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期末思考题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6、文化层(名)7、地层学(名)8、类型学(名)9、考古学文化(名)10、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简)11、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简)12、渤海五京和现在的城址(简)13、渤海墓葬类型(简)14、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简)15、高句丽墓葬类型(简)16、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17、考古学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18、室内整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9、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20、考古报告的体例设计21、考古学拓印的优点(简)22、高句丽石室封土壁画墓早中晚期的特征(论)23、谈谈你对人类起源地的看法(论)24、论述中国文明起源的几种学术观点,谈谈你的认识(论)注意:教学片的内容1、考古学的定义及其特定含义(名)考古学是用实地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另一类是“文献史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人文科学。
考古学的特定含义第一,指考古研究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有时还可引伸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第二,指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及资料的审定、编排、整理和考证等方法和技术;第三,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包括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并论证其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等。
2、考古学研究的范围(简)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空间范围,三是内容范围。
1、时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时间范围限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
下限一般定在明王朝(1644年)。
历史年代越古老,考古学的作用越明显。
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就更需要考古学的研究来揭示和复原当时的社会面貌。
2、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空间范围原则上讲是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3、考古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质文化,但也不限于物质文化。
因为,它作为与历史科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就不限于物质文化的研究,也包括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
3、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名)考古学研究对象是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是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的实物及其包含的信息的总和。
4、考古学研究的目的(简)1、复原文化历史。
2、复原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
3、阐明文化发展的进程。
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考古资料阐明存在于历史进程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5、考古学研究的功用(简)1、对历史研究发挥着“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
2、对其他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3、发挥着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6、文化层(名)考古学上的文化层是指含有文化遗物的熟土层。
文化层对考古发掘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把同一时代的遗迹和遗物串连在一起;另一方面,互相叠压的文化层,提供了确定早晚关系的可靠依据。
7、地层学(名)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层堆积形成的原因、机理,从而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并为进一步分析地层中出土文物相对年代早晚和其它环境及文化问题提供背景和相关信息。
地层学最重要的原理是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
8、类型学(名)类型学就是通过古代人类文化的物质遗存根据其形式上的相似程度、结构、装饰风格、材料、功能及其它特征的系统排比,获得某些类型特征的组合与发展演变关系,从而研究其相对的早晚关系及其它文化与社会问题。
9、考古学文化(名)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遗物是指古代人类活动所以留下来的形体较小而且可以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迹是指古代人类所以留下来的形体较大或固定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10、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简)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二类八种:(1)加工工具类:石锤、石砧;(2)使用工具类: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锥钻、细石器和球状器。
11、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简)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三类十二种:(1)农业生产工具类:石铲、石锄、石镰、石刀、磨盘和磨棒;(2)木材加工工具类:石斧、石锛、石凿、石楔;(3)武器或狩猎工具类:石矛、石镞、石钺。
12、渤海五京和现在的城址(简)1、上京龙泉府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京城;上京龙泉府谷城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内,古城规模宏大雄伟,整个城址略呈长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三城环套坐北朝南。
2、中京显德府乃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北古城村,城址长长方形,分内外两城。
3、东京龙原府→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4、西京鸭绿府→吉林省临江镇内古城;5、南京南海府→朝鲜咸境南道北青郡青海古城。
