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以及资本充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找寻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的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网点、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还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在同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做到“法律面前,行行平等”,国有银行在某些方面还拥有特权,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
各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虽有较大差异,但达标与末达标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费用支出和薪金待遇等方面却具有无差异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控制信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
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会促使银行在资本不足时,积极消化不良资产,改变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权重资产,以达到8%的法定标难。
即使资本充足,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根据此指标确定自己的业务规模。
因此,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正是由于这个“刚性”指标在中国被“软化”,才会出现商业银行一方面资本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近期目标(如稀释不良贷款率)而大幅增加信贷资产的情况。
再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负债,其中储蓄存款约占全部负债的60%;另一方面,作为资金运用的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各种盈利性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一旦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它将面临着弥补损失和满足存款人流动性要求的义务。
[1]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保障存款人特别是居民存款人的利益。
最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受制于资本规模.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盈利必须另辟蹬径——发展中间业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其竞争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到8%。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采取多种措施,以尽可能提高银行资本的实力。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方面仍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极为单一,主要来源是实收资本。
截至2009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收资本占总资本的74.17%,公开储备占16.89%,呆账准备金占8.94%。
[2]而严格来讲,我国商业银行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并不符合附属资本的定性要求,不能作为资本来有效运用。
这样看来,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没有附属资本,因此通过增加附属资本来补充资本的空间很大[3]
(二)资本充足率水平低下
但是由于资产规模扩张迅速,银行资本来源渠道单一,效益欠佳甚至亏损,几乎不可能用经营利润来补充资本金,大量的呆账核销更是侵蚀了银行资本的基础,财政受财力所限也无法拿出足够的钱来继续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导致资产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资本的增幅,使得资本充足率又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4] (三)资产质量较差,对银行资本的侵蚀程度严巨
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20000亿元。
[5]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大量的呆账核销更是侵蚀了银行资本的基础,使提高资本充足率变得更加困难。
(四)资本补充缺乏持续性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都不理想,资本的内部融资能力较差,几乎不可能用经营利润来补充资本金,造成资本补充渠道的单一性——国家财政注资。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连续不断地向银
行注资,使国有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缺位,后劲不足。
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低下,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筹集并保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策暗
(一)内部积累
无论是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银行自身的留存利润来增加资本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特别是对我国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一些末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这条增加银行资本的途径更为重要。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通过内部积累来增加资本,还可减少筹资成本。
但以多大比例留存则取决于财政税收政策的许可程度以及利润在股东和银行内部的分配政策。
商业银行能否从内部增加资本首先要看银行的创利能力,即银行有没有利润。
若银行没有利润,就不可能从内部增加资本。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还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资产质量不高,风险资产较大,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一是要提高资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为新的利润的增长点。
(二)外部筹集
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增发新股也是筹集资本的一条途径,但能否成功发行,发行价格是多少,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以及管理者的政策;从我国银行业市场发展状态来看,外资金融机构参服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外资银行参股,可大大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另外一条从外部增加资本的途径就是增加附属资本,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中可看出,其资本主要由核心资本构成,缺少附属资本,因此,只要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就可通过发行债务性资本来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目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主要是有国家信誉作保证。
凭借国家信誉,商业银行的存款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这又使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更为可能。
(三)加强金融监管
1.银监会可会同商业银行一道,制定一整套与我国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资本水平的程序和方法。
2.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派专人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限期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
3.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
若低于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或出售一部分风险资产等。
(四)加强社会监督
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资本充足率这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
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以强化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串
要保持资本充足率,除了努力扩大分子,增加资本金以外,压缩和控制分母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绝对的控制资产增加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有效办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压缩风险资本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