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自唐代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 的爱情故事 就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创作题材习称天宝遗事。

清代以前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白居易 的《长恨歌 》与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清康熙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其中之一就是洪升的 《长 生殿》 比较而言洪升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塑造得更为鲜明动人比起以往世俗的观念 与唐诗 、 元杂剧的有关描写这部戏曲突破较大作者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 的诠释使传奇表现出了较为鲜明而进步的妇女观。

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析这一新的戏曲现象。

一《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Agt—A 是钱塘今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孔”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 《长生殿》 三易其稿而成传奇不仅改变了以往李杨故事 的悲剧结局而且真实细腻地展示了帝妃的爱情生活刻画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 杨玉环形象。

与同类题材相比洪升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显现 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杨玉环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 “夫为妻 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洪升删除了以往写杨贵妃“涉秽”的情节这一点与 《长恨 歌》 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相同但不同的是传奇强调“借 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 《长生殿》 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她追求专一爱情 的精神痛苦。

戏曲中的杨玉环既不过问朝廷争斗也不在意家族利益却常常担心皇帝的移 情别恋甚至是情痴而妒。

她不满李隆基与虢国夫人的暧昧举动惹恼了明皇被撵回了杨国忠的丞相府。

此时杨玉环的内心极为痛苦“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

其间心事多少难论。

1 / 11”“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唱词中反映了她注重真情渴望专一爱情的一面。

后因献发致歉李、杨二人重归于好。

后来当得知李隆基与梅妃旧情复燃杨玉环十分恼怒说道“唉江采苹江采苹 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当听到万岁爷晚上已宿到翠华 西阁梅妃那里了《长生殿》几次写到她肝肠寸断的表情和动作“旦呆介”、“泣 介”、 “旦作不语掩泪叹介”并有一段唱词前腔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泪介把从前 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

记欢情始定记欢情始定愿似钗股成双盒扇团圆。

不道君心霎时更变。

总是奴当谴茶也索把罪名宣。

怎教冻蕊寒葩暗识东风面。

可知道身虽在这边心终系别院。

一味虚情假意瞒瞒昧昧只欺奴善。

第十八出 《夜怨》 曲中流露出明显的宫怨之情爱情受挫时的心灵之痛可见杨 玉环并不眷恋荣华富贵只希望得到李隆基专一的爱情但是却难以如愿而皇帝的 朝三暮四却不会受到什么谴责。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体现其伦理道德观念的“三从四德”、 “夫为妻纲”的 说教就是女性的精神枷锁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只针对女人皇帝在婚姻上更 是享有极大的特权。

《礼记??婚义》里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因此杨玉环时常惴惴不安担心皇帝会“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因而当七夕帝妃两人在长生殿盟誓后她欣喜万分感激涕零“深感陛下情重 今夕之盟素死生守之矣”第二十三出《密誓》。

马嵬兵变后他们阴阳相隔她仍然是“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念念不 忘“钗盒情缘”《冥追》、《尸解》、《寄情》诸出都有反映。

比起以往的帝妃爱情这个杨玉环更多的是真情至性令人想起因梦生爱、 出生 入死追求爱情的杜丽娘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人将 《长生殿》 称之为是一部 “闹热的《牡丹亭》”。

二杨玉环多才多艺曼舞轻歌突破了以往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 说在 《长恨歌》 里白居易对杨玉环突出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 描写讽刺了这种帝妃之恋而《梧桐雨》是末本戏没有展开对杨玉环的细致刻画。

《长生殿》 中的杨玉环却是一位多才多艺聪慧灵秀的女子作品写到嫦娥仙子 将仙乐 《霓裳羽衣》 在梦中传给了前身是蓬莱玉妃的杨玉环她醒来后要把仙曲献 给皇上就立即制出了曲谱新荷叶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

醒来音节记无差拟翻新谱消长夏。

2 / 11第十二出 《制谱》 如此的音乐才能与超常的记忆力颇得李隆基的欣赏“妃子 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他 立即让李龟年教梨园子弟演唱。

在杨玉环生辰宴会上她还兴致勃勃地在翠盘上舞蹈以取悦明皇羽衣第二叠 罗绮合花光一朵红云自空漾。

看霓旌四绕乱落天香。

安详徐开扇影露明妆。

浑一似天仙月中飞降。

轻扬彩袖张向翡翠盘中显伎长。

飘然来又往宛迎风菡萏翩翩叶上。

举袂向空如欲去乍回身侧度无方。

盘旋跌宕花鼓招展柳枝扬凤影高骞鸾内影翔。

第十六出 《舞盘》 中的李隆基的这段唱词描绘了他眼中杨贵妃优美的舞姿说 她仿佛是月宫的仙女下凡用“红云”、“天仙”、“菡萏”、“柳枝”等一连串 的比喻夸赞舞蹈动作的与众不同对她的才艺赞不绝口“逸态横生浓姿百出”真 “独擅千秋矣”。

由此可见杨妃的受宠固然因其容貌出众也因她聪慧过人多才多艺这与崔莺 莺的锦心绣口杜丽娘的能写擅画异曲同工却与封建社会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 德”的迂腐之论大异其趣洪升借此反映出了清人婚恋生活中的浪漫情怀同时也 表明了清人妇女观的进步。

