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


动静
• 《海棠蛱蝶 图》 • 宋 佚名
戏剧性
• 《疏荷沙鸟 图》 • 宋 马兴祖 • 此图原载 《四朝选藻 册》(见 《石渠宝笈 续编》)。 签题马兴祖 作
• 《红寥 水禽图》 • 宋 徐崇 矩 纨扇 设色 • 此图状 水禽栖 于枝上, 双目凝 注于水 里的游 虾之态
• 《枫 鹰雉 鸡图》 • 宋李 迪绢 本设 色纵 189 厘米 横 209.5 厘米 北京 故宫 图 》
作品基 本信息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 赵佶绘, 故宫博物 院藏
绘画 内容
构图
用 笔
用 色
落 款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描绘金 秋景色 的花鸟 画作。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 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生 动 •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的准确 把握。 • 无论是牛的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他 都处理得生动巧妙,丝毫没有生硬之感
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 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 品种达二万余种。
• 《碧桃 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8厘 米 横27厘 米 北京故 宫博物院 藏 • 此图绘碧 桃两枝, 枝上的碧 桃花有的 吐露盛开, 有的含苞 待放
八怪大体可分三类:
• 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燮、 李鱓与李方膺。他们宦途失意,来扬州 “换米糊口” 。这些人接触过民间疾苦, 体验到现实的种种不平,多选“四君子” 等题材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他们画风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 有所谓“霸悍气”。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50岁出任山东 范县令,后调潍县做县官,亲 政爱民,得罪上级罢官后来扬 州卖画。他尤长墨竹,歌颂了 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 疾苦声”的抱负。其绘画作品 有《衙斋听竹图》,其中写道: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 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叶总关情。”
观察与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作品,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探究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 生字、号、别号极多,尤以 “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思考与探究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考与探究
朱 耷
留 得 文 林 细 揣 摹 。
文人与花鸟画
•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特别注重“境界 ”的营造。 • 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画外之 意”
• (一)、对美的质疑、 对巧的质疑,对拙的追 求,一直是中国传统美 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 (二)、寂寞空灵的境界 • 恽南田说:“寂寞无可奈何 之境,最宜入想。”他推崇 倪云林的画,认为倪云林的 画“真寂寞之境,再着一点 便俗。” • 寂寞到极致,让人感觉到宇 宙的本源
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自幼聪颖,多才 艺,但屡遭不幸:庶出、幼孤、入赘、科举 多次落榜,痛恨严嵩而被严嵩党羽所用、怀 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 展。
《墨葡萄图》
描写因无人摘采已干瘪的 野葡萄隐现于点点泪痕般的 墨叶中。题诗:
“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萧斋啸晚风, 玑珠 笔底明珠无处买, 闲抛闲掷 野籐中 ”
冷眼
《牡丹孔雀图》 作于1690年,画面上部是石壁, 石壁底部垂着牡丹和竹叶,下部是一 块上圆下光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 形象丑陋的孔雀,靠前的一只尾巴上 有三根参差不齐的翎毛。画家在石壁 的空白处题了一首诗:"孔雀名花雨竹 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 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有人认为诗 和画表达出朱耷在清朝统治下的一腔 孤愤:所谓"三耳",出自《孔丛子》 中的"臧三耳",臧是奴才,奴才才有 三只耳朵表示听话;坐二更影射当时 的官僚天不亮就要起来去等候皇帝上 朝;光底石头象征随时有垮台的危险。
• 《鹰搏雉鸡图》, 画一枫树,枯枝 上立一雄鹰,凶 猛地侧首斜视下 方一只惊慌地向 草丛中逃窜的雉 鸡,气氛紧张, 笔力雄劲,翎毛 精细,神态生动
宋代花鸟
宋代理学讲求“格物致知”
万物有道,万物静观皆自得 体察与感悟日常所见之物,得道
• “道”是宇宙根本,“道”有所依托存乎“气”中, 气之凝聚生成万物,所以物物皆有理。大至天地小 至蝼蚁皆如此。 • 一物有一理,所谓个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 “太极”。
