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敏性鼻炎PPT课件

过敏性鼻炎PPT课件


临床辩证
●肺虚感寒证:常因感受风冷异气发病,恶风 寒,面白,气短,咳嗽,咯痰色白,苔薄白, 脉浮。
●脾气虚弱证:鼻痒而喷嚏连作,清涕量多, 四肢乏力,大便塘薄,鼻粘膜色淡红,舌淡, 苔白,脉细弱。
●肾阳亏虚证: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风 冷 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澹 薄,鼻粘膜淡白,鼻甲水肿,舌淡,苔白,脉 沉细。
●鼻塞:常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如左侧卧则左 鼻塞而右鼻通,右侧卧则右鼻堵而左鼻通。鼻 塞是鼻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见小儿不断用手指 或手掌擦鼻前部,该动作称“变态反应性仪容 ”。
临床表现
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
耳闷 眼眶下黑眼圈
其它 表现 症状
经口呼 嗅觉下降或者消失
头昏,头痛
表皮破裂
儿童可揉鼻子出现过敏性敬礼症
循经远端取穴。足三里穴又为补益要穴,用该穴可以“培土生金”,补益脾肺之气,以达益气固表、 扶正祛邪之功。根据实验研究表明足三里穴无论是对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上星:属督脉的穴位,可通利鼻窍。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统一身的阳气,且循行过鼻,因此选取
针刺上星有助于升提人体之阳气,利于鼻腔以抵御外邪的侵袭,同时此穴能温通经脉,疏风解表。
鼻黏膜慢性 炎症
鼻黏膜高反 应
病因病机
●中医
1.卫气虚弱,外邪侵袭
鼻与肺卫的关系最为密切,肺气虚弱,风寒袭肺,上犯于鼻,是本 病发病的重要病因。《素问.五脏别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肺主宣发,如肺气虚弱,风寒之邪侵袭,内犯于肺,上侵于鼻,津液不 得输布,流溢为涕,而至鼻鼽。
2.肺失温煦,寒湿内犯
中医外治法
《扁鹊心法》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 中 脘 ,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灸法通过温热作 用刺激身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补充身体正气,以祛除外 邪,治疗由风寒、湿浊等内蕴所致的过敏性鼻炎。
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 炎应以辛温散寒或温里 散寒为主。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辩证及并发症 五、治疗及预防 六、验案举隅
概述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 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 IgE介导并以炎性介质释放为开端的并有免疫活性的细胞、促炎 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反应性疾 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有常年性、季节性之分,一般春夏两 季常具有过敏性。
●现代医学
病因病机
病因
过敏原
遗传
环境、气候 、地理
户内:尘螨、霉菌、宠 物蟑螂等
户外:花粉颗粒、香樟 、核桃树、橡树等,以
及汽油柴油等
尊麻疹、湿 疹、哮喘、 过敏性皮炎 或药物过敏

环境因素,导致过 敏性鼻炎反复发作 的主要危险因素。 如汽车尾气、重工
污气及甲醛等
●现代医学
病因病机
机制
嗜酸性粒细 胞的浸润
“长效针感效应”。
中医外治法
穴位注射是通 过人体脑穴与药物 的有机结合,达到 增强体质,治疗过 敏性鼻炎的目的。
药物:醋酸曲安奈德注 射液 取穴:迎香、肺俞、脾 俞、肾俞、天枢、气海 、足三里等
过敏性鼻炎的缓 解期多采用穴位贴敷 法治疗。
药物:麻黄、白芥子、细辛、 甘遂、白芷、制川乌 取穴:大椎、天突、膻中、风 门、肺俞(双侧)等穴
此穴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相关过敏物质的释放。
合谷:它为大肠经的穴位,是本经的原穴。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能治疗肺系疾病。又因大肠经经过
鼻旁,“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它能治鼻部疾病。另外,合谷为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 是治疗颜面五官久患之要穴。
印堂:印堂为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本穴与鼻距离接近,因此能够治疗各种与鼻部的相
中医外治法
通过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等方法调理经络脏
腑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充分发挥穴位对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
选穴:迎香、大椎、至
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
阳、肺俞、脾俞、肾俞
吸收时,产生长时间作用
、天枢、气海、足三里
,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
等。
慢、柔和、持久、良性的
关疾病。印堂属于督脉的穴位。督脉循经过鼻,并且因为督脉统领周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它能 升提和鼓舞阳气。而且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其穴布有来自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鼻黏膜 释放的组胺等化学介质,并通过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向中枢传导,因此选用此穴可改善症状和体征。
足三里:此穴对于五官疾病有特殊的疗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为
临床表现
一、喷嚏
四大常 见症状
二、鼻痒 三、流涕
四、鼻塞
临床表现
●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严重,较大儿童每次 在5个以上。鼻塞严重时张口呼吸,由于夜里鼻 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就清嗓。
●鼻痒:儿童常做歪口、耸鼻、按住鼻子尖及 捏着鼻子等奇异动作。
●涕流:较大儿童自诉嗅觉有丧失。清水样, 亦可因鼻堵或继发感染而变稠。
并发症
• 1:鼻息肉 • 2:支气管哮喘 • 3:中耳炎,即中耳受到感染; • 4:鼻窦炎,即鼻窦的感染; • 5:过敏性咽喉炎 • 6:鼻出血
治疗与预防
中医外治法
针刺疗法:迎香(双)、合谷(双)、印堂、足三里(双)、上星。
迎香:它位于鼻的周围,属于近端取穴。迎香穴能疏风散邪,宣通鼻窍。根据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
肾主一身之阳,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肾气充盛,肺气得于温煦, 吸入之气才能由肾摄纳。若肾气不足,失于摄纳,气浮于上而致喷嚏频 作,若肾阳不足,寒水上泛,致鼻流清涕不止。
3.体质失衡,运气失常
在鼻鼽的发生看来,其与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和特异质这4种体 质,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气虚卫阳不足,邪气袭肺,则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出现鼻痒、喷嚏;气机失调,则出现头痛、心情郁闷等症状;过敏体质的病 人还可伴哮喘、皮疹等症状。
属中医“鼻鼽”“鼽嚏”“鼽鼻”“鼻渊”范畴。《素问· 至真要大论》:“少阳之腑,烦躁氯嚏,甚则入肺,咳而鼻渊。 ”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时期,大多数患者于20岁 前出现。近十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呈全球上升趋 势,据国外文献报告,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0%一25%。国内调 查也为5%一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