封建社会的文化以男性为中心将女人局限在家庭与深闺里不希望她们读书 明理才华横溢。

东汉的班昭在 《女诫》 里写到“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 功。

”其中对“妇功”的规定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 功”。

女性应当一心侍奉家人精于饮食、纺织之事即可。

对比来看杨玉环的表现显然是率性而为呈其才华有悖于封建道德训诫的要 求而“三从四德”的规定“它建立在对奴役和支配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并以制 度的形式确认固定了男性‘主人’的地位。

中国戏曲中的女性形象是从属于男性社会意识与男权文化心理的产物。

”quot 而这一现象在《长生殿》中有了很大的改观作品对杨玉环才华的欣 赏就反映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清代的人们对女性的宽容和理解。

三杨玉环的从容赴死忠为君王突破了古已有之的“女色误国”、 “女人祸水” 的偏见无论是诗歌 还是戏曲古代文学3 / 11作品 里的李、杨爱情与历史真实发生的故事一样都是悲剧结局。

“安史之乱”爆发君臣仓皇出逃没料到陈玄礼等禁军部队马嵬兵变他们在 要求明皇诛杀了杨国忠之后还是不肯护驾出发提出也应当杀掉贵妃。

生死关头李隆基不忍下令而杨玉环为使唐明皇顺利到蜀避难不顾个人生死 一再主动跪求“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

今来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

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

”“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

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第二十五出《埋玉》。

这一段 《长生殿》 的描写尤为动人生离死别之际她既未哀叹乞求也不抱怨他 人反而念念不忘的仍是李隆基她反复交代高力士旦高力士皇上春秋已高我死之 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

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休要念我了。

丑哭应介奴婢晓得。

旦高力士我还有一言。

作除钗、出盒介这??quot??金钗一带、钿盒一枚是圣上定情所赐。

你可将来与我殉葬万万不可遗忘。

……作腰间取出白练拜介臣妾杨玉环叩谢圣恩。

从此再不得相见了。

此种深明大义与真心表白使她真正做到了“一代红颜为君尽”她的慷慨赴 死与忠为君王都表明作者对这个历来颇受争议的女人是何等的赞赏与同情清人 进步的妇女观可见一斑。

传奇并没有回避其兄杨国忠的乱政误国也涉及了帝妃爱情的奢华侈靡如为 了运送她爱吃的新鲜荔枝曾马踏麦苗甚至踏死了人命但造成唐代的这场政治浩 劫杨玉环不应当负主要责任至少还有不善理政的皇帝还有杨国忠、 安禄山这样的 乱臣贼子但最后却由女人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命运显然对她是不公平的这 一点研究者亦多有认同。

纵观中国历史或改朝换代或政治动乱一些封建卫道者出于为君者讳的心理 往往把罪责推给女人妲己、褒姒、西施莫不如此由此形成了“女人祸水”、“女 色误国”的偏见杨玉环也难逃此劫。

但洪升突出了她的自我牺牲精神颠覆了历史与同类题材从而使这一形象更 为纯净动人也使这一戏曲作品成为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并列 的四大古典名剧之一。

《长生殿》 的后半部分描写变成“魂旦”的杨玉环仍然痴情不改同时还写出 了她可贵的自省精神能替皇帝和家人分担罪责。

“只想我弟兄姊妹挟势弃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所以她真诚地向老天忏悔4 / 11前腔对星月发心至诚拜天地低头细省。

皇天念杨玉环啊重重罪孽折罚来遭祸横。

今夜啊忏愆尤陈罪眚望天天高鉴宥我垂证明。

第三十出 《情悔》 “一悔能教万孽清”在天孙织女的帮助下前身是孔升真人 与蓬莱仙子的李隆基、 杨玉环二人终于回归天宫永为夫妇在仙境里团圆实现了一 夫一妻的理想。

而元杂剧 《梧桐雨》 中的杨玉环不仅作了六年的寿王妃在与李隆基情好后还 同认做义子的安禄山关系暧昧。

兵变时也只会哀求“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而在洪升笔下“她比以往所有 作品中的杨玉环形象更加丰满、 更加细腻、 更加清晰可感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而 且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而所有的这一切关键在于作者寄予了自己的深切同情把杨玉环写成了一个 美丽的悲剧女性。

”quot 二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历来比男性更加光彩照人元杂剧和明 清传奇都是如此。

在清代作家的笔下女人更是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无视世俗 使妒诉怨甚至可以如 《桃花扇》 中的李香君表达对局势政治的见解反抗权奸的迫 害。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长生殿》 中的杨玉环形象比以往同类题材的 作品有了很大的突破洪升关注着古代女性的精神痛苦与悲剧命运倾吐了她们渴 望幸福婚姻的真实心声反映了清人妇女观的进步。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独特塑造自有其深刻的文化学原因。

一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意识的淡化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影 响很大在政治观方面强调德政要求人们遵守现实秩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

儒家注重修身养性与群体意识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与君王、 家国的利益相一 致。

这些教育虽然培养了志士仁人包括文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但“三 纲五常”的宣传也抹杀了人的个性使人失去了自我意识。

连文艺美学观也是主张“诗言志”、 “文以载道”讲求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反对作家自由抒发情感与思想。

其妇女观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论语??阳货》有言“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孟子??滕文公下》 写道“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父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这些文字里都有明显的男尊女卑意识。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制度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罪恶充分暴露出来传统的儒家文 化价值观念受到批判和怀疑作家对女性的命运更加关注与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