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已一个学期,但仍存在习惯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年龄特征。

通过上学期狠抓学生的行为教育,这学期的行为习惯(课堂纪律、绘画习惯)有明显好转,但还是不令人满意,这只能说明我的教学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

所以这学期要加倍努力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在一种宽舒、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美术,让所有学生轻松接受美术。

其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还有部分学生基础很薄,有待加强练习、提高。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1、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各学习领域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二)、教学目标任务: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三、个人教研专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策略。

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利用课堂教学,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影子的游戏第2周走近大自然第3周花地毯第4周分一分,变一变第5周有趣的半圆形第6周摸一摸画一画第7周纸风铃第8周瓢虫的花衣裳第9周生活中的趣事第10周泡泡飞呀飞第11周太空里的植物第12周妈妈的节日第13周各种各样的水果第14周可爱的动物第15周乘上大船游世界第16周打开的柜门第17周会摇的玩具第18周电脑美术第19周化装舞会第20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第1课影子的游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特点。

创作时能掌握影子外形的特征,绘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绘画影子的特点,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作品,并由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影子的游戏,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样、丰富、有趣味的特点,乐观地感悟生活中的小乐趣。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影子的存在,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的关系和由影子引起的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学生:美术工具材料,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利用投影仪表演手影。

同学们,老师的手在投影上变成了什么?你想不想来试一试?2.请学生到投影前尝试表演手影。

影子真的很奇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子的游戏》,试着画一画奇妙的影子。

3.揭示课题:影子的游戏三、观察感受,分析影子特点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都一样吗?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影子会在光的照射下,随着物体的形状、方位的改变而发生许多奇妙的变化。

2.请一名同学在投影前做出喜欢的动作,教师将学生的影子勾画到黑板上。

同学们喜欢这个同学的影子吗?它像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影子变得更有趣?请学生到黑板上添加、装饰。

欣赏影子的不同艺术形式,感受影子艺术的美妙。

教师:人们利用影子的特点,发明很多有趣的艺术形式,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皮影戏、手影戏、杨丽萍舞蹈剪影。

四、欣赏学生作品,拓宽思维过渡:这些影子艺术美吗?老师觉得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影子创造出很多更美的作品。

但再同学们开始创作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些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课件出示学生优秀作品。

五、大胆尝试,细致表现出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利用阳光或手电筒,将你喜欢的动作或物体的影子投影到作业纸上,然后再进行添加、装饰,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影子作品。

也可以将影子投影在其他纸上,然后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作品。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小组推荐优秀作业。

2.投影展示作业,请学生说说最喜欢作品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什么困难?3.引导学生对展示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4.教师总结。

5.课后拓展:利用剪贴、拼摆等方法制作出更有趣的影子作品。

6.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7.收拾整理。

第2课走进大自然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物,了解各种自然物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知道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作品能体现巧妙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各种自然物,根据其特性,通过拼、接、剪、贴、绘等方法创作一件有创意、美观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创作活动,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好现成材料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合适的材料并合理利用。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利用自然物制作的艺术品。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制作工具材料。

收集身边方便获取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分析范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出示教师范作。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发现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2.请几个同学上台触摸、拆解范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身边的材料都有各自的质感、形状、颜色,只要我们大胆想象,巧妙利用,就可以创作出生动、美观、有趣的艺术品。

今天我就来一起《走进大自然》,创造更多奇妙的艺术作品。

三、摸一摸,看一看,发现材料的特质1.摸一摸,看一看你带来的材料形状、颜色、质感都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学生交流,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材料进行归类。

3.引导学生补充什么的材料还有哪些是规则形?哪些是不规则形?四、启发构思,师生合作1.教师出示几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

同学们,仔细看这些树叶像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现场运用拼摆、粘贴、添画的方法,制作一件树叶贴画作品。

五、欣赏作品,开拓思维课件出示更多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六、大胆创意,细心制作1.出示作业: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你们小组带来的材料,展开联想,大胆创意,运用拼摆、粘贴、添加等方法合作完成一件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七、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各组将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创意,说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其余同学针对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

5.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创造一些有趣的艺术品,然后拍成照片。

6.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7.收拾整理。

第3课花地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感知地毯图案排列的特点,初步了解地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绘制一幅小“花地毯”。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实物进行联想,通过平面绘画或剪贴的方式创作小地毯,并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进而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进行设计制作“花地毯”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拼接小地毯时的默契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个人创作与集体组合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不同图案的地毯图片、课件。

学生:画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花地毯”实物图片。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它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地毯可以装点我们的房间,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绘制不一样的花地毯。

三、体验拼贴,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地毯图片。

地毯上都有些什么图案?什么颜色?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地毯上面的纹样真的丰富多彩,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具象动植物、人物、风景等。

2.投影出示教师范作,引导学生探究拼贴方法。

大家来猜一猜老师的这幅“花地毯”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将范作拆开,引导学生感受拼贴的制作方法。

四、欣赏作品,拓宽思维课件出示学生各种不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的制作方法。

五、尝试创作,大胆创意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在作业纸上绘制一幅漂亮的“小地毯”,然后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作品拼接在一起,看看哪组的“花地毯”最有创意,最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分组一次展示各组作品,并说说各组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2.请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组的作品?为什么?3.教师总结。

4.课后拓展:将自己的花地毯作品贴到教室或自己的房间。

5.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6.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复习导入1.出示上节课部分同学的作业,引导同学说说地毯的特点。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用绘画的方法绘制了许多漂亮的“花地毯”。

今天我们要用新的方法来制作不一样的“花地毯”。

三、欣赏作品,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剪贴法制作的“花地毯”,引导学生探究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