•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 景,以花蝶、锦鸡构成 画面。 • 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 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 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 舞,相映成趣。 • 赵佶自题:“秋劲拒霜 盛,峨冠锦羽鸡,已知 全五德,安逸胜凫鷖”。 •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 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 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 了锦鸡的重量感。
• (三)、荒寒之境 • 中国画多寒林图、 寒松图、寒江图, 多雪景、硬石、枯 树、寒鸦、野鹤 • 荒寒之境与文人的 独立孤傲、旷远放 逸的襟怀是相通的 ,与空、虚、寂、 静的禅的境界是相 通的。
• (四)、淡雅之境 • “淡而无味,含义隽 永”
• (五)、简约之境 • 笔简意浓,认识、掌握繁复的东西,再将之核心概括 出来,虽寥寥数笔,足以抵得过满纸笔墨
山深秋老无人摘 自迸明珠打雀儿
徐渭《五月莲花图》
37岁时的作品 五月莲花塞浦头, 长竿尺柄插中流。 纵令遮得西施面, 遮得歌声渡叶不
四时花卉图
老夫游戏墨淋漓, 花草都将杂四时。 莫怪画图差两笔, 近来天道殻差池。
1、八大
八大原名朱耷,号雪个、八大山人 等(八大即四方四隅我为大,佛陀说 “上天下地,唯我为大”)。明皇室后 裔,江西南昌人。明亡后(时18-19岁) 奔逃避难,装聋作哑,出家为僧,借酒 装疯以避清兵捕杀。他的诗画流露出亡 国的悲愤情怀。落款“八大山人”也写 得像“哭之”或“笑之”,寄寓了他内 心之痛。 八大的山水画学董其昌,亡国之后与董大 异其趣。山水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 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 称泪眼中的旧江山。作品有《秋林亭子 图》 、《松谷山村图》等。
曹(官职)
秋风昨夜渡潇湘, 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 挺然相斗一千场。
兰竹荆棘图
君子、小人
不容荆棘不成兰, 外道天魔冷眼看。 看到鱼龙都混杂, 方知佛法浩漫漫。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观察与发现
宋徽宗 赵佶
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思考与探究
思考与探究
韩 诗 外 传
守 夜 不 失 者 , 信 也 。
见 食 相 呼 者 , 仁 也 ;
敌 在 前 , 敢 斗 者 , 勇 也 ;
横 流 乱 世 杈 椰 树 ,
山 河 仍 是 旧 山 河 。
墨 点 无 多 泪 点 多 ,
郑板桥曾题过这样的 诗句:“国破家亡鬓总皤, 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
皤[pó]指白
的意思
抹千千幅,墨点无多
头陀就是苦行
僧的意思
泪水多”评论八大。
八大的写意花鸟画以奇 简冷逸的独特风格,强烈抒 发了遗民情绪,达到了水墨 大写意花鸟的空前水平。八 大拟人化的鱼鸟,空灵流动 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 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 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名 作有《安晚帖》、《河上花 图》等。
中国古代花鸟画鉴赏
• • • • 一、中国花鸟画萌芽 二、中国花鸟画成熟期 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四、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中国画按题材分人物、花鸟、山水三个 画科。按画法分工笔画法和写意画法。
人物
山水
花鸟
中国画大致分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大画科。在其长期的历史演绎进程中,花鸟 画出现最早,然而趋于成熟却最晚。
淡定的眼睛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在石涛等富于创新精神的画 家影响下,在盐商富贾聚集,思想活跃,已成绘 画商品市场的扬州,出现了“扬州八怪”,发展 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写意花鸟画,因 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或目之为怪。八怪并不专 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 一批画家。但以金农、黄慎、郑燮(xiè )、李鱓、李 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等8人最著名。
一、中国花鸟画萌芽
• 鹳鸟衔鱼图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旧石器到新石器 彩陶纹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 曹植一行由京师洛阳去山东,走了一天,当太阳将要落 山时,主仆在洛水边林下小憩。朦胧中看见洛神的身影。
二、花鸟画成熟期 • 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 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 《五牛图》 •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 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 或野逸的志趣。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两种不同 的风格,标志花鸟画的成熟。
宋代的画家注重致知穷理,深知真知来 自亲见。致知通过格物,穷尽万物之理。画 家观察之法应遂其性,求得物象自然野性。 写实的意义不在于“逼似”本身,而在由此 而得的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领悟生命得自然 之理 。
乾为天, 天行健 故为马
坤象地, 地任重而 顺故为牛
所以画牛马应有任重志远之意。 诗人多以此托兴,画者亦寓意于此。
表达了愤懑不平之情。
《墨葡萄图》
深秋熟石榴,向日笑开口。 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
《杂花卷》
在十余米的 长卷中画有牡丹、 石榴、荷花、梧 桐、菊花、南瓜、 扁豆、紫薇、紫 藤、芭蕉、梅、 兰、竹等13种花 卉蔬果。徐渭以 疾飞狂扫的豪放 气势,纵横挥洒, 信笔涂抹;用笔 姿纵率意,如狂 风乍起,骤雨俱 至,尽显交响乐 一般波澜起伏的 气势。
相关主题