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一、焓变与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④C和H2O、CO2的反应。
练后反思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
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
1 mol 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2(g)===SF6 (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
__。
-1 220 kJ·mol-1
(3)看ΔH 的“+”、“-”符号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三、两类重要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1.燃烧热
思考:燃烧热的概念、意义?如何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以及 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1)概念: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课
重点难点: 1.反应热的概念及计算; 2.燃烧热的概念;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命题角度
1.考查对本章几个概念的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反应热、燃烧热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 3.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的计算问题; 4.结合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成键、断键问题计算化学反
跟踪练习
1.某反应的ΔH=+100 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 kJ·mol-1
跟踪练习
思考: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两大守恒、能量转化形式是 什么?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 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 思考: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是什么? (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
计量数相对应)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一、焓变与反应热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 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 能的角度分析
4.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5 mol·L-
1的KOH溶液10 A)
A.C4H10(g)+O2 (g)===4CO2 (g)+5H2O(l) ΔH=-16Q
kJ·mol-1
B.C4H10 (g)+O2 (g)===4CO2 (g)+5H2O(l) ΔH=-8Q
应的ΔH; 5.对盖斯定律的综合考察。
应试对策
1.正确理解课本中出现的几个概念(吸热反应、放热 反应、反应热、燃烧热等);
2.正确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能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角度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 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 4.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并能灵活应用。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跟踪练习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 (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
A2 (g)+B2 (g)===2AB(g) ΔH=+(a-b) kJ·mol-1
跟踪练习
4.在298 K、101 kPa时,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 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 S→SO2(g)等。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 (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书写:
(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 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kJ·mol -1
C.C4H10 (g)+O2 (g)===4CO2 (g)+5H2O(l) ΔH=-Q
kJ·mol -1
D.C4H10 (g)+O2 (g)===4CO2 (g)+5H2O(g) ΔH=-Q
kJ·mol -1
阶段小结
“五看”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