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吴 林1,李 鹏2
(1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2 广西中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多因风、寒、湿、痰、瘀以及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受损,复感外邪而诱使发病,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至气机逆乱,湿邪流注,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寒凝气滞,脑脉失养,气机不畅而发为头痛。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风邪外袭;脾胃阳虚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4813(2009)02-0238-02作者简介:吴 林(1970-),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是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中医学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 头风 脑风 首风 雷头风 真头痛 巅顶痛 等名称。
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仅就近年来本病病因病机研究新进展,报道如下。
1 风邪外袭、上犯清空是本病的发生诱因
偏头痛病位在头。
巅高之上,惟风可到 ,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犯阻遏清阳,脑府不荣;又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易夹寒、夹热、夹湿、夹瘀,引起脉络绌急或失养而出现头痛。
素问 风论篇 有 脑风 首风 之名,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 ,此乃外在风邪犯于头脑而致。
医学入门 言 风邪一入,头即痛焉。
是以头痛之症,风痛居多 。
认为头痛之因是由于风。
风何以致痛?这与其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有关。
丹台玉案 其性易入,其气易感,头之诸阳内聚而拒风,风之势内外攻以抗阳,风与阳相争,两不肯伏,交
战至于高之分而头之诸经始病点。
症因脉治 指出: 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风冷所吹,遇风冷则发。
贼风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风邪入脑,清阳被扰,气血不畅,阻遏络道,成为 头风 。
因此,风邪易侵袭机体而致头痛。
综上所言,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为外感风邪,侵袭于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致头痛。
何杨伟等[1]认为偏头痛病因为风邪外袭,迁延不愈,邪滞经脉,春至风气升,或情绪波动,风阳易动,内外相引,迅速发病。
刘静等[2]认为偏头痛为风热之邪上扰清窍,气血逆乱,络脉阻闭,脑脉痹阻,不通则痛。
2 脾肾阳虚、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本病起病之处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此时其形气未充,加上先天不足,肾元亏虚,脾胃虚弱,后天失养,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两亏。
同时脾失健运,津液失布而生痰饮,痰湿内蕴,痰浊上扰,清窍
有重点、有顺序多学科、多角度、多环节进行,促进中医现代化,从而切实提高临床疗效[6]。
本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外感风热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快速退热,且对白细胞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是治疗外感风热证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70.
[2]徐辉甫,鲁 芳,肖文军,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风热证 期临床试验疗效报告[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42 243.
[3]鲁法庭,严石林,汤朝晖.同证异治研究现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84 85.
[4]张 梅,盖国忠.外感高热的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4):67 68.
[5]全世建,刘 妮,林杏娥.方剂配伍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86 87.
(收稿日期:2009-01-07)
238
不利,清阳被遏而发病。
肾藏精生髓,肾阴不足则肝木失养,虚风内生;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脑脉不充而发为头痛。
景岳全书 头痛 曰: 阳虚头痛,即气虚之所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饮食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是皆阳虚阴盛而然,治宜扶阳为主。
如果脾气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必酿变痰浊,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害清窍则可引发头痛。
正如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 中说: 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 。
脑为髓海,全赖肾精的濡养,头居人体之高巅,内藏脏髓,以阳为用,以清为升。
肾精亏虚,肝肾精血不足,易使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同样会发为偏头痛。
徐向青等[3]认为正气不足、病理体质为发病基础;以气血失调为主,寒热虚实错杂是基本病机。
何莉娜等[4]以扶阳法治疗头风病,意在温化宣通,温补资助,调整阴阳,从而使清灵通利,髓海充盈而头痛自止。
3 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证治准绳 曰: 病头痛者,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乱于头之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
素问 方盛衰论 篇有 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张锡纯称此为 脑充血头痛 ,认为是 脏腑之气,有升无降,而自心注脑之血为上升之气所迫,遂致充塞于脑中血管而作疼作晕也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说: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说明由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
临床常可见到偏头痛患者因情志急愤而致病者,多与瘀血凝滞,阻滞脑窍有关。
杨洪军[5]认为导致头痛病因有三:(1)气机逆乱,壅遏络脉;(2)气机逆乱,络血横逆;(3)顽痰死血,混居络脉。
黄粤等[6]提出头风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脑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遂致本病发生。
孙爱云[7]认为瘀血阻窍是偏头痛的发病原因有四:(1)精神情志致瘀;(2)环境污染致瘀;(3)不良生活习惯致瘀;(4)久病致瘀。
4 肝为风木之脏,外应于风,内伤头痛多与肝有关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偏头痛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
此与内伤头痛之 有时而作,有时而止 的特点相符。
肝气怫郁易于动风化火,上逆导致头痛。
临证指南医案 卷八 头痛 云: 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踞,厥阴之风火乃能逆上作痛。
李东垣云: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气机调畅,使气血平和而无病。
若肝胆疏泄不及则气滞血瘀,阻碍清阳而头痛,若疏泄太过则肝气亢逆,化火生风,气血逆乱,上扰清窍而头痛。
李金博等[8]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头痛,而其中尤以肝、脾、肾的功能失调与头痛的关系最为密切,但病机的关键却责之于肝。
卢明[9]从理论和临床上探讨了本病从肝论治的观点。
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阳化风、脑络瘀滞为主要病机;即肝阳升而无制,肝阳化风,风阳上扰,致脑络瘀滞。
张继伟等[10]从肝入手,阐释环境因素、情志因素、性别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对头风病发病的影响,从理论上指导头风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为头风病的预防,治疗和调摄提供依据。
5 结语
本研究对偏头痛的中医病机认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认为脾肾阳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风邪外袭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是导致头痛的关键病理环节。
该病机认识是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偏头痛发病的病机演变过程,也就是说,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每次发作有一定的初始因素(始动因素),随着病情发展,产生了某些病理变化(关键病理环节),导致头痛出现。
参考文献:
[1]何杨伟,陈永苗.从风论治偏头痛[J].时珍国医国药,2000,
11(2):159.
[2]刘 静,郭 珍,李 蕾,等.杨秀清从风热论治偏头痛的
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8,28(1):5.
[3]徐向青,张 蕾.试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J].国医论坛,
2007,17(1):20.
[4]何莉娜,华 荣,孙景波.扶阳法治疗头风病探讨[J].中国
中医急症,2007,16(5):557.
[5]杨洪军.头风病治法探讨及组方规律刍议[J].国医药学
报,2001,16(5):42.
[6]黄 粤,丁元庆.紧张性头痛病因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5,25(1):18.
[7]孙爱云.浅述从风瘀论治偏头痛[J].吉林中医药,2007,27
(1):2.
[8]李金博,田 琳,宋飞飞,等.血管神经性头痛从肝论治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94.
[9]卢 明.偏头痛从肝论治初探[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
13(1):2.
[10]张继伟,张安玲.从肝论述头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J].吉
林中医药,2007,27(9):3.(收稿日期:2009-01-03)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