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纲要名师资料

2020年整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纲要名师资料

江山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纲要
在新课程的框架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设立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浙江省示范高中——江山中学,既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保障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又要结合自己学校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将通用技术课程开出本校特色。

一、通用技术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在新课改中,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模块的设计方式,共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其余均为选修模块,为“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学2术”、“服装及其
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每个模块.
分。

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既强调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也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三、课程实施
(一)课时计划
A.必修课部分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本年度课时计划如下:1.教学对象:高二全体学生,共18个班。

2.教学内容:浙江省通用技术专题内容。

《技术与设计1》共18个专题,《技术与设计2》共17个专题如下表:
《技术与设》专
单专题内对应教材章课
课走进通用技专题序
1.1课技术的性专题
1.2课第一走进技术世技术的价专题专题课1.3技术的未来1设计与设计课时
2.1 专题五
技术世界中的设第二章 2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时2.2 专题六计2课时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专题七 2.3
1课时专题八设计的一般过程 3.1
1课时制定设计方案 3.1 专题九
1 课时:制定台灯设计方案学生活动1 设计的过程原则第三章及评价2课时设计的一般原则专题十3.2
1课时设计的评价专题十一 3.3
1 专题十二:模型或原型的制作2学生活动课时
课时14.1
发现问题专题十三发现与明确问题第四章专题十四课时14.2 明确问题方案的构思及其第五章 2方案的构思方法专题十五课
时5.1 方法课时2 专题十六6.1
设计表现图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课时26.2
常见技术图样专题十七.
3.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

4.时间安排:2014年9月-2015年6月
5.上课形式:每节课40分钟,纳入学校统一课表正式安排,以教室讲练为主,辅以必要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学生实际操作试验。

6.课程安排:高二年级学生在本班教室上课,部分工艺训练制作课程在实验楼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上课;
B.选修课部分
1.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2.教学内容及任课教师: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部分的内容/何飞雄,家庭生活中的创新设计/陈华瑞,木工制作工艺/侯喜峰。

3.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

4.时间安排:2014年9月-2015年6月
5.上课形式:每节课40分钟,纳入学校课表统一安排,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上课地点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

6.课程表:本年度暂定为每周三和周五下午三、四两节课。

说明:由于时间安排和学校统一课表不会冲突,高二学生也可直接选修“电子控制技术”模块、“家庭生活中的创新设计”和“木工制作工艺”三门通用技术选修课程。

学生按要求修习、评价合格后可获得选修课程的学分。

由于场地、时间和师资限制,每位学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门,所有报名学生需经过选拔。

(二)教师落实情况
按照每六个班级配备一名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我校现配备专任通用技术教师三名。

每位教师平均负责六个班通用技术必修课的教学任务,每位教师都要承担通用技术选修课内容的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课程实施策略
“技术教育”也逐随着技术活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渐成为人们思考和实践的对象。

高中通用技术属于“技术教育”的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从“大设计”的角度选择具体内容,让学生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设计实践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苏教版教材没有选择具体的设计“载体”来完成教材内容,可能考虑如果“载体”太具体,容易偏离“大设计”的理念。

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设计“载体”的实践,学生又未必能够清楚理解“大设计”的理念,而且缺乏实践的“技术教育”的成效也令人怀疑。

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校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大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教学。

如对于设计的不同阶段,应该探索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最有可操作性,以及如何把这些活动转化为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等。

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2”内容主要为以“系统工程”为代表的“组织管理技术”,这部分知识和人类现在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大帮助。

然而,生活阅历决定了高中生不太可能认识到这部分知识的重大作用。

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视角组织学生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比之下选修内容更加具体,也更专业,教师要边实践边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假期的培训,各种教研、研讨活动等。

学校也要提升管理水准,为
课程的顺利开设做好保障工作,如进行资源的整合,为每学年通用技术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等做好统筹规划,把通用技术教师
的专业成长纳入到学校教师培养工作等。

(四)学校教研组准备开展的研究活动
近期研讨课题为:
1.浙江省2013年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研究。

2.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好通用技术必修课的研究。

四、课程评价
根据我校制定的高中学生学分管理方法,通用技术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方案。

学生模块学分的获得与否取决于学生模块学习的总评成绩,它由三项构成:学习课时要求、学习过程反映及模块终结性考试,三项都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

具体操作如下:字串6
1、学习课时要求
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学习课程,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90%方为合格。

学生学习课时由班委登记。

在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视为课时不合格:
(1)累计无故旷课达4课时;
(2)累计请假超过20课时且又不能自学。

1字串、学习过程反映2.
(1)学习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记为A、B、C、E。

字串5
(2)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及课外完成技术模型制作三个方面。

①课堂表现性评价字串2
为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技术试验活动),本年级组设计了以下表格(见表一)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该表格由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次数以“正”字累计,每星期结束后学习委员上交课任教师进行汇总。

模块教学结束后,课任教师累计次数并在班上公布排名情况以确认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级。


表一
7
②完成作业情况评价.
作业主要指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包括课本上的课后练习、技术图样的绘制及技术试验报告的撰写等,主要评价学生作业完成的次数及质量。

字串8
若学生有三次不交作业,则该项评价等级即为不合格,得“E”;在完成全部作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确定等级;若有一次或两次不完成作业者,作业评价等级只能拿B级以下。

③课外技术模型的制作
如《技术与设计1》模块学习中,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外模型有“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和“台灯的制作”等,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检查。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学生只要有一次作品不完成,则该项评价视为不合格。

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内各个组员的等级得分是一致的。

字串8
(3)学习过程综合评价
课堂表现性评价、完成作业情况及课外技术模型的制作构成了模
块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

这三项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学习过程综合评价为不合格。

在三项都合格的基础上,若有两项以上评价得“A”,则学生过程综合评价确定为“A”等级,若只有一
项得“A”,则综合评价只能是“B”等级,依此类推。

4字串、模块考试成绩评价3.
模块考试成绩主要指模块结束后的终结性考试,考试采取百分制,模块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包括60分)方为合格。

学生必须符合模块学习课时要求,学习过程综合评价、模块考试成绩评价都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并将各项评价记录在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表中。

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表
入学班级模块内任课教
容时间师
备注序字串模块成学习课姓名学6 学习过程时分号绩1
1. 学生因修习时间不足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在补足修习时间
后给予认定。

2.学生因学习过程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如未完成作业或模型制作等,责令其完成后方可给予相应学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