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

——对幸福的测度
主要内容
一、幸福与效用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三、不理性的效用决策 四、前景理论
一、幸福与效用
对幸福的描述: (1)古希腊罗马时代:幸福论具有明显的朴素的 自然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一种或几种能使人 得到快乐的行为。 (2)中世纪封建社会时代:幸福论注重脱离物质生 活,追求精神世界。这一时期宗教神学占统治 地位。 (3)近代资本主义时期:萨缪尔森在前任基础上把 幸福做出了概括:幸福即效用或欲望。 (4)卡尼曼(2000)将幸福区分为主观幸福和客观 幸福。
一、幸福与效用
(3)有独立的零点。那种“既不幸福也不痛苦”的情感中立 的感受都可以作为零点。事实上,不同情况下的中立的 情感并没有变化,即“情感坐标”的零点并没有变化, 变化的仅仅是它的表现形式。 (4)人与人之间的可比性。主观幸福在人与人之间是无法比 较的,但客观幸福却可以度量。
一、幸福与效用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一)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
例1:给出如下两个赌博,你会选择哪个?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由期望值理论
2
I = pi wi 得,
i 1
n
I1 = pi wi 80% 3000 20% (100) 2200
20世纪40年代,Von Neumann 和Morgenstern创立的期望效用理 论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期望效用理论是在几个公理的条件下 建立起来的。 有关决策人偏好的几个公理如下(其中L( P, A, B)代表一种不确 定事件,产生 A 的结果的概率为P ,产生 B 结果的概为 1 P): (1)可比较性公理:个体在任意两个可选择的方案A,B之间总 是可以比较的,A B, orA B, orA B (2)连续性公理:若 A B C ,则存在概率 P 使得确定事件 B与不确定事件 L( P, A, B)无差异。 (3)如果决策者的偏好 A B ,那么对于不确定事件 ,当且仅当 P1 P2 时, L1 ( P L2 (P2 , A, B) L1 ( P 1 , A, B) 1 , A, B), L2 ( P 2 , A, B)
i 1 2
I 2 = pi wi 30% 4000 70% (800) 64见,期望值理论可以有效解释风险决策下人们的决策行为。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例2:再给出如下两个赌博,你会选择哪个?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事实上,用期望值理论得出的赌博B的期望值大于 赌博A的期望值,但是人们面临两个选择时,大多数人 会选择A而不是选择B。这样,期望值理论就无法解释 这种现象。 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充分解释,经济学家Von Neumann 和Morgenstern在期望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期望效用 理论”。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二)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效用理论先后经历了 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并形成了边际 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两种决策分析方法。 两种分析方法都严格遵循“追求效用最大化” 原则。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最大化公式如下:
MaxU pi u ( wi )
i 1 n
一、幸福与效用
主观幸福:指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主要是基 于记忆的,要求对近期的“过去” 作出主管的判断。主观幸福是不可 测的。 客观幸福:基于即时感受的,事物给人的即时的 客观影响。客观幸福是可测的。
一、幸福与效用
卡尼曼还仿照感官学对人类色彩感觉的研究引入了 “情感坐标空间”来说明人类对幸福的感受。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4)传递性公理:在彩票1,2,3之间如果存在 L1 L2,L2 L3 , 那么一定有 L1 L3 (5)独立性公理:当决策者面临两个行为选择 A 和 B 时, 若决策者选择 A 放弃 B ,则对任何选择 C 以及不确定事件 L1 ( P, A, C ) 和 L2 ( P, B, C) ,决策者会选择前者。 (6)可分性公理:如果一个复合的不确定事件由两个简单不 确定事件组成,即 L* (P, L1, L2 ) ,那么久可用简单时间的形式表 达为: L* P L1 (P 1 , A, B) (1 P) L2 ( P 2 , A, B)
幸福是可测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测量呢?解 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效用。幸福测度和效用测度紧 紧地凉席在一起,效用测度就是效用测度的基础。 那么,效用又是什么呢?
二、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效用: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也即消 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中效 用测度的重要理论,显示了人们对幸福、效用认识 的发展过程。
一、幸福与效用
情感坐标的建立是衡量客观幸福的基础,其拥有四个公理性 的性质: (1)客观幸福的概念仅仅局限于事物给人的即时的、当期 的影响或效用。属于哲学范畴(生活目的、生存心态、 生活态度等)的因素不在考虑之内。 (2)不同情况下有相同的度量标准。如:你是愿意失去一 条腿还是受到最亲密朋友的背叛和污蔑?通常生理上 和精神上的影响是难以比较的。但可以分别转化为相 同的衡量标注下的幸福感进而加以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