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3—02060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史亦彬(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园林艺术受到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绘画诗词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和诗情画意般的色彩。
同时也在中外交流中吸收7优秀的外来文化。
关键词:园林艺术;传统文化;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d01,TU855文献标识码:^O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AestheticIdeasofChineseCIl函cGardensSHIYi-bin中国三干多年悠久的园林历史,造就了精湛而又独具特色的园林技术与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设计思想的形成,深受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以及绘画、诗词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与“儒道互补”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在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台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在春秋战国时成书的《周易》(亦称《易经》)之中的“天人感应”、“道出于天”等核心内容,即认为人类社会是广大自然界的一部分。
孟子认为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就是说人豹心、性与天这一自然规律本为一体相通的。
汉代董仲舒更进一步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_”馨专氅,,薹篓爹成了“天人苏州拙豉目小飞虹合’”的哲学思想。
‘一’。
《易经》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理论即人生的理即是天人的协调。
总的说来“天人合一”这‘哲学思想,讲的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希望能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统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艺术思想、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一隋。
祟尚自然、寄’睛山水、主张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在三千多年前已经盛行。
孔子有“智者乐水、仁省乐山”之说。
把自然LⅡ水之美与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
道家代表人物老庄是崇尚自然的先驱、提出“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力称颂大自然的壮美、把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灵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认为清静无为、无欲、无念,才能保持一种澄澈的心境、从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种追求“天道”、“人道”同一的自然观和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文人对自然山水的醉心和向往。
明清时期苏南地区是还乡官宦、官场失意和遭贬文人“隐迹山林”的选择之地,一方小园,成为他们出_!!{三超世的精神绿洲。
他们带着超尘脱俗的隐逸思想营造嗣林,作为寄情山水、隐居山林的世外桃源,在园林的建造上就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心迹,追求的JF是“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道家强调“无为”,崇尚回归自然,儒家虽然看重的是经世之术,讲究的是治国平天下,但也强调亲和自然,孔予所说的“智者乐水,t渚乐山”,被历代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作为论析风景的理论依据:东晋王羲之就曾说游玩山水是“取欢仁智乐”:唐韩愈也称赞连州太~,建没风景是智仁之德的体现。
此外,儒家思想强调的“礼”对于巾国同林艺术的发展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布局、园林建筑都要体现等级制度的“礼”:例如“天了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如此等等。
砸作为个人生括环境要素的园林和风景建设,却是六朝时在道家崽想阐发个体精神时得以发展、升华为一种真正艺术品类的。
从这一点上说,道家思想确实起了主导作用。
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圣人之教,后世士人谁不对之尊崇有加?因而也同样推动着隋唐以下各个时期的园林与风景建设,没有这种推动,唐宋明清各代园林和风景名胜的繁荣是不可想象的。
二、佛教及其他外来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佛教传八我国之后,佛教的“样机悟道”,“隐性止欲”等等理论和佛教经典中的“极乐世界”理想以至具体的佛教故事,也都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寺院类型的园林,为中国园林历史与园林艺术增添了新内容。
佛塔几乎成了历代各家园林中置景和借景的重要对象。
南北朝佛寺中的园林不可胜数。
自此以后,园林与寺扬州瘦西湖庙结为一体,凡是较大的寺庙都有园林,较大的园林中必有寺庙。
皇家的官苑必以寺庙为点缀,知北京的北海琼岛惟中就是一组寺庙建筑(永安寺),北海北岸还有天王殿、阐福寺、小西天等庙宇;颐和园后山有大型的喇嘛庙;承德避暑山庄内有永佑寺、珠源寺等等。
寺庙中的园林还有公共园林的性质,其中些寺庙甚至以|特殊景色名闻遐迩。
现今北京法源寺的丁香久负盛名;苏州的西网本是戒幢寺西侧的一个小匿,由于园林有名,寺的名字反而鲜为人所知了。
可以说园林艺术丰富了寺庙建筑的内容,而寺庙的建筑又增添了园林的景色。
_二者互为补益、相得益彰。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几千年中,各地区都在不断交流,相互融合.互为补益。
自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与欧亚各国发生交往以后。
即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因素,丰富自己的内容。
中国园林艺术同样在不断吸收外国的东西.古塔即是吸收印度等国建筑艺术因素=1ii=断创造发展的范例。
自明清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更为密切,西方音乐、美术、建筑等相继传入我国。
到清代乾隆时期经营圆明园的时候,还把当时欧洲兴起的巴洛克西洋建筑风格引入了圆明园景区之内。
最有名的是圃明园中的海晏堂、线法山、谐奇趣、万花阵,远赢观等被称为西洋楼。
其建筑特点是将欧洲当时盛行的巴洛克建筑艺术与传统的手法相结合。
由于这些西式建筑是以石雕砌筑、不易为火所焚,因此。
经过1860年和1900年两次侵略战争,至今还留有残迹。
三、文学、绘画对圈林艺术的影响美好的自然陶冶了人们美的心灵,人们又把自己的美学理想体现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也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楼、台、亭、阁,都要服从于创造艺术意境的要求。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计成这段话指出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主雾不在于建筑本身的美,而是在于“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也就是使游使游览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王羲之),从有限的时空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字宙感。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尤其是诗词书画也是重视意境的创造,与古典园林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尤为突出。
优美的园林景色自然风光,巧夺天工的奇观为诗人画师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如果没有像膝王阁这样的雄伟精美建筑是无法写出的。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果没有沉香亭,这里的帝王官苑也是无从写起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园林的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圉》如北京圆明圄残速果没有优美的湖山景色和山村寺院景物也无从画起,宋代传为张择端所画的金明池争标图完全是帝王官苑的写照之作。
反过来,园林胜景又借诗赋文章丹青画幅的意境和艺术形象加以营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争辉。
另外,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画家直接参加了园林的营造,又把诗画园林推向了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艺术的+个高潮,其影响之深,不言而喻。
宋擞束祥龙石舀明代园林设计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以“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两句话来总结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理想之黄。
中国的园林艺术作为表达人与自然的最直接、最紧密联系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关键在于人巧营造之景要与自然的景观融台,这样才能使人的身心产生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之感。
参考文献[1】计成著.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2】宗自华.艺境I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叶朗.现代美学体系【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1罗哲文.中国古园椿【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史亦彬, SHI Yi-bin作者单位: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09刊名:艺术百家英文刊名:HUNDRED SCHOOLS IN ART年,卷(期):2006(3)1.计成;陈植园冶注释 19882.宗白华艺境 19993.叶朗现代美学体系 19994.罗哲文中国古园林 19995.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 19996.萧默中国建筑艺术史 19991.杨青.马可静浅析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期刊论文]-现代农业2010(12)2.欧阳吉华.Ouyang Jihua园林艺术中的点、线、面[期刊论文]-中国园林1998,14(3)3.刘贵鹏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美学思想[期刊论文]-农技服务2008,25(12)4.龙杰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期刊论文]-科教导刊2009(23)5.王正刚.陈伟.WANG Zhenggang.CHEN Wei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意涵[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6.马慧敏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1)引用本文格式:史亦彬.SHI Yi-bin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期刊论文]-艺术百家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