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
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
十首。
13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 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 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 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 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 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 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 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 意,读来清新可喜。
⑨夕阳都西沉了,星星的灯盏一盏盏点起来了, 你们才意识到该踏上归途了。
⑩暮色浓了,路也朦胧了,桨摇起来了。或许 是来的时候,一路看风景忘了记住回家的路, 或许是太浓太浓的暮色刻意将你们挽留,或许 是那一溪迎风的清荷希望多留下你们的几串笑 语,总之你们迷失了归路。
⑾击水的桨声更响了,响在寂静的郊外。岸边 刚刚栖息的白鹭也扑楞楞被惊起了。 ⑿今天,往事已成记忆,何日再有那样的相聚?
滁山,自号醉翁。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既老而衰且病,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将退休于颍水之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上,则又更号六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一居士。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创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 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 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注释:
•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
16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 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 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 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 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 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 的强吸引力。
17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原文
11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 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 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 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飞翔。
12
创作背景
公元1049年(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 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 •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之所以 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象,是用落 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常)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愉快.欢乐)
(沉醉)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本人一老翁。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双调四十四字, 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 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类要》残本。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一,藕晚不溪 梦
滩争花回知亭 鸥渡深舟归日
令
李
鹭,处,路暮
清 照
。 。 。,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好酒酣畅, 醉意朦胧,竟找不到回去的路。 兴味消减,要回家之时竟然天 色已晚。不小心就闯进了荷塘 深处。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呢? 喃喃低语惊动了溪边栖息的沙 鸥白鹭。
思考与讨论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
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思颍
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
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
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
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
14
作品鉴赏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 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 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 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 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 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 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 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 出轻舟的流动感。
如 梦 令
相 见 欢
采 桑 子
浣 溪 沙
课 外
古 【 【 【 【
常金轻一
诗 记 陵 舟 曲
溪城短新
词 亭 上 棹 词
日西西酒
诵 暮 楼 湖 一
】】好杯
读 】 】
【宋】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封临淄公,谥 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著名文学 家、政治家。
为官40余年,历任要职,人称“太 平宰相”,更兼提拔后进,如欧阳修、 王安石等,皆出其门。
15
作品鉴赏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 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 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 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 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 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 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 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 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 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 者面前。
⑥是谁给你们渴望高远的蓝天的心放了一个假?或 许是你们的父亲,或许是你们的母亲。我想应该是 你们的母亲,因为她们的少女闺阁梦在你们身上圆 了。
⑦那天的清荷一定有着特别的风韵,那天的亭阁一 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鸥鹭一定有着独特的风 采。因为,有了你们作为风景的主人。
⑧太阳是最好的见证人,听到了你们吟诗,看到了 你们作画,还有你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 时,你们贴着耳朵绯红着脸,交换自己情感最隐秘 处的少女心事,这一切的一切,那天的太阳都见证 了。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六“一”: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一万卷书、一千 卷金石文、一张 琴、一局棋、一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惊争误兴沉常
起渡入尽醉记 如
鉴赏:
•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 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 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 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 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鉴赏:
•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 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 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 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 变得一片虚无。
采 桑 欧子
阳 修
8
欧阳修(1007-1072):
六一居士初谪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原的大乱。 •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 收:收复国土。 •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
破坏。 • 倩:请。
译文:
•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 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钦宗靖 康二年(宋公元1127年)金人侵占中原, 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 风吹泪过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