13、渤海墓葬类型(简)自1949年在敦化六顶山发现贞惠公主墓以来到目前为止,调查发掘了相当数量的渤海时期墓葬,对其进行分类如下:共三类十二式石墓类○1迭涩顶石室封土墓○2平顶石室封土墓○3石圹封土墓○4石棺封土墓○5方坛阶梯石圹积石墓砖墓类○1墓塔式砖壁石顶墓○2享堂建筑式砖壁石顶封土墓○3砖室封土墓土墓类○1土石壁结合墓○2土坑盖石顶封土墓○3土坑竖穴墓○4积土墓墓室设在坟丘上部中央14、高句丽早中晚期都城(简)1、初期:在桓仁县城附近发现了两座古城址,一座是山城,名五女山城,另一座是平原城,名下谷子古城。
2、中期: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均位于集安市。
3、晚期:大圣山山城、平壤(长安)城、安鹤宫址均位于朝鲜平壤市。
15、墓葬类型(简)墓葬类型:二类八式(1)石坟:○1石圹积石墓○2方坛石圹积石墓○3方坛阶梯石圹积石墓○4方坛阶梯石室积石墓○5封石石室墓(2)土坟:○1封土石室墓○2方坛封土石室墓○3方坛阶梯封土石室墓16、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学从广义上看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狭义上讲是依靠文献资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
考古学是用实地调查和发掘获得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二者都可以划入人文科学,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考古学对历史学起着“补史”“证史”“纠偏”“正缪”的作用。
历史记载在社会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记载具体而明确,但是又往往受到知识结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考古学所获实物史料具有更大的客观性,更够纠正文献记载的谬误,起着“补史”“证史”的作用,增强对历史的直观认识。
2、考古学丰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比如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考古资料可以扩大史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居址和墓葬等。
3、历史学中的口碑传说和文献资料对考古学有参考价值,并且有助于克服实物资料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4、历史学中对具体遗址、遗物位置的记载、形制的描述,有助于考古选题、设计、发掘和资料整理的顺利展开,为其提供基本知识的辅助。
17、考古学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论述题25—35分)(一)文献史料存在缺点1、首先,关于原始社会以至相当一部分奴隶社会的历史记载是很贫乏的;2、其次,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具有偏见。
对于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述不仅残缺不全;3、再次,对少数民族历史记载很少,存在偏见;4、第四,对边疆地区记载很有限。
(二)实物史料可以弥补文献史料存在的缺点1、我国各族人民遗留下来的地下、地上的古代文化遗存,保存比较良好,内容丰富多样,其中许多遗物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完整可寻。
这样的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比,具有很强的实感性和客观性,更为真实可靠。
2、利用大量的实物史料可以具体探讨并弄清文献史料所没有记载或很少记载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许多历史真象。
3、把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结合起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对证,既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遗,又可以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即补史证史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文献资料浩繁而丰富,但与实物史料相比,文献史料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
因此,研究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古代历史,考古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18、室内整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1、为了保管收藏,对遗物进行必要的保护处理;2、为了展开研究,向公众宣传和防止实物损坏散失后失去科学价值,把实物资料转化为记录资料。
为此,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了解单个遗存的各方面客观属性,另一方面要尽量弄清诸遗存之间的纵横关系这是开展其他研究的基础;3、为编写考古报告做好各种准备,对实物和记录进行系统的画图、拍照、分类和监测分析。
19、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编写考古报告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全面、准确、客观地报告野外和室内整理所得的遗存资料,行文要简洁扼要、层次分明、明白易懂、查阅方便、1、系统:指编写体例条理清楚,分门别类地介绍,不是杂乱堆砌;2、全面:要全面报告,尽可能反映其各方面的客观属性;3、准确:表述遗迹要准确;4、客观: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报告,确保报告的客观性。
20、考古报告的体例设计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设计,统一性和灵活性要相结合,具体内容有10项:1)遗存所在地详细位置;2)地理环境和地貌特点;3)发现经过和以往工作;4)保存现状;5)田野工作概况;6)遗址堆积介绍;7)遗迹介绍;8)遗物介绍;9)专业技术鉴定报告;常见的附录有:石料的鉴定报告、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的数据、动植物标本鉴定报告书、土壤植物孢粉分析报告、人骨的人类学研究报告。
10)工作所得认识,研究结论。
(学术界受争议)21、考古学拓印的优点(简)1、原物拓印,大小、形状和原物相同;2、将凹凸差别转变为黑白分明,可展示细微部分;3、不易直接看清的花纹、制作痕迹、文字在拓本上清晰可见;4、除了应用于器物上的花纹和文字,还可用于记录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上的图案。
22、高句丽石室封土壁画墓早中晚期的特征(论)高句丽壁画按内容大体上分为三大类: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装饰图案构成、以四神为主体。
石室封土壁画墓早、中、晚期各具特征:这些墓葬的年代大体是3世纪末到4世纪末。
封土石室墓,石材处理简单粗糙,壁画内容简朴。
壁画内容主要以生活场面,如宴乐、歌舞、牛车行驶、狩猎图等,墓顶则以日月、星辰、奇兽、飞禽、飞仙等以象征天空。
2、中期。
中期壁画墓的年代大体是5世纪初到5世纪末。
结构与早期大体相仿,惟在墓顶藻井开始使用了平行迭涩法,有的出现象证性的抹角迭涩。
这是一种新的做法,为后期的纯抹角迭涩藻井积累了营造经验,是抹角迭涩藻井的初期形态。
壁画内容仍就墓主的生活起居出行为主,但佛教题材明显增多,有的出现了四神图像。
题材丰富。
3、晚期。
晚期壁画墓的年代大体是6世纪初到7世纪中叶。
晚期封土石室壁画墓无论石材建筑或绘画艺术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候,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句丽迁都平壤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