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媒体、备实验器材等。
2.备课方式:独立备课、集体研讨,每节课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
3.教案编写:按课时形成教案,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法学法、师生活动、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二、上课
4.教学用语:使用普通话或英语。
5.教学目标:具体、准确、清晰,符合学情。
6.教学方式:以学为本,灵活有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教学过程:紧扣目标,清晰连贯,顺学而教。
8.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适时、适度融合。
9.教学评价:客观、具体、多向,富有激励性。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10.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作业
11.设计与布置: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分层、适量布置;按政策规定,合理有效使用教辅。
12.批改与反馈: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四、辅导
13.个别辅导:从心理、学业等方面开展常态化、针对性、及时性个别辅导。
14.群体辅导:按学校规定开展课外活动辅导。
认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技能技巧。
五、检测
15.试题命制:自行命制单元、章节、半期检测试题。
命题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
16试卷评阅:认真评阅,及时反馈,跟踪矫正。
六、研修
17.教学反思:坚持写教学周记,倡导每课写教学反思。
18.教学研讨:按规定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参加校级、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主动承担公开课。
19.研修培训:广泛阅读书籍,积极撰写经验文章。
按规定参加各类培训。
20.教学研究:基于问题与需要,开展教学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