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一、施工准备1.仪器设备主要测量仪器:GPS-RTK、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6″、测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D)。
电子水准仪、水准仪(不低于S3)。
2.辅助工具和材料工具及材料:对讲机、棱镜组、对中杆、水准尺、塔尺、钢卷尺、盒尺、大锤、斧头、木锯、墨斗、木桩、红漆、墨汁、铁钉、小线等。
GPS-RTK、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3.作业条件工程定位依据的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不得少于两个,资料齐全、有效。
具备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相关的设计文件。
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量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技术准备审核设计图纸,勘查施工现场。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履行审批手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序1.工序流程2.操作方法测量控制点位交接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
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桩资料,交接桩后办理交接手续。
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如果桥梁与在建道路连接时,应在连接处向桥区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以便于和道路进行联测,并根据现场通视情况,向相关单位提出补桩加密的要求。
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注,并做好标记。
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必要时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钉设防护栏杆等措施。
控制点复测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
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GPS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3)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
3.建立施工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桥梁形状布设,小型桥梁可在原有导线网的基础上做适当加密形成桥区加密平面控制网,但应尽量形成直伸导线,以保障测量精度。
特大桥、跨河桥或跨高速公路桥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桥形和地形及施工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导线网。
2)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三角点、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GPS点,均可作为桥梁工程的首级控制。
3)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测量、GPS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方法测设。
水平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距离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选用与控制网精度要求相应的等级。
4)点位应设置稳定,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
5)桥区平面控制网测设后应与道路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并绘制点位布置图,标注必要的点位数据。
高程控制测量1)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或附合水准路线,并与道路高程控制网联测。
2)2000m以上的特大桥一般为三等水准测量,1000~2000m的特大桥为四等,1000m以下的桥梁为五等。
3)在多丘或山地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4)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便于施测的地方,并定期复测。
4.桩基测量放样1)首先要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曲线要素进行中线桩的复测,然后根据墩台里程桩号及相关尺寸进行桩基中心坐标计算,坐标计算成果要由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合格后,坐标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2)桩基中心坐标测量时,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a)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中心放样可采用GPS-RTK,利用至少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进行点校正,点校正后应查看点校正残差,单位校正残差应小于1cm,GPS-RTK使用要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关于GPS-RTK测量的相关规定。
在施工放样前,仪器安置好后GPS-RTK应到放样桩基附近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测量复核,RTK手持杆水泡居中可以使用竹竿支撑,复核精度要小于1cm。
才能开始桩基的测量放样。
b)桩基放样前,准备好木桩和小钉子,当桩位中心坐标施测出来后,要打上木桩,直到木桩稳固为止,并再木桩顶面精确放出桩位中心坐标后,钉上小钉子。
RTK手持杆水泡居中可使用用竹竿支撑,放样误差要小于1cm,桩位中心坐标放样完毕后应实际丈量桩中心的间距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每根桩位中心都要做两个以上的护桩,以便随时校核桩位正确性。
c)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再用GPS-RTK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复测,使用竹竿支撑使RTK 手持杆水泡居中,平面测量误差控制在1cm以内,并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方能进行桩基的开钻施工。
5.承台测量放样1)桩基全部施工完成后进行承台施工,钢板桩围堰,需在钢板桩上设置水准点控制承台高程。
当基坑开挖到位后,使用水准仪测出桩基顶面高程,以便破除钻孔灌注桩桩头。
2)破除桩头后,要对每根成桩的中心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检查成桩中心位置与设计的中心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小于5cm限差,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3)使用GPS-RTK或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承台底4个角点或测量承台底十字中心线控制点。
使用竹竿支撑RTK手持杆使水泡严格居中,平面严格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丈量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给予现场技术员,供安装模板用。
通过吊线法和水平靠尺进行模板安装。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误差控在3mm以内,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并要测出承台顶面高程,并要在模板上标出承台混凝土顶高程。
高程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承台放样示意图6.墩身(墩柱)测量放样1)墩身放样时,先在已浇筑承台的顶面上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承台顶面测出墩柱底部角点或十字中心线控制点,并现场复核墩身相对几何尺寸,供支模板用(首节模板要严格控制其平整度)。
模板固定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模板顶口轴线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墩身顶面高程,要采用全站仪正倒镜法取中值,测量方法及精度要符合三角高程测量规范要求。
并与设计值相比较,直到差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为止。
2)全站仪对墩身平面位置放样,每次都必须复核后视角度和距离;水准仪进行墩身高程放样时每次测量必须依据两个控制点。
3)测量时要由两个以上测量人员分别放样相互检校,以确保测量质量。
4)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给予现场技术员。
7.支座垫石测量放样1)在支座施工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及墩顶高程复测,并要与相邻标段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2)在墩顶测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位置,支座垫石的顶面高程可通过各墩顶水准标志高程测设。
3)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将平整度相对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4)待支座垫石施工完毕后,用全站仪坐标法放出支座中心对预埋孔位进行复核并弹墨线,如超出偏差及时整改。
8.连续梁测量放样1)连续梁模板拼装完成后要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采用棱镜支架杆,测定出连续梁的轴线位置和平面控制位置及翼缘板位置,再测设连续梁模板的顶面高程。
两者相互交替,直到平面位置和高程误差都要小于3mm。
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2)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标(如下图)做好连续梁施工过程的预拱度控制,通过连续梁梁浇筑施工前后的沉降观测,得出浇筑施工前后的变形量,以便后期现浇箱梁预拱度的调整。
9.现浇梁曲线上测量放样混凝土箱梁施工采用整体移动模架进行。
由于整个桥梁处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上,为保证箱梁的线形平整,至少以5m为一个计算断面,算出箱梁底板中线、两侧边线和两侧翼缘板的三维坐标,据此进行施工放样。
具体做法如下:1)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支架上放出箱梁底板中心和两侧的设计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配合水准仪进行箱梁底板定位(考虑预拱度)。
2)待底板固定后进行翼缘板和腹板模板的施工,最后用全站仪测出箱梁翼缘板模板的实际三维坐标。
与设计值相比,如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要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三、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技术交底制度1)技术对测量的技术交底a)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组织方案、作业指导书、设计变更图纸等;b)桥梁应细化到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部位的平面尺寸及设计高程。
如:桥梁墩台中心里程、梁缝里程及宽度、梁预偏心数据;桩基、承台、墩身、支座垫石的平面尺寸关系和设计高程等;c)严禁以图纸代替技术交底;2)测量对技术的技术交底a)测量人员在收到技术人员技术交底后,先对技术交底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按时完成指定部位工序放样任务,并对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详细的测量交底,交底内容复核无误后,签字接受。
b)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不得以草稿的形式进行交底;严禁以口头、电话或未经签字、转交形式进行交底。
c)在技术交底成果中,测量人员应直接反映出实测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d)现场土方量测量时,应会同土方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计量人员共同进行,要求严格执行会签制度,所有参与的负责人必须对现场实测记录和技术交底进行签字认可,测量成果经计算处理后交工程管理部复核,无误后会签,以此作为计量依据。
3)技术交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技术交底、施工草图由单位工程主管工程师实施,工程部长和测量队长复核签字;b)所有资料,需经复核签字后,以书面形式交付使用;应遵守交接双方签字制度;c)技术人员在收到测量人员技术交底后,必须仔细计算、复核放样数据是否正确;可对放样点进行丈量,标高可参考已成型的部位进行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