视机前看着影片里熟悉的场景,你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原来这世上你不是孤单的,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有着和你一样的人,抱怨着,坚持着,生活着。
近几年谈起影片成功与否我们开始习惯于以票房高低作为标准。
与商业电影相比,艺术电影很难取得较高的票房,这是艺术电影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去看一部电影是为了寻求一种刺激,窥探一种不真实的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
商业大片《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两大巨星联袂主演,完美的特效,票房过亿,然而招来的却是骂声一片。
观众在唏嘘完商业大片越来越完美的特技,越来越豪华的明星阵容之后除了一声悠长的叹息还剩下了什么?观众的内心仍是荒芜的,仍是动荡不安的。
没有与观众灵魂交流碰撞的电影注定是长河奔海里的一粒细沙,终是躲不过岁月的洗礼,终是要被遗忘的。
艺术电影这朵艺术奇葩正似寒冬绽放的冬梅,禁得住严寒,耐得住漫长寂寞,傲视冰雪,